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临床上对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为以后针对临床上脑外伤功能障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照组(54例)进行传统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有显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脑外伤;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6—02
腦外伤是指头部由于外物造成的、肉眼可见的伤,通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后果[1]。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精神性障碍和运动性障碍,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脑外伤患者常伴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早期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康复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部分患者的生理功能在经过治疗后能得到显著改善[3]。本研究对选取的108例脑外伤功能障碍病例,分别施以早期康复治疗(54例)和使用传统护理方法(54例),观察并评价两种疗法对于病患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效果,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8例脑外伤功能障碍病患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均有,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28-72之间,平均年龄34.2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平片、MRI或颅脑CT确诊为脑外伤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体质特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对照组54例进行传统的护理。观察组54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者生理情况稳定后,及时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和训练。
具体康复方法如下:康复训练方法给予两组病人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和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伤口局部护理、治疗用药观察、基础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对早期康复组于发病后3个月内开始介入肢体运动康复护理和运动再学习干预。
1.2.1 卧床期的良肢位摆放 正确的床上体位摆放对预防和缓解肌肉萎缩、肌腱挛缩至关重要。脑外伤早期常有一定的卧床时间,病人不能完成体位转换,从人院第1天起就应注意做好床上的体位摆放。2 h翻身1次,采取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或仰卧位。
1.2.2 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完全被动活动,部分辅助主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一般从被动活动方式逐渐发展至主动活动方式,
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顺序训练,每天做2组,每个关节1O次左有。让病人取仰卧位,分别完成肩前屈、上举、伸展,肩水平外展和内收,肩内旋和外旋,肩胛骨活动。肘屈伸、前臂旋转,肘及前臂联合运动;手指关节运动;屈髋、屈膝,后伸髋、外展髋、旋转。髋,踝背伸、跟距关节内翻、外翻,跗跖关节旋转,跖趾关节屈伸。
1.2.3 翻身起坐训练 能主动完成翻身是达到主动坐起的基础。训练病人从健侧和患侧翻身坐起,一般2 h翻身1次,及时翻身能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防止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同时,在康复护士的帮助下.完成床上搭桥训练以及双手“十”字叉握活动,以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防止肩关节半脱位。
1.2.4 平衡训练在病人清醒后,瘫痪肢体部分改善但协调控制能力仍差的情况下,以患侧肢体主动配合健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运动为主,在康复护士指导下,尽早完成卧一坐的体位转换,在生命体征监测下进行起立床和站立的训练,加强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训练.由静态到动态逐步训练。
1.2.5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鼓励病人尽早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进食、刷牙、洗脸、穿衣、如厕等。
1.3 评价方法:对上述病例分别按患者中出现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等一般情况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将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将治疗前后以及两组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有显著性差异。FugI-Meyer评分标准:轻度运动障碍为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为85~95分;明显的运动障碍为50~84分;几乎无运动功能评分<50分。Barthel评分标准:正常为100分;轻度功能丧失为75~95分;中度功能缺陷为50~70分;严重丧失功能为25~45分;极严重的功能缺陷为0~20分。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一般情况
对收集到的108份病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在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中,男性患者67例,多于女性患者的41例,在年龄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平均年龄34.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脑外伤类型以及临床表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的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具体结果见表1和2。两组患者的FugI-Meyer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者患者的FugI-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幅度更大,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者患者的Barthe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幅度更大,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讨论
本研究通过治疗前后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来对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疗效的统计结果显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与传统治疗相比,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效果更好。由此可见,我们采用的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功能障碍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我们发现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年龄和体质相关。
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4]。近年来, 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越来越多,开发运用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对于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早期康复治疗通过早期系统的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帮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5]。大量临床实验数据和我们的研究结果均显示,早期康复治疗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于脑外伤引发的运动障碍的恢复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庆华.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6(10):945-946.
[2] 邓元央,黄海能,张高炼,等. 脑外伤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4):641-642.
[3] 张小年,张皓,山磊,等. 不同病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35(10):174-175.
[4] 陈强,王小兵,左红光,等.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脑外伤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2011,12(4):87.
