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注重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等;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学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如何激励学生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追求有效的课堂提问
走进现在的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琐碎的、细小的问题少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小了;不着边际。让学生不知所措的问题几乎绝迹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观察、分析,或许我们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做“万能钥匙”,不分时间和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兴趣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如何设问,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是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不断反诘和归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解答问题的正确结论的模范教师。作为现代教师,我们似乎应该自问: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要进一步改进?
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有计划学习,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让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二、追求有效的合作学习
前不久,在我校举办的一次市青年教师小语优课评比中,几乎所有的课堂,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细细品味,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却不高: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那么,如何追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合作学习呢?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和空间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参与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
2、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不太复杂,教师就可指名个别发言。然后加以点拨总结。但有的问题较难,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如文章的中心、童话故事的寓意等,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3、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遇到一些障碍,出现合作学习中的“冷场现象”,教师应及时参与到学生中去,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其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和量。
三、追求有效的课堂激励
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鼓掌声和“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词语,一节课下来,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鼓励学生是对的,但不可人人都夸;奖励学生是行的,但不可人人都奖。
恰当地使用鼓励性语言、小奖品,让学生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有效方法。是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是对学生一味地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甚至回避缺点,这样却会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如老师一声:“表扬他!”全体学生竖起大拇指唱着说:“棒!棒!你真棒!”一节课凡是表扬学生都这样表示,那学生或许会想。我究竟“棒”在哪里呢?我哪些地方最“棒”?哪些地方不“棒”呢?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我觉得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进步,克服一切困难前进,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工夫。激励要讲究适时和适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一段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采用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竞争,避免过泛的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我想,如果教师的每一次激励都能够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一、追求有效的课堂提问
走进现在的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琐碎的、细小的问题少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小了;不着边际。让学生不知所措的问题几乎绝迹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观察、分析,或许我们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做“万能钥匙”,不分时间和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兴趣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如何设问,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是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不断反诘和归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解答问题的正确结论的模范教师。作为现代教师,我们似乎应该自问: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要进一步改进?
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有计划学习,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让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二、追求有效的合作学习
前不久,在我校举办的一次市青年教师小语优课评比中,几乎所有的课堂,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细细品味,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却不高: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那么,如何追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合作学习呢?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和空间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参与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
2、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不太复杂,教师就可指名个别发言。然后加以点拨总结。但有的问题较难,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如文章的中心、童话故事的寓意等,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3、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遇到一些障碍,出现合作学习中的“冷场现象”,教师应及时参与到学生中去,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其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和量。
三、追求有效的课堂激励
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鼓掌声和“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词语,一节课下来,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鼓励学生是对的,但不可人人都夸;奖励学生是行的,但不可人人都奖。
恰当地使用鼓励性语言、小奖品,让学生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有效方法。是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是对学生一味地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甚至回避缺点,这样却会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如老师一声:“表扬他!”全体学生竖起大拇指唱着说:“棒!棒!你真棒!”一节课凡是表扬学生都这样表示,那学生或许会想。我究竟“棒”在哪里呢?我哪些地方最“棒”?哪些地方不“棒”呢?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我觉得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进步,克服一切困难前进,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工夫。激励要讲究适时和适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一段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采用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竞争,避免过泛的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我想,如果教师的每一次激励都能够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