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损伤诊断法和数理统计法,探索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损伤原因、规律和特征,分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特征、损伤因素,进而提出损伤预防措施和相关建议,为推动科学训练促进我国竞技举重运动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举重;运动损伤;成因;预防
举重运动的损伤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运动员在训练中掌握损伤预防方法能有效保障运动员训练系统,提高训练质量、专项能力和竞技水平。理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损伤原因、规律、特征及预防措施之间的关联,通过调研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常见的损伤因素并分析举重运动损伤的特征,进而总结能有效控制甚至降低举重运动损伤发生率的预防措施。进一步深入挖掘其在科学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提出预防手段的建议供基层教练员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为保障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训练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提升今后科学训练教学和运动竞赛水平,延长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职业寿命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促进我国竞技举重运动的良性发展。
一、损伤因素分析
1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
举重运动要求运动员在训练时不断增加负荷重量,在新负荷刺激下适应新重量、寻求新突破。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身体正处在快速发育时期,尚未完成骨化过程,骨骼中的软骨成分较多且富有弹性,不易发生骨折但骨骼极易发生弯曲或变形[16]。青少年时期肌肉收缩时的肌力和肌耐力较差且易疲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增强。青少年训练阶段进行过多的大强度专项力量训练,肌肉力量的提高与骨骼骨化的速度呈发展不均衡趋势。此外,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初期训练阶段时因为教练员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忽视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并且急功近利思想较严重为了追求早出运动成绩而制定负荷量较的训练计划,使得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身体因不能适应过大的负荷量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训练负荷强度过大
训练强度过大是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若训练负荷强度安排过量,肌肉、神经系统则会较易产生疲劳,特别是训练强度相对集中,身体局部负荷量太大,远超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能力就会导运动损伤[17]。举重运动员几乎每天都要进行大强度的拉、蹲类专项力量训练,腰部和下肢各关节频繁承受超大负荷的重量。身体各大肌群因反复发力处于疲劳状态,且长期未适当调整训练强度而继续进行大强度专项力量训练,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休息和恢复,无形中则会容易引起运动员腰部和下肢关节发生慢性运动损伤。
4技术动作掌握不规范
试举过程中各技术环节相互紧密联系配合,如果技术动作不规范引发某个细节出现失误就可能影响试举成功率而发生损伤。教练员由于受绩效任务的压力,对少年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导致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掌握不到位不足对技术环节领会不深,技术要领掌握不到位,技术不熟练甚至形成了一些错误的动作。技术动作不规范没有形成动力定型,在以后的训练中运动员不能很好地理解教练员的指导意图而难以纠正,一旦杠铃重量加重时动作的发力点和支撑点就会发生改变造成试举失败,且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5心理状态影响
外界环境容易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情绪,心理因素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在训练中有的运动员好胜心强,对自己要求过高反复冒险冲击大强度重量,因试举失败率太高未完成训练任务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排斥思想时极易引发急性损伤。有的运动员在受到损伤后再次冲击受伤时的重量会产生心理障碍,思想上产生很大压力会担心再次受伤的可能性,这种胆怯情况会使运动员自信心不足,从而不敢放开大胆做动作,致使动作变形,容易造成二次受伤。在比赛时有的运动员因心理素质差,在试举大强度重量时临场心理过度紧张会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发挥失常,易产生运动损伤。还有一部分运动员比赛中兴奋性过度,未重视试举动作时肌肉发力的协调性导致技术力量的失控出现失误,加大试举失败率和损伤率。
二、损伤预防措施
1腰部损伤预防措施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应使用腰带护具, 在这基础上做拉蹲动作时,腰部必须收紧,禁止做塌腰推举的错误动作,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20]。加强专项技术训练,熟练掌握杠铃落胸和落腿的基本技术要领,更加正确、协调地专完成项技术动作。杠铃落胸接铃或落腿收铃等技术动作必须挺胸接铃并保持腰背肌群适度的紧张感, 同时屈膝屈髋使杠铃重量得到协调缓冲,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腰部损伤发生的概率。
