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语文“开放式”课堂的主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u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开放式”课堂是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与传统“满堂灌”截然不同。这种课堂纠正传统“教师为主体”的师生地位关系,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切实培养学生的“说”功,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重点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为语文教学顺利有效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给学生方法,才能提高他们自主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开放式”课堂 主体性
  
  语文“开放式”课堂,是与“一言堂,满堂灌”截然相反的一种课堂形式。这种课堂,就是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建立广泛、深厚的友谊,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与知己”,构建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天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愉悦遨游。围绕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根据学科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分析讨论问题,敢于提问质疑,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概括综合,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张弛有致,从而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应用转化知识的技能,探索获取知识的创造力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过长期的探索,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枯燥,死水一潭”的局面,找到了“开放式”课堂教学应有的构建基础,顺应了当前国家启动开放课程教育的形势,使学生成为语文“开放式”课堂的主人。
  一、“开放式”课堂中的交流与对话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信任,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且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沟通合作,和谐融洽。因此,在阅读课文教学时,我常常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常规课堂教学无法获取的效果。交流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由教学中的权威者变成合作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原来教师为主体、为中心,改变为尊重学生,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各门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必须如此,否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是一句空话。
  二、“开放式”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说”功
  过去,我在教学中完全放下教师的架子,多方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畅所欲言,然而课堂总是“启而不发,死水一潭”的时候多。尽管我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地启发学生大胆发表看法和见解,且承诺“即使答错了也绝不批评”或鼓励“只要回答了问题就是一种进步”,但多数被提问的学生,不是“默不作声”,就是“细声细气,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听的同学也无法弄明白其要表达的意思,这怎能形成争鸣辩论、师生互动的热烈课堂气氛呢?于是我进行教学反思,融入学生之中,与他们面对面进行坦诚的座谈交流,倾听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了解他们“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的缘由。我深感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而能力的形成又非“一朝一夕”之功,须靠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便着手采用下面几种教学形式进行探索尝试,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说话机会,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顺利有效开展语文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坚持课前几分钟说话训练
  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留心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上感兴趣的消息,自然景观,路上见闻,等等,每天课前让两三名学生做好口头作文准备,让其在上课前花两三分钟时间讲所见、所闻、所感,训练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口齿清楚,内容清晰,说话得体,表情自然、大方。坚持全班学生轮流参与,提供人人说话的机会,这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全班同学的“说”功得到较大的提升,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讨论发言中,出现了“滔滔不绝,畅所欲言”的生动局面。
  2.讲成语典故
  让学生平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多多收集成语典故,并借助工具书或虚心请教,对其理解,弄清寓意,知道它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坚持每周语文自习课时,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一个成语典故,并用其造一个内容恰当、颇有新意的句子。如果出现误解、走偏的现象,也不能嘲笑指责,而是要正面鼓励,顺势引导,让其有信心,重新再来。按照这种方式,坚持全班学生轮流表演,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个个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谈课文的收获体会
  每次自习课前,都让学生谈谈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收获体会,可以是写法的,可以是遣词造句的,也可以是人物描写方面的,从而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在以上说话训练中,要逐步提高要求,由鼓励放胆说,到围绕中心有层次地说,再到清晰流畅富有见地的说,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终将具备“以我口,说我心,叙我事”的善辩能力,“开放式”的争鸣课堂气氛就容易形成了。
