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备特产,反复检查行囊,准备奔往远方——以往,做这些事情的都是回家过年的孩子,而现在则有更多长辈准备前往异乡;在忙碌的车站、机场,一些年轻人翘首以盼,他们不是乘客,而是在等着父母风尘仆仆的身影……
春节临近,有关“反向春运”的话题又热闹了起来。
“反向春运”是这两年才有的新词汇,指的是年轻人春节不回家,而是将老家的父母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这种“操作”其实早已有之,但近年颇有流行之势,存在感陡然提高,甚至媒体已将其与“新风尚”等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反向春运”为什么会出现?如果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家庭,可发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父母体谅职场新人来回奔波;有的举全家之力在城市置业,在新家过年也属自然而然;有新手爸妈孩子太小不便出远门,干脆把老人接过来……不过,如果将镜头拉到全景,“反向春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还是有共同的驱动力量的。
首先,经济层面的考量。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机票太贵让不少人为之烦恼。而据报道,“反向春运”票源充足,机票最低仅1.2折,堪称“白菜价”。这一经济杠杆还是撬动了不少人的积极性。
其次,城市化的影响。随着社会流动加速、户籍制度改革,近年来,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劳动者,得以在大城市里落户、安家,实现梦想,他们有实力、有条件让父母来大城市团聚、旅游,分享自己的奋斗成果。
当然,更根本的还是观念的转变。如今,过年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以前讲究年夜饭在家团聚,现在各大食肆一桌难求;以前除夕人们守岁、窝在家里,如今春節旅游持续升温;过去团圆、尽孝体现在“常回家看看”,现在越来越多人让父母多出来走走……人们越来越重视内心的感受,追求舒适,强调体验。“反向春运”和酒店年夜饭、春节游等一样,是对传统过年方式的“解构”,其背后是观念的变化,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从过去的单向流动,到现在的双向并行,“反向春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选择。其实,不论是带孩子到老家看看,还是年轻人接老人到城市里走走,在团圆的节日里,都未尝不可。
当然,应当注意的是,“反向春运”对城市而言也是一个提醒。正如媒体报道, “反向春运”现象凸显,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是十大热门目的地——能否承接住、承接好,这是一个考验。比如在服务上,不妨精心准备更多文化大餐,发放各类旅游“礼包”,提升群众的体验。此外,人多了,也对城市的有序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要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强化应急协调联动,切实做好节日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让“反向春运”的客流不虚此行。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评·
一、观点
本文标题直接表明观点,简洁有力。春节去大城市团圆成为新风尚。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本文观点“反向春运”折射观念变迁,给了很好的导向。
二、亮点及鉴点
一是话题紧贴时代,紧贴社会生活。文章选取当前的热点话题“反向春运”,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论述自己对“反向春运”的看法,思辨性强。
二是观点的提出形式凝练简洁。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来出示观点,如“权健事件”折射诚信问题、“脏布擦杯”折射规范问题等。
三是结构严谨,构思精巧。文章采用“引、议、联、结”式结构,开头写近年春节前很多父母去大城市和孩子过年的现象后,引出“反向春运”这一新风尚;再联系社会现象,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层层展开议论,从而表明观点——“反向春运”最根本的原因是观念的转变。(广西钦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张 丽)
春节临近,有关“反向春运”的话题又热闹了起来。
“反向春运”是这两年才有的新词汇,指的是年轻人春节不回家,而是将老家的父母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这种“操作”其实早已有之,但近年颇有流行之势,存在感陡然提高,甚至媒体已将其与“新风尚”等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反向春运”为什么会出现?如果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家庭,可发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父母体谅职场新人来回奔波;有的举全家之力在城市置业,在新家过年也属自然而然;有新手爸妈孩子太小不便出远门,干脆把老人接过来……不过,如果将镜头拉到全景,“反向春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还是有共同的驱动力量的。
首先,经济层面的考量。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机票太贵让不少人为之烦恼。而据报道,“反向春运”票源充足,机票最低仅1.2折,堪称“白菜价”。这一经济杠杆还是撬动了不少人的积极性。
其次,城市化的影响。随着社会流动加速、户籍制度改革,近年来,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劳动者,得以在大城市里落户、安家,实现梦想,他们有实力、有条件让父母来大城市团聚、旅游,分享自己的奋斗成果。
当然,更根本的还是观念的转变。如今,过年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以前讲究年夜饭在家团聚,现在各大食肆一桌难求;以前除夕人们守岁、窝在家里,如今春節旅游持续升温;过去团圆、尽孝体现在“常回家看看”,现在越来越多人让父母多出来走走……人们越来越重视内心的感受,追求舒适,强调体验。“反向春运”和酒店年夜饭、春节游等一样,是对传统过年方式的“解构”,其背后是观念的变化,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从过去的单向流动,到现在的双向并行,“反向春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选择。其实,不论是带孩子到老家看看,还是年轻人接老人到城市里走走,在团圆的节日里,都未尝不可。
当然,应当注意的是,“反向春运”对城市而言也是一个提醒。正如媒体报道, “反向春运”现象凸显,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是十大热门目的地——能否承接住、承接好,这是一个考验。比如在服务上,不妨精心准备更多文化大餐,发放各类旅游“礼包”,提升群众的体验。此外,人多了,也对城市的有序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要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强化应急协调联动,切实做好节日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让“反向春运”的客流不虚此行。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评·
一、观点
本文标题直接表明观点,简洁有力。春节去大城市团圆成为新风尚。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本文观点“反向春运”折射观念变迁,给了很好的导向。
二、亮点及鉴点
一是话题紧贴时代,紧贴社会生活。文章选取当前的热点话题“反向春运”,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论述自己对“反向春运”的看法,思辨性强。
二是观点的提出形式凝练简洁。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来出示观点,如“权健事件”折射诚信问题、“脏布擦杯”折射规范问题等。
三是结构严谨,构思精巧。文章采用“引、议、联、结”式结构,开头写近年春节前很多父母去大城市和孩子过年的现象后,引出“反向春运”这一新风尚;再联系社会现象,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层层展开议论,从而表明观点——“反向春运”最根本的原因是观念的转变。(广西钦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