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十分重要。从人的培养和教育的角度看,素质教育也必须从小抓起,因而幼儿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第一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不光是老师的事,保育员的责任也很重大,所以说保育和教育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只有保教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提高幼儿素质的教育目的。
1把握细微之处固势向幼儿随机教育
同情心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专门教育活动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保教人员要根据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以发展幼儿的同情认知,激发幼儿的同情体验,促使其产生同情行为;另一方面,保教人员要有意识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和一些平常小事,随机地对幼而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从而使幼儿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地品质。
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随机教育,首先保教人员要做一个有心人。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敏锐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如:小朋友病了,摔倒了,小朋友没有文具用品,没有朋友,心情不愉快等,这些我们都做过同情心教育。
有一次,下课了杨京小朋友不小心把文具盒掉在地上,铅笔、小刀、橡皮等撒了一地。这时大部分幼儿忙着往外走,几个看见了这一情景的小朋友也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还在笑,这时只有胡文超小朋友走过去对杨京说:“没关系,我来帮你捡。”我们马上抓住这一时机,对幼儿说:“你们看杨京的文具都撒了,她多着急啊!胡文超马上过去帮他捡,真好!当小朋友有困难时我们因该怎么办?”经我们提示后,许多幼儿都来帮杨京找捡文具了。活动结束后,我们保教人员有意识地与幼儿进行了交谈,让杨京小朋友说了撒文具以及小朋友来帮助她时的感受,让胡文超说说为什么要帮助杨京,让其他幼儿说说这样帮助杨京好不好。通过交谈,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同情行为,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这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同情行为加以肯定,并借此机会激发其他幼儿的同情感和同情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保教人员密切配合,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意识地去引导和教育幼儿,这样定能在幼儿同情心的培养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关心友爱行为,适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2保护孩子自尊心和培养孩子主体意识
一天我看见干净的地面上扔了许多碎片,便问小朋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扔的碎纸片,好看吗?”
“不好看!”小朋友们异口同声。“谁扔的?”我的声音严肃了几分。小朋友们互相揭发,说他扔的,是他扔的,小朋友们互相谁都不承认是自己扔的,都在推卸责任,让我一下子摸不着线索,我既不能扔下这个不良行为不管,又不能轻易冤枉无辜,怎么办?
类似的事情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处理这些事情呢?我们保教人员商量,既不能损伤幼儿的自尊心,又要解决问题,对这种现象有几个正确的分析和认识。孩子推卸责任,并不是学会了滑头,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从保护幼儿自尊心和培养孩子主体意识出发,保教人员回避三分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扔纸屑这件事吧,我用和蔼的语气说:“我知道一定是有的小朋友不小心把纸屑扔在地上。这样吧,我和老师出去办点事,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三分钟之后,当我们回到教室,令我们满意的是地上干干净净,一片纸屑也没有了,所有的孩子都露出神秘的微笑。我立刻用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张笑脸,用赞许的语言表达着内心感受:“现在,我看见地面上多么干净呀!我真的很高兴,也真的很喜欢你们!”
回避三分钟,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给孩子留有反省的余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教育幼儿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使保教人员和幼儿关系更加融洽。
总之,我认为,在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中,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抓准着力点,保教人员进行一致性的培养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素质。
1把握细微之处固势向幼儿随机教育
同情心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专门教育活动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保教人员要根据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以发展幼儿的同情认知,激发幼儿的同情体验,促使其产生同情行为;另一方面,保教人员要有意识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和一些平常小事,随机地对幼而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从而使幼儿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地品质。
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随机教育,首先保教人员要做一个有心人。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敏锐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如:小朋友病了,摔倒了,小朋友没有文具用品,没有朋友,心情不愉快等,这些我们都做过同情心教育。
有一次,下课了杨京小朋友不小心把文具盒掉在地上,铅笔、小刀、橡皮等撒了一地。这时大部分幼儿忙着往外走,几个看见了这一情景的小朋友也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还在笑,这时只有胡文超小朋友走过去对杨京说:“没关系,我来帮你捡。”我们马上抓住这一时机,对幼儿说:“你们看杨京的文具都撒了,她多着急啊!胡文超马上过去帮他捡,真好!当小朋友有困难时我们因该怎么办?”经我们提示后,许多幼儿都来帮杨京找捡文具了。活动结束后,我们保教人员有意识地与幼儿进行了交谈,让杨京小朋友说了撒文具以及小朋友来帮助她时的感受,让胡文超说说为什么要帮助杨京,让其他幼儿说说这样帮助杨京好不好。通过交谈,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同情行为,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这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同情行为加以肯定,并借此机会激发其他幼儿的同情感和同情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保教人员密切配合,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意识地去引导和教育幼儿,这样定能在幼儿同情心的培养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关心友爱行为,适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2保护孩子自尊心和培养孩子主体意识
一天我看见干净的地面上扔了许多碎片,便问小朋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扔的碎纸片,好看吗?”
“不好看!”小朋友们异口同声。“谁扔的?”我的声音严肃了几分。小朋友们互相揭发,说他扔的,是他扔的,小朋友们互相谁都不承认是自己扔的,都在推卸责任,让我一下子摸不着线索,我既不能扔下这个不良行为不管,又不能轻易冤枉无辜,怎么办?
类似的事情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处理这些事情呢?我们保教人员商量,既不能损伤幼儿的自尊心,又要解决问题,对这种现象有几个正确的分析和认识。孩子推卸责任,并不是学会了滑头,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从保护幼儿自尊心和培养孩子主体意识出发,保教人员回避三分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扔纸屑这件事吧,我用和蔼的语气说:“我知道一定是有的小朋友不小心把纸屑扔在地上。这样吧,我和老师出去办点事,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三分钟之后,当我们回到教室,令我们满意的是地上干干净净,一片纸屑也没有了,所有的孩子都露出神秘的微笑。我立刻用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张笑脸,用赞许的语言表达着内心感受:“现在,我看见地面上多么干净呀!我真的很高兴,也真的很喜欢你们!”
回避三分钟,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给孩子留有反省的余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教育幼儿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使保教人员和幼儿关系更加融洽。
总之,我认为,在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中,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抓准着力点,保教人员进行一致性的培养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