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抓好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是确保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分别从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三个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质量;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内容应从学生岗位需求出发,在研究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着眼岗位需求设置教学内容,解决教学内容陈旧、与岗位贴得不紧的问题。要着力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突出任职能力。因此,设置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贴岗位需求,在有限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最有效、最富价值的知识,赋予学生最管用、最过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按照“够用、适用、管用”的原则,把学生任职能力最直接、最必需的内容作为核心,构建出应用能力指向性、课程综合性、教学内容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体系。通过从整合课程资源、延伸课程体系和拓展课程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素质拓展课四位一体,以课程内容、教學模式、实践能力培养、网络课程建设等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对教材体系进行创新改造。要对教材体例进行改造,采用任务式、模块式结构,贯彻适应性、实用性原则,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讲解知识要点、剖析典型事例,开展实践活动四个环节,使教师带着问题教,使学生带着问题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文化实际、认知特点和课程特点采取的不同教学方式。
(一) 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内在驱动力
对教学情境进行创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出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从课堂的开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教学情境的建立,还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方便学生理解。营造教学氛围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论在课堂中用哪一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其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二)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的发展。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法已经成为了主流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三)运用任务驱动,提高课堂效率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形式简单、效率较高的模式,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在课堂上的运用,是由教师设计出任务,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制力,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这种模式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缩短讲课时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探究,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主要有口头表达与书写能力、教学资源组织与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综合实施能力等构成。
(一)口头表达与书写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口头表达能力与书写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功能的有效发挥。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大体体现在运用恰当的口头语言进行有效的学习环境管理、有效的师生交流、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解释与反馈、有效的强化与激励等方面。教师书写能力同样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书写还能反应一个教师的治学态度。因此,无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怎样先进,无论这些技术的力量如何强大,教师富于表情的面对面的讲解、交流、激励等,始终都是影响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资源组织与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学资源的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教学资源的组织上,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本,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的需要,从广泛多样的教学资源中选择适合的案例、素材,将其适度的改编和拓展,以便更好的适应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资源的适用性;教学设计能力是为解决特定教学情境下产生的教学问题而进行的系统设计和策划,包括教学方法优化能力、教学媒体组合能力、弹性方案设计能力、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等。教学是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的统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应通过对教师教的行为和设计来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学习的阶段以及学生内部活动过程与教学阶段相吻合。
(三)课堂教学综合实施能力
课堂教学综合实施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 随着现代学习理论的出现,教师不再是担任“传道、授业、解惑”的中心角色,而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和示范者的角色,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认识和发展中的能动的活生生的主体,促进其主动活泼和谐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综合实施能力表现为教师旨在引起“学生活动与发展”并使之符合预定目标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创建教学环境的能力、动机激发的能力,呈现教学内容的能力,促进知识巩固与迁移的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等。
作者简介:
关世杰,教学考评中心讲师,从事教学管理。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质量;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内容应从学生岗位需求出发,在研究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着眼岗位需求设置教学内容,解决教学内容陈旧、与岗位贴得不紧的问题。要着力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突出任职能力。因此,设置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贴岗位需求,在有限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最有效、最富价值的知识,赋予学生最管用、最过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按照“够用、适用、管用”的原则,把学生任职能力最直接、最必需的内容作为核心,构建出应用能力指向性、课程综合性、教学内容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体系。通过从整合课程资源、延伸课程体系和拓展课程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素质拓展课四位一体,以课程内容、教學模式、实践能力培养、网络课程建设等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对教材体系进行创新改造。要对教材体例进行改造,采用任务式、模块式结构,贯彻适应性、实用性原则,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讲解知识要点、剖析典型事例,开展实践活动四个环节,使教师带着问题教,使学生带着问题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文化实际、认知特点和课程特点采取的不同教学方式。
(一) 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内在驱动力
对教学情境进行创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出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从课堂的开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教学情境的建立,还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方便学生理解。营造教学氛围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论在课堂中用哪一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其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二)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的发展。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法已经成为了主流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三)运用任务驱动,提高课堂效率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形式简单、效率较高的模式,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在课堂上的运用,是由教师设计出任务,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制力,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这种模式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缩短讲课时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探究,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主要有口头表达与书写能力、教学资源组织与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综合实施能力等构成。
(一)口头表达与书写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口头表达能力与书写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功能的有效发挥。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大体体现在运用恰当的口头语言进行有效的学习环境管理、有效的师生交流、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解释与反馈、有效的强化与激励等方面。教师书写能力同样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书写还能反应一个教师的治学态度。因此,无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怎样先进,无论这些技术的力量如何强大,教师富于表情的面对面的讲解、交流、激励等,始终都是影响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资源组织与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学资源的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教学资源的组织上,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本,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的需要,从广泛多样的教学资源中选择适合的案例、素材,将其适度的改编和拓展,以便更好的适应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资源的适用性;教学设计能力是为解决特定教学情境下产生的教学问题而进行的系统设计和策划,包括教学方法优化能力、教学媒体组合能力、弹性方案设计能力、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等。教学是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的统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应通过对教师教的行为和设计来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学习的阶段以及学生内部活动过程与教学阶段相吻合。
(三)课堂教学综合实施能力
课堂教学综合实施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 随着现代学习理论的出现,教师不再是担任“传道、授业、解惑”的中心角色,而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和示范者的角色,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认识和发展中的能动的活生生的主体,促进其主动活泼和谐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综合实施能力表现为教师旨在引起“学生活动与发展”并使之符合预定目标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创建教学环境的能力、动机激发的能力,呈现教学内容的能力,促进知识巩固与迁移的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等。
作者简介:
关世杰,教学考评中心讲师,从事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