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也相应随之提高了,但究竟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引导: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空,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互动方式的变化。无论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伙伴与团体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强调个体作为的个体活动中解放出来,融入到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社会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也相应随之提高了,但究竟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引导: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信息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体激发——激发兴趣,主动学习;主体尝试——尝试自学,动手实践;主体归纳——实践小结,体验成功。发挥学生自主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于这一点,我的教学体会是:学生们是非常有潜能的,有时他们的思想和观点是教师所不及的。这学期我的教学模式采取了开放性,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要求学生用WORD进行自我介绍。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都为我做出了一个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乏精美之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层次是参差不齐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就指导和引领学生学习,经过一个月,成形的作品越来越多,同学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也尝到了开放式教学的甜头。
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方法应用到信息课中,需要做到: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信息技术课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外界获取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最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可通过创设主题或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内容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缺不了理论结合实践,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用电脑设计班报、设计教室布置、成绩统计;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等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可定期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总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提高,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尤为重要,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探索寻找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手段,信息技术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观桥中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空,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互动方式的变化。无论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伙伴与团体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强调个体作为的个体活动中解放出来,融入到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社会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也相应随之提高了,但究竟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引导: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信息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体激发——激发兴趣,主动学习;主体尝试——尝试自学,动手实践;主体归纳——实践小结,体验成功。发挥学生自主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于这一点,我的教学体会是:学生们是非常有潜能的,有时他们的思想和观点是教师所不及的。这学期我的教学模式采取了开放性,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要求学生用WORD进行自我介绍。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都为我做出了一个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乏精美之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层次是参差不齐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就指导和引领学生学习,经过一个月,成形的作品越来越多,同学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也尝到了开放式教学的甜头。
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方法应用到信息课中,需要做到: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信息技术课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外界获取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最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可通过创设主题或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内容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缺不了理论结合实践,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用电脑设计班报、设计教室布置、成绩统计;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等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可定期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总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提高,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尤为重要,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探索寻找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手段,信息技术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观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