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遗忘的英雄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kpu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中央电视总台四频道连载了原二机部部长刘杰的事迹。刘杰部长原为地质部副部长,1958年由毛主席提名,任命他为二机部部长,调到核工业部(二机部)开始领导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刘杰部长慧眼识珠发现了于敏,在于敏研究原子化學时,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研制氢弹,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储备了人才。这个事迹已被报道多次了,其实刘杰发现人才于敏之前,就从天津化工厂(汉沽)把当时的总工程师兼任技术监督科科长——丁树藩,调入二机部所属404厂从事原子弹核材料研制工作。
  丁先生是研究原子弹核材料——六氟化铀的生产现场负责人,六氟化铀的研制成功在原子弹核材料制造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60年苏联赫鲁晓夫撕毁协议,撤走了专家,企图把刚刚开始的中国原子弹研究扼杀在摇篮中。毛主席大怒,下决心就是饿肚子也要搞出原子弹,受毛主席委派的陈毅、聂荣臻、陆定一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开动员大会,鼓励知识分子、技术人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祖国。丁树藩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回到家中非常兴奋地和儿子们讲:“苏联人走不走,都要依靠自己,别人的东西只能参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心中才有数。到这个单位干的事和原来不一样,我年岁大了,学新东西费劲。但是不学不成,工作需要。”简短几句话,表示了丁总的决心。
  丁总在工程施工期间到原子弹研究所615室接受培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受多次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并不气馁,终将六氟化铀研制成功。成果极为可观,丁总带着六氟化铀的工艺试验数据,和同志们前往试验基地,奔向西北工地进行大规模生产,准备试车。


丁树藩

  在此期间,丁总发挥了他的专业(化工)和工厂实验(化工厂)特长,又在实际过程中充实了物理学的物理化学试验知识。正如美国人在原子弹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原子弹是怎样制造成功》一书中写道,“1960年4月,丁树藩等人为甘肃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进行六氟化铀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在工程施工期间,部里送丁树藩前往原子能研究所615室接受培训。后来,在为中国战略核武器库生产材料工作中,他成了核心人物。从1962年11月到1963年4月,从615室乙组那里得到的试验数据,他自己组织了5次试验,1963年11月27日,工厂开始大规模生产。”
  我与丁总相识于1974年,他从西北基地回家途中到河北邯郸看望他的二儿子丁汉堃。当时,丁汉堃和我都在河北冶金备件厂接受再教育。丁汉堃是北京理工大学65届毕业生,当时在我厂锻造车间劳动。丁总见到我很高兴,并嘱咐他儿子好好劳动、好好学习。后来,我在1975年到北京冶金部办事,应邀到东四干面胡同49号丁家,这是个清朝时权力很大的铁帽子王的王府,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有碑文写到“官员人等到此下马”,足见王府的势力和气派。现在是二机部宿舍了。丁家就住在东跨院东屋两间约50平方米的房子里,当时有8口人,显然住起来挤了些。丁总在吃饭时问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说:“我是北京钢院65届毕业生。”他讲:“你认识柯俊吗?”我说当然认识,柯先生是位金相专家,金属中贝茵体相变就是柯先生发现的,在国内、国际上很有威望,他的英文名字就叫“Bain”贝茵。
  原来丁先生和柯先生都是天津河北高等工业学校化学系的毕业生,俩人是同班同学。1931年“9·18”事变,天津学生和北京一样举行游行示威爱国行动。柯先生是组织者,和丁先生共同领导抗日活动。后来,由于国民党政府暗中盯梢,地下党保护他们,让柯俊去了武汉大学深造,丁先生回到老家当老师,他们俩人的友谊是很牢靠的。后来,柯先生去英国留学后便失去了联系,也不知个人情况。谈到柯先生,丁总很是激动,不断给我夹菜,谈笑风生。我本来打算回钢院拜访一下柯先生,可正值1975年钢院搞“运动”,这让两位科学家见面失去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使我终生遗憾。
  1959年丁先生在原子能研究所615室从事提炼U235研究中受到了辐射病倒了。众所周知,1960年代,我国科学并不发达,不要说防原子能辐射,就是在实验室做X线试验,工作一个月以后,胶片显示辐射超标。而原子能的辐射远远大于X线几十倍。丁先生病倒了,急坏了二机部的领导。袁成隆副部长几乎一天一次去看望他,关心备至,因为此时此刻是原子能试验的关键啊!一旦丁总病倒,谁来领导?这可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心结啊!如何是好?关键时刻刘杰部长亲临干面胡同49号丁家。一个星期来两次,可见丁总的工作重要性。在党的关怀下,经过医治使丁总逐渐恢复了健康,他马上带领小组人员奔向西北基地做试验了。
  1963年投入大规模生产。六氟化铀研制成功,使U235生产由化学过程向物理过程的转变。这不是只懂一门科学的专家所能完成的。这中间包括工程化学、工程物理和工程物理化学,只有具备实践知识的高级工程师才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丁树藩先生做到了,他既是化学家,也是物理学家和物理化学家,并有实际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在当年,这样的人才是屈指可数的。中国原子弹在1964年的西北基地爆炸成功!