2背部损伤预防措施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预防背部损伤可以加强斜方肌和腰背肌群力量练习,采取静力性和动力性的小肌肉训练手段,加强菱形肌、肩胛提肌等背部深层小肌肉群的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外力重量。小肌肉抗阻训练可采用俯身飞鸟、俯卧提拉、上挺胸上支撑、连续膝上放杠铃、双臂前平举橡皮筋扩胸、引体向上等动作。
3肩部损伤预防措施
增强肩关节肌群力量、穩定性和柔韧素质练习能有效预防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肩关节损伤。需要加强肩关节周围的斜方肌、大圆肌、冈上肌等肌群的力量,可采用弹力带稳定性练习、侧卧上举壶铃练习和克服自重的上肢练习等练习手段。
4腿部损伤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腿部损伤,要重视运动员们准备活动,有针对性的活动大腿部位,加强股四头肌的柔韧素质训练,大负荷的拉、蹲训练结束后还要进行放松活动,缓解腿部肌肉的疲劳程度。巩固强化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练习,小臂放松垂直握铃使杠铃上升路线自然贴身,可减少因不规范的拉铃技术动作导致小腿胫骨处的擦伤。
结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概率为100%,训练和比赛中损伤主要表现有拉伤、肌肉劳损等7种类型;躯干损伤主要在腰、背部,上肢损伤常发生在肩、肘、腕部,下肢损伤在腿、膝部较多。常见损伤组织为肌肉、韧带、骨(软骨)、皮下组织等;举重运动在冬训中损伤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夏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由于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训练负荷过大、技术动作不规范和思想过于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加强易伤部位的防护并提升运动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薄弱小肌群力量的练习,使大小肌群肌肉力量协调发展。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时要穿戴好专用的护具,固定易伤部位提高其稳定性可有效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真义弟.举重运动员的伤病调查及恢复[J].实践与探索, 2008,(7):111-113.
[2]黄明强,李志敢,麦全安,等.举重运动损伤及预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4):43-44.
[3]李少新,黄新宇,尹军.中国女子举重队重点队员损伤的原因与物理治疗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 (1): 75-79.
[4]万建辉.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与预防[J].福建体育科技,2013,32(1):37-42.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举重;运动损伤;成因;预防
举重运动的损伤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运动员在训练中掌握损伤预防方法能有效保障运动员训练系统,提高训练质量、专项能力和竞技水平。理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损伤原因、规律、特征及预防措施之间的关联,通过调研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常见的损伤因素并分析举重运动损伤的特征,进而总结能有效控制甚至降低举重运动损伤发生率的预防措施。进一步深入挖掘其在科学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提出预防手段的建议供基层教练员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为保障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训练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提升今后科学训练教学和运动竞赛水平,延长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职业寿命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促进我国竞技举重运动的良性发展。
一、损伤因素分析
1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
举重运动要求运动员在训练时不断增加负荷重量,在新负荷刺激下适应新重量、寻求新突破。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身体正处在快速发育时期,尚未完成骨化过程,骨骼中的软骨成分较多且富有弹性,不易发生骨折但骨骼极易发生弯曲或变形[16]。青少年时期肌肉收缩时的肌力和肌耐力较差且易疲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增强。青少年训练阶段进行过多的大强度专项力量训练,肌肉力量的提高与骨骼骨化的速度呈发展不均衡趋势。此外,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初期训练阶段时因为教练员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忽视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并且急功近利思想较严重为了追求早出运动成绩而制定负荷量较的训练计划,使得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身体因不能适应过大的负荷量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训练负荷强度过大