[5] 岳晓香. 脑外伤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和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8(10):604-605.
【关键词】脑外伤;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6—02
腦外伤是指头部由于外物造成的、肉眼可见的伤,通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后果[1]。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精神性障碍和运动性障碍,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脑外伤患者常伴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早期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康复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部分患者的生理功能在经过治疗后能得到显著改善[3]。本研究对选取的108例脑外伤功能障碍病例,分别施以早期康复治疗(54例)和使用传统护理方法(54例),观察并评价两种疗法对于病患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效果,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8例脑外伤功能障碍病患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均有,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28-72之间,平均年龄34.2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平片、MRI或颅脑CT确诊为脑外伤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体质特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对照组54例进行传统的护理。观察组54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者生理情况稳定后,及时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和训练。
具体康复方法如下:康复训练方法给予两组病人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和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伤口局部护理、治疗用药观察、基础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对早期康复组于发病后3个月内开始介入肢体运动康复护理和运动再学习干预。
1.2.1 卧床期的良肢位摆放 正确的床上体位摆放对预防和缓解肌肉萎缩、肌腱挛缩至关重要。脑外伤早期常有一定的卧床时间,病人不能完成体位转换,从人院第1天起就应注意做好床上的体位摆放。2 h翻身1次,采取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或仰卧位。
1.2.2 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完全被动活动,部分辅助主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一般从被动活动方式逐渐发展至主动活动方式,
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顺序训练,每天做2组,每个关节1O次左有。让病人取仰卧位,分别完成肩前屈、上举、伸展,肩水平外展和内收,肩内旋和外旋,肩胛骨活动。肘屈伸、前臂旋转,肘及前臂联合运动;手指关节运动;屈髋、屈膝,后伸髋、外展髋、旋转。髋,踝背伸、跟距关节内翻、外翻,跗跖关节旋转,跖趾关节屈伸。
1.2.3 翻身起坐训练 能主动完成翻身是达到主动坐起的基础。训练病人从健侧和患侧翻身坐起,一般2 h翻身1次,及时翻身能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防止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同时,在康复护士的帮助下.完成床上搭桥训练以及双手“十”字叉握活动,以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防止肩关节半脱位。
1.2.4 平衡训练在病人清醒后,瘫痪肢体部分改善但协调控制能力仍差的情况下,以患侧肢体主动配合健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运动为主,在康复护士指导下,尽早完成卧一坐的体位转换,在生命体征监测下进行起立床和站立的训练,加强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训练.由静态到动态逐步训练。
1.2.5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鼓励病人尽早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进食、刷牙、洗脸、穿衣、如厕等。
1.3 评价方法:对上述病例分别按患者中出现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等一般情况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将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将治疗前后以及两组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有显著性差异。FugI-Meyer评分标准:轻度运动障碍为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为85~95分;明显的运动障碍为50~84分;几乎无运动功能评分<50分。Barthel评分标准:正常为100分;轻度功能丧失为75~95分;中度功能缺陷为50~70分;严重丧失功能为25~45分;极严重的功能缺陷为0~20分。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一般情况
对收集到的108份病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在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中,男性患者67例,多于女性患者的41例,在年龄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平均年龄34.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脑外伤类型以及临床表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的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具体结果见表1和2。两组患者的FugI-Meyer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者患者的FugI-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幅度更大,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者患者的Barthe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幅度更大,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讨论
本研究通过治疗前后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来对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疗效的统计结果显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与传统治疗相比,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效果更好。由此可见,我们采用的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功能障碍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我们发现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年龄和体质相关。
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4]。近年来, 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越来越多,开发运用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对于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早期康复治疗通过早期系统的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帮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5]。大量临床实验数据和我们的研究结果均显示,早期康复治疗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于脑外伤引发的运动障碍的恢复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庆华.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6(10):945-946.
[2] 邓元央,黄海能,张高炼,等. 脑外伤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4):641-642.
[3] 张小年,张皓,山磊,等. 不同病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35(10):174-175.
[4] 陈强,王小兵,左红光,等.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脑外伤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2011,12(4):87.
[5] 岳晓香. 脑外伤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和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8(10):6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