  丁先生废寝忘食地工作,家里的事都交给了夫人。丁夫人是个有成就的小学教员,可是由于家务事太多,终于累病了,只好回家休息,辞职专门照顾家庭。仅靠丁总的150元钱养活8口人是很困难的。丁总一年中有300多天在实验室,孩子们起名字都无暇顾及,以至于从老四开始,就叫四堃、五堃、六堃了,这就是丁总的精神。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1983年丁总因重病缠身而又无法医治逝世了,年仅71岁。他默默地走了,而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永存,为祖国、为人民、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永存,永远是中国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楷模。他以实际行动完成了自己的诺言。
  (编辑·刘颖)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作为平凡的普通人,面对新冠病毒的横行,我们能做什么?国家号召:我们要以“独”攻毒——疫情流行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在家休息,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不给社会添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从来没有一个假期以月计算,“宅”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  以“独”攻毒,并非让人们以孤独抗击病毒,它可以是独善其身,做好个人防護之意;也可许宁这样从不进厨房的女人都开始醉心钻研烹饪技术,虽水平一般,但也算是get
期刊
志愿服务宣传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改善环境、人人行动,建言献策,担起“清洁空气”的社会责任,为“蓝天行动”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当好首都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传播环保正能量,自觉做“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时祥云,女,出生于1972年1月,2014年开始参与环保,现为北京市延庆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一线科技工作者。她热爱环保,积极参与各种绿色环保活动,她坚信,打造绿
期刊
杨建业,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东城区人才专家库首批专家,东城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入选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光荣榜,杨建业非遗传承与传播工作室被东城区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现任东城区第二文化馆非遗部(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民协会员,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东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京城非遗人才创新发展联盟秘书
期刊
2020年6月7日,由北京京剧院倾力打造的京剧现代戏《许云峰》拉开了东方大剧院“云”首演的序幕。谭门第七代嫡传人、京剧老生演员谭正岩扛鼎出演“红岩”英雄许云峰,这不仅是“京剧+新媒体”的一次创造性尝试,更是被誉为“一部谭门史,半部京剧史”的谭派艺术与“红岩魂”前所未有的一次碰撞交融。阎肃先生为京剧《红岩》“化用”唱词  在写这篇戏评之前,著名戏曲剧作家张永和先生给我发来一篇他写的怀念已故军旅剧作家
期刊
后商,詩人,评论人。读书千余册。渴望着,行动着,清醒着。作者说“最早的‘在路上’故事是塞万提斯的骑士故事和约翰·班扬的讽喻故事,这些真的只是故事的故事,大概是为真理做出的滑稽又辛酸的尝试,而这就是我们重新出发,面对世界的最大的缘由。”  2020年的夏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巨大危机,但又让人模模糊糊地认为我们可以凭借我们的生命冲动,创造新的未来。  不得不告别过去。告别我们本土的、有限度的自发性
期刊
宅心仁厚的长者朱春煊  作为陈氏太极第六代宗师陈长兴最杰出的弟子,杨露禅为太极拳在京城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当时有句口头禅——“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  在杨氏太极的传承中,杨露禅的三子杨健侯作出了巨大贡献。杨少侯和杨澄甫兄弟二人有一个共同的徒弟,即杨氏汪脉一代宗师——汪永泉。  作为太极大师汪永泉(号“在山”)的大弟子朱怀元先生之子,朱春煊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
期刊
一踏进香港,我就躲开了“大妈团”的喧嚣。  白天,待在酒店的咖啡厅看报、读书,隔着落地窗,看浮云在维多利亚港对岸的建筑群间飘浮。  待华灯初上,我便“出动”。当地年轻的上班族,下班后最乐意去晚餐“啸聚”、约会“拍拖”、买醉“嗨皮”的地方,我大多熟悉。香港和九龙的夜晚,用灯红酒绿和青春活力展示着香港这座城市的另一面。其实,“夜香港”似乎承载了更久远的历史、更繁复多元的文化。大概是白天养足了精神的缘故
期刊
我从上初中的时候就为演员写介绍文章,上高中的时候就为演员写戏,可谓入门甚早,但遗憾的是我从没有在什么学院或是研究院等等宝地读过一天书。但是我也不是无师自通,我是有老师、有手把手教我的师父。“文革”以前人们都知道我的老恩师是中央戏剧学院大名头的周贻白教授。“文革”以后我的老师更多了,应该有好几位,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吴祖光老师。“文革”前我和祖光老师,尤其和新凤霞老师是不熟悉的,虽然也见过两面。 
期刊
当下影视圈繁荣浮华,是一个拼流量、比颜值、小鲜花小鲜肉爆发的时代。很多女星都在追名逐利,寻求快速变现,有事没事制造话题,力求大红大紫,只顾眼前青春饭。但是,丁柳元不是这样,从来没有绯闻。即使做了很多公益也很少报道,秉承平常心,安静地饰演着一个个形象饱满、层次分明的角色。  她出演30集红色经典剧《江姐》曾在央视热播,这个第三代江姐有血有肉、深入人心。《继母后妈》中自私狠毒的薛礼燕、《亲兄热弟》中温
期刊
2020年3月中旬,全国人民宅家抗疫的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单位特别是生产性质的企业,迫于经济压力开始尝试阶段性复工。当然复工的尝试是非常谨慎的,例如复工的人数不能超过员工总数的50%,要求员工在岗须始终佩戴口罩,中午就餐必须相隔一米以上等。其实复工本身并不可怕,复工意味着家庭收入的保障,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就是早点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不过在疫情未彻底结束前展开复工,很多人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干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