  三、挖掘“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局限于课堂,只有教师的讲授,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单一和封闭,思维不活跃,知识面狭窄,缺乏联想、想象的条件和空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要想使学生成为语文“开放式”课堂的主人,就得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知识面。学生具备丰富的阅历和知识积累,才能在课堂探索中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其原有的知识建构中若有丰富的矿藏,那么学生在领悟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时,就能富有潜力可挖,回答问题时才会“滔滔不绝”、“得心应口”。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深有体会,那些回答问题的学生中有的认识深刻、才思敏捷,语言应变能力较强,无不是教师的提问触及了其丰富的见闻和原有知识的根底,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我们要形成“开放式”的课堂格局,就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信息渠道。可以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20分钟的报刊或书籍,另外文学名著也可以成为其阅读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工厂、革命教育基地、农村等地去观察分析外界事物,丰富其社会文化的实际感受;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把交际的场合变成学习语言的课堂;留心电台、报刊、网络、电视新闻,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信息。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时代的“源头活水”,具备课堂“翱翔的翅膀”,就能在课堂上“左右逢源”,质疑思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四、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具备了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的“源头活水”,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阅读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不仅要针对某篇文章分析知识,训练语文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变单篇课文的学习为同类文章同类知识的领悟。比如:不同文体的文章,自有其阅读的规律和方法,阅读小说的方法与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是迥然不同的,语段的阅读也有其规律和方法可循。教师把带有普遍性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就是教给了学生阅读文章的钥匙,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需成为“导演”,注重“问”的艺术,问到关键处,引导学生运用分析课文的方法进行质疑、探讨,指点迷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既培养学生技能,又发展思维能力。“学无定法”,要让学生不断总结学习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时段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学习情况,灵活调整学习方法,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新的时代,我们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国家启动的开放课程新形势下,“开放式”的课堂形式应运而生。只有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局,建构“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 郭沫若和华兹华斯是中英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华兹华斯重视个人情感与人类共同情感息息相通,不追求奇特的想象和夸饰,不让放纵的感情扼杀真和美,认为浪漫主义诗学在过分强调个人情感方面可能引起歧义,而郭沫若则追求狂放的自我扩张,表现出一个个性极端膨胀的无所不在的主体。  关键词: 郭沫若 华兹华斯 浪漫主义    一  郭沫若(1892—1978)和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
摘 要: 19世纪美国女作家朱厄特被誉为出色的乡土主义作家,但近年来,她的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逐渐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朱厄特的经典短篇小说《白苍鹭》。  关键词: 朱厄特 小说《白苍鹭》 生态批评    萨拉·奥纳·朱厄特(Sarah Orne Jewett)是美国19世纪末描写新英格兰乡土风情(local color)最好的女作家之一。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来自美国其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最蓝的眼睛》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文学评论界的关注。本文从霸权文化冲击下黑人女性在家庭中主
目的:  针对目下脾胃系统疾病多发的状况,通过对名老中医李孔定“致中和”脾胃证治学术思想的整理,归纳总结李老临床辨治脾胃系统诸疾经验,以期对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疾患有所裨益
摘 要: 本文从翻译的概念以及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简要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在地理环境、社会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各方面存在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以求达到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差异 翻译 翻译方法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进行英汉语言文化比较,有利于对异域语言文化的理解和使用,还能激发学生思维。本文就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的意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谈点看法。  关键词: 英汉语言文化 比较的意义 应用    一、英汉语言文化对照的意义  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汉语语言比较,一方面帮助学习者识别语言的共性,利于用母语知识促进对目的语的习得;同时帮助他们找出差异和各自的特点。这对克服母语的干扰也能起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社会的进步不只限于经济的高度发展,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物质的极大满足和丰富。社会的进步极大地表现在文明进化的程度
摘 要: 在清朝雍正元年以前涉及纳西族的文字中,都把纳西民族记载成尚武好勇的民族精神,但是雍正元年改土归流之后的一些史料中记载纳西人“性柔弱”、“生性懦弱”等。本文通过“改土归流”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来探析“改土归流”对纳西族尚武精神的影响,认为“改土归流”使纳西族民族的尚武精神从感性阶段发展到了理性阶段。  关键词: 纳西族 尚武精神 “改土归流” 发展    纳西族源于河徨地区的古羌人,从有关
清末盛宣怀经办轮船招商局之时,其中微妙的官商关系影响到近代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下,前期官商走向合作各取所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推进了
上海有一家全英文日报Shanghai Daily(《上海日报》),发展十年来在沪上外籍人士中有很高的知晓率。三年多前她又开始新媒体的探索, ShanghaiDaily.com(上海日报网站)不仅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