训练强度过大是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若训练负荷强度安排过量,肌肉、神经系统则会较易产生疲劳,特别是训练强度相对集中,身体局部负荷量太大,远超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能力就会导运动损伤[17]。举重运动员几乎每天都要进行大强度的拉、蹲类专项力量训练,腰部和下肢各关节频繁承受超大负荷的重量。身体各大肌群因反复发力处于疲劳状态,且长期未适当调整训练强度而继续进行大强度专项力量训练,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休息和恢复,无形中则会容易引起运动员腰部和下肢关节发生慢性运动损伤。
4技术动作掌握不规范
试举过程中各技术环节相互紧密联系配合,如果技术动作不规范引发某个细节出现失误就可能影响试举成功率而发生损伤。教练员由于受绩效任务的压力,对少年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导致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掌握不到位不足对技术环节领会不深,技术要领掌握不到位,技术不熟练甚至形成了一些错误的动作。技术动作不规范没有形成动力定型,在以后的训练中运动员不能很好地理解教练员的指导意图而难以纠正,一旦杠铃重量加重时动作的发力点和支撑点就会发生改变造成试举失败,且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5心理状态影响
外界环境容易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情绪,心理因素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在训练中有的运动员好胜心强,对自己要求过高反复冒险冲击大强度重量,因试举失败率太高未完成训练任务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排斥思想时极易引发急性损伤。有的运动员在受到损伤后再次冲击受伤时的重量会产生心理障碍,思想上产生很大压力会担心再次受伤的可能性,这种胆怯情况会使运动员自信心不足,从而不敢放开大胆做动作,致使动作变形,容易造成二次受伤。在比赛时有的运动员因心理素质差,在试举大强度重量时临场心理过度紧张会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发挥失常,易产生运动损伤。还有一部分运动员比赛中兴奋性过度,未重视试举动作时肌肉发力的协调性导致技术力量的失控出现失误,加大试举失败率和损伤率。
二、损伤预防措施
1腰部损伤预防措施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应使用腰带护具, 在这基础上做拉蹲动作时,腰部必须收紧,禁止做塌腰推举的错误动作,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20]。加强专项技术训练,熟练掌握杠铃落胸和落腿的基本技术要领,更加正确、协调地专完成项技术动作。杠铃落胸接铃或落腿收铃等技术动作必须挺胸接铃并保持腰背肌群适度的紧张感, 同时屈膝屈髋使杠铃重量得到协调缓冲,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腰部损伤发生的概率。
2背部损伤预防措施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预防背部损伤可以加强斜方肌和腰背肌群力量练习,采取静力性和动力性的小肌肉训练手段,加强菱形肌、肩胛提肌等背部深层小肌肉群的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外力重量。小肌肉抗阻训练可采用俯身飞鸟、俯卧提拉、上挺胸上支撑、连续膝上放杠铃、双臂前平举橡皮筋扩胸、引体向上等动作。
3肩部损伤预防措施
增强肩关节肌群力量、穩定性和柔韧素质练习能有效预防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肩关节损伤。需要加强肩关节周围的斜方肌、大圆肌、冈上肌等肌群的力量,可采用弹力带稳定性练习、侧卧上举壶铃练习和克服自重的上肢练习等练习手段。
4腿部损伤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腿部损伤,要重视运动员们准备活动,有针对性的活动大腿部位,加强股四头肌的柔韧素质训练,大负荷的拉、蹲训练结束后还要进行放松活动,缓解腿部肌肉的疲劳程度。巩固强化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练习,小臂放松垂直握铃使杠铃上升路线自然贴身,可减少因不规范的拉铃技术动作导致小腿胫骨处的擦伤。
结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概率为100%,训练和比赛中损伤主要表现有拉伤、肌肉劳损等7种类型;躯干损伤主要在腰、背部,上肢损伤常发生在肩、肘、腕部,下肢损伤在腿、膝部较多。常见损伤组织为肌肉、韧带、骨(软骨)、皮下组织等;举重运动在冬训中损伤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夏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由于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训练负荷过大、技术动作不规范和思想过于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加强易伤部位的防护并提升运动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薄弱小肌群力量的练习,使大小肌群肌肉力量协调发展。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时要穿戴好专用的护具,固定易伤部位提高其稳定性可有效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真义弟.举重运动员的伤病调查及恢复[J].实践与探索, 2008,(7):111-113.
[2]黄明强,李志敢,麦全安,等.举重运动损伤及预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4):43-44.
[3]李少新,黄新宇,尹军.中国女子举重队重点队员损伤的原因与物理治疗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 (1): 75-79.
[4]万建辉.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与预防[J].福建体育科技,2013,32(1):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