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探究、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关键词】探究;模式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有以下几个途径:
1. 在概念的教学中體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可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
(1)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t小时内行过的路程是s千米。
(2)用表格给出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
(4)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然后让学生反复比较,得出各例中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惟一确定一个值。
2. 在定理、法则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揭示知识背景,暴露思维过程,体验探索的真谛。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把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定理是要经过严密论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这个拼的实质。
3. 在例题的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初二几何“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个问题学生不难证明,但教师不能到此为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探索1:能否将斜边上的高线改为斜边上的中线和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命题1: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真)
命题2:有一条直角边及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真)
探索2:能否把直角三角形改为一般三角形?
命题1: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命题错误,因为三角形的形状不同,高线的位置不同。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命题成立?学生自然提出下面三个命题。
命题2: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3: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4:如果两个钝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对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探究
代数中的很多内容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如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1+3+5+7+…+(2n-1)=?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深入思考。如果有的学生不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适当提示,如画出正方形点阵图,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也可让学生思考已知算式:1+2+
3+4+…+(2n-1)=n(1+2n),2+4+6+8+…+2n=2(1+2+3+4+…+n)=n(n+1)与1+3+5+7+…+(2n-1)=…?的关系,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找到规律。
5. 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探究性学习应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概念、定理、例题等的探究,可全班或分组讨论;对数学知识的引申、应用探究,可分组讨论,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
收稿日期:2013-01-18
【关键词】探究;模式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有以下几个途径:
1. 在概念的教学中體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可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
(1)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t小时内行过的路程是s千米。
(2)用表格给出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
(4)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然后让学生反复比较,得出各例中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惟一确定一个值。
2. 在定理、法则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揭示知识背景,暴露思维过程,体验探索的真谛。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把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定理是要经过严密论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这个拼的实质。
3. 在例题的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初二几何“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个问题学生不难证明,但教师不能到此为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探索1:能否将斜边上的高线改为斜边上的中线和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命题1: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真)
命题2:有一条直角边及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真)
探索2:能否把直角三角形改为一般三角形?
命题1: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命题错误,因为三角形的形状不同,高线的位置不同。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命题成立?学生自然提出下面三个命题。
命题2: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3: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4:如果两个钝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和第三边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对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探究
代数中的很多内容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如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1+3+5+7+…+(2n-1)=?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深入思考。如果有的学生不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适当提示,如画出正方形点阵图,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也可让学生思考已知算式:1+2+
3+4+…+(2n-1)=n(1+2n),2+4+6+8+…+2n=2(1+2+3+4+…+n)=n(n+1)与1+3+5+7+…+(2n-1)=…?的关系,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找到规律。
5. 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探究性学习应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概念、定理、例题等的探究,可全班或分组讨论;对数学知识的引申、应用探究,可分组讨论,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
收稿日期:201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