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高等院校办学理念、院校精神以及管理水平的集中展现。艺术类院校,学科专业性强、艺术实践丰富、教学方式灵活、学生独立有个性,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应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专业构建,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打造文化建设新阵地,逐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有效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及院校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院校软实力的外在展现之一,更是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艺术类院校学生长期扎根于丰厚的艺术沃土,为了促使其在校期间成长成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灵动的校园环境、完备的规章制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一、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缺乏对自身严格的自律要求,对于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理解把握不足。通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多样情境的艺术文化活动中, 结合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精神等方面呈现的新状况,以专业教学实践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深化和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于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从而最终塑造理想的修养品质,培养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
(二)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树立明确职业规划
艺术类院校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相较于综合性高等院校,有着更多艺术实践的机会。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交汇点,能够巩固、加深课堂专业知识,充分利用舞台实践的机会,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创造能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树立比较清晰和明确的职业规划。
(三)弘扬文化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
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师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又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工作学习中争取更大的成绩。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特殊的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把学院的精神和威望印刻在大学生身上,进而增强广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艺术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艺术类院校学生特点
1.理想信念淡薄。思想活跃,表现力强,但在片面强调专业学习的背景下,艺术生人文底蕴不足,政治意識淡薄,对国内外政治时事不太关心,对于学习的长期目标估计不足,在大学期间找不到努力奋斗的学习目标,很容易迷失自己。
2.集体意识不强。目前在校就读的多为95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专业学习也多是“小课”模式,学习生活中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经历,爱自我表现,片面注重个人发展,集体观念、团队意识淡薄,在团队活动中也会表现出较强的个人喜好和以自我为中心。
3.重专业轻文化。由于学习环境、教育方式、时间精力等原因,艺术生对文化课缺乏兴趣,甚至觉得是负担累赘,文化课学习投入不够,文化素质较低,表现为知识面窄,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二)艺术类院校教学特点
1.注重实践性。艺术类院校专业授课多以实践课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专业训练和排练,与普通综合类院校相比,艺术实践的机会也更多。能较好地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逐步发现擅长的领域及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同学们清晰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为日后走向社会夯实基础。
2.注重师生互动。艺术类院校许多专业的同学能分派到一名专业老师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与主要以教师讲为主的理论课程相比,艺术专业大都是“师傅带徒弟”,师生关系更像是师徒亲情关系。课程安排上又以技能性、表现性的课程为主,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和创作,师生间授课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很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独立学习。对于艺术生来说,自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程,课后需要大量时间用于复习巩固,需要树立明确的自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练琴练功的习惯,持之以恒,在重温专业知识、弹奏技术的要求的基础上,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三)艺术类院校校园活动特点
艺术类院校的校园活动以实践性活动为主,人文社科类活动偏少,艺术实践活动的设置和开展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积累演出经验、及时发现不足、增强舞台表现力、提高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同时,高品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同时也提高校园文化的整体艺术品味。
三、艺术类院校推进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1.授课过程中。第一、艺术类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在对每一名同学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同时,应身正为范,将自身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益求精的做人做事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第二、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当前学院发展进行思考、分析和探讨,转化为校做贡献的内在动力,努力提升思想政治高度,提升专业水平,最终形成自觉抵御腐朽不良思想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命感和爱国爱校主义精神。第三、在各种专业排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明确的目标,激发内在创新活力,引导学生创作出积极向上、富含正能量的藝术作品,占领文化育人的高地。 2、日常生活中。艺术类学生与专业课教师相处时间最长,交流的机会也多,每个老师负责的学生人数也较少,学生的专业水平是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最突出的反应,专业教师会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受学生爱戴的同时,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加以开导,发展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创造的能力,并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同学都能提升技巧,形成特色,呈现出更多、更好的艺术文化作品。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榜样作用。吸引品格好、专业强、素质高的学生加入学生党团组织,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以身作則,走在前列,尤其能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发挥“旗帜”作用,带动身边的青年大学生,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使大学校园文化充满活力与勃勃生机。
2.参与度。掌握学生层面的需求,基于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自发建立学生团体组织,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用舞台的表现形式,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使得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打造文化建设新阵地
1.系部文化建设。系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每个系部都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气质,先从环境文化入手,融合专业特色,完善系部环境建设,系部历史、师资介绍、原创作品集锦等具体布置,在无形中感染人的情绪,增强学生的系部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培育班级文化、锻造班级凝聚力,培养专业敬畏心,并结合创表项目排练、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系部文化,优化系部的育人氛围。
2.寝室文化建设。寝室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不仅是大学生睡眠、休息的场所,更是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寝室环境有助于身心愉悦,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寝室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大学生互相探讨,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可依托主题班会、“文明寝室评选”等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寝室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小事抓起,从保持寝室干净整洁开始,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3.网络文化建设。注重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系部网站、官方微信,利用好微信群、QQ群,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打造更高的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增加可利用的时间,适时推送最新系部动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声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權。
四、结语
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气质,应持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尊重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育人水平的积极影响,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具体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育人,培养专业基础厚实,实践适应能力较强,个性特色鲜明,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腾蛟,何永宏.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81- 83.
[2]张春和等.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冲突的现状与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杨太光.艺术类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思考[J].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3):119-120.
[4]盛宏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原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2(4).
[5]王磊.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自议[J].重庆工学院学报,2(X)6(4):145.
[6]郑慎德,张军,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7]林岳新.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研究[M]中国科技出版社,2011.
