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1.找题眼
  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1)谁向谁借?(2)为什么借?
  (3)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1)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2)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
  个人?
  3.揭矛盾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4.比好坏
  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5.抓感兴趣的部分
  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1.结课的艺术
  在给一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如学习《观潮》一文时,做了如下结尾:“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设计拓展性练习
  如《称象》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反映人的智慧的故事?(司马光、诸葛亮)还想知道曹冲的其他故事吗?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
  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自觉学习,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西县德兴乡梁阳山小学)
  
其他文献
信息产业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产业化成果在产业内部分工发展上不断推进,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在继台湾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后被纳入该产业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全球网络中,中国当地企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英语听力及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那么,如何提高普通学生的听力及口语水平,这成为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
重庆市北碚区基于重庆市卓越课堂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北碚区"双主共学"卓越课堂文化建构。基于北碚区"双主共学"课堂文化构建理念,基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真实问题的梳理与反思是
摘 要:模仿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因此,养育孩子也应从培养模仿能力做起。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着手,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模仿能力;培养  人的模仿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人一出生就开始了模仿学习的旅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之后是托幼教育、学前教育、中小学教
摘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减负增效,一方面让学生负担减下来,另一方面教学质量要提高,其中就需要教师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创设条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家校联系;英语课堂;指导课外学习  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般不高,加上现在又是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我们可以從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