[8]袁桂婷.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艺术院校为例[J].学术论坛,2015(3):106-107.
关键词: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及院校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院校软实力的外在展现之一,更是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艺术类院校学生长期扎根于丰厚的艺术沃土,为了促使其在校期间成长成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灵动的校园环境、完备的规章制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一、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缺乏对自身严格的自律要求,对于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理解把握不足。通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多样情境的艺术文化活动中, 结合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精神等方面呈现的新状况,以专业教学实践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深化和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于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从而最终塑造理想的修养品质,培养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
(二)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树立明确职业规划
艺术类院校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相较于综合性高等院校,有着更多艺术实践的机会。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交汇点,能够巩固、加深课堂专业知识,充分利用舞台实践的机会,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创造能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树立比较清晰和明确的职业规划。
(三)弘扬文化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
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师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又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工作学习中争取更大的成绩。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特殊的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把学院的精神和威望印刻在大学生身上,进而增强广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艺术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艺术类院校学生特点
1.理想信念淡薄。思想活跃,表现力强,但在片面强调专业学习的背景下,艺术生人文底蕴不足,政治意識淡薄,对国内外政治时事不太关心,对于学习的长期目标估计不足,在大学期间找不到努力奋斗的学习目标,很容易迷失自己。
2.集体意识不强。目前在校就读的多为95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专业学习也多是“小课”模式,学习生活中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经历,爱自我表现,片面注重个人发展,集体观念、团队意识淡薄,在团队活动中也会表现出较强的个人喜好和以自我为中心。
3.重专业轻文化。由于学习环境、教育方式、时间精力等原因,艺术生对文化课缺乏兴趣,甚至觉得是负担累赘,文化课学习投入不够,文化素质较低,表现为知识面窄,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二)艺术类院校教学特点
1.注重实践性。艺术类院校专业授课多以实践课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专业训练和排练,与普通综合类院校相比,艺术实践的机会也更多。能较好地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逐步发现擅长的领域及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同学们清晰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为日后走向社会夯实基础。
2.注重师生互动。艺术类院校许多专业的同学能分派到一名专业老师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与主要以教师讲为主的理论课程相比,艺术专业大都是“师傅带徒弟”,师生关系更像是师徒亲情关系。课程安排上又以技能性、表现性的课程为主,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和创作,师生间授课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很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独立学习。对于艺术生来说,自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程,课后需要大量时间用于复习巩固,需要树立明确的自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练琴练功的习惯,持之以恒,在重温专业知识、弹奏技术的要求的基础上,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三)艺术类院校校园活动特点
艺术类院校的校园活动以实践性活动为主,人文社科类活动偏少,艺术实践活动的设置和开展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积累演出经验、及时发现不足、增强舞台表现力、提高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同时,高品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同时也提高校园文化的整体艺术品味。
三、艺术类院校推进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1.授课过程中。第一、艺术类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在对每一名同学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同时,应身正为范,将自身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益求精的做人做事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第二、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当前学院发展进行思考、分析和探讨,转化为校做贡献的内在动力,努力提升思想政治高度,提升专业水平,最终形成自觉抵御腐朽不良思想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命感和爱国爱校主义精神。第三、在各种专业排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明确的目标,激发内在创新活力,引导学生创作出积极向上、富含正能量的藝术作品,占领文化育人的高地。 2、日常生活中。艺术类学生与专业课教师相处时间最长,交流的机会也多,每个老师负责的学生人数也较少,学生的专业水平是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最突出的反应,专业教师会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受学生爱戴的同时,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加以开导,发展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创造的能力,并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同学都能提升技巧,形成特色,呈现出更多、更好的艺术文化作品。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榜样作用。吸引品格好、专业强、素质高的学生加入学生党团组织,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以身作則,走在前列,尤其能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发挥“旗帜”作用,带动身边的青年大学生,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使大学校园文化充满活力与勃勃生机。
2.参与度。掌握学生层面的需求,基于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自发建立学生团体组织,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用舞台的表现形式,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使得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打造文化建设新阵地
1.系部文化建设。系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每个系部都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气质,先从环境文化入手,融合专业特色,完善系部环境建设,系部历史、师资介绍、原创作品集锦等具体布置,在无形中感染人的情绪,增强学生的系部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培育班级文化、锻造班级凝聚力,培养专业敬畏心,并结合创表项目排练、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系部文化,优化系部的育人氛围。
2.寝室文化建设。寝室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不仅是大学生睡眠、休息的场所,更是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寝室环境有助于身心愉悦,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寝室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大学生互相探讨,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可依托主题班会、“文明寝室评选”等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寝室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小事抓起,从保持寝室干净整洁开始,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3.网络文化建设。注重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系部网站、官方微信,利用好微信群、QQ群,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打造更高的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增加可利用的时间,适时推送最新系部动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声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權。
四、结语
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气质,应持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尊重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育人水平的积极影响,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具体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育人,培养专业基础厚实,实践适应能力较强,个性特色鲜明,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腾蛟,何永宏.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81- 83.
[2]张春和等.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冲突的现状与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杨太光.艺术类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思考[J].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3):119-120.
[4]盛宏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原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2(4).
[5]王磊.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自议[J].重庆工学院学报,2(X)6(4):145.
[6]郑慎德,张军,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7]林岳新.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研究[M]中国科技出版社,2011.
[8]袁桂婷.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艺术院校为例[J].学术论坛,2015(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