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需要尊重,教育呼唤尊重。尊重,是教育建构中重要的元素,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可以说,不以尊重这一元素为前提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教育的尊重,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应该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该怎样尊重学生呢?
一、保护学生自尊,增强学生自信
人不论大小,都有自尊。所谓自尊,就是指一个人希望得到集体和别人尊重的情感。这一情感的满足,能给人以自信,甚至有时会产生出创造奇迹的力量。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这个故事蕴含的就是人的一种尊重情感,表达出对他人的肯定,结果“乞丐”成了商人,自尊改变了命运。所以,作为教育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帮助学生、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切不可用不切实际的批评、严厉的指责、简单粗暴的方式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他们心灵的激荡和不安。须知,人的生理疾病好治,而心灵一旦受损就很难复原。
二、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职责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探究和创新的态度,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追求者,使学生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积极互动地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同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我们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应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新提高。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宽容适度,走出尊重教育误区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积极倡导尊重、平等、以人为本等理念,要求教师“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带上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应该说,这种尊重教育是好的,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尊重,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尊重教育也非完美无缺,主要是在实践层面上存在误区。若走向极端,一味尊重,就会害了学生。为师者应准确把握“尊重教育”的尺度,该惩戒时还得要惩戒。这里说的惩戒不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惩戒是指对学生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惩戒能够让学生体验羞愧、痛苦、焦虑、畏惧和悔恨等感觉,从而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和美丑,并通过努力去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但麦克劳德遇到的是一位高明的校长,他所受到的惩戒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尊重和宽容的惩戒,使麦克劳德从小就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因此,适度的惩戒其实是对学生另一种尊重,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戰胜诱惑的能力。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这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相信,只要坚守这一信条,努力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让我们的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一、保护学生自尊,增强学生自信
人不论大小,都有自尊。所谓自尊,就是指一个人希望得到集体和别人尊重的情感。这一情感的满足,能给人以自信,甚至有时会产生出创造奇迹的力量。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这个故事蕴含的就是人的一种尊重情感,表达出对他人的肯定,结果“乞丐”成了商人,自尊改变了命运。所以,作为教育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帮助学生、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切不可用不切实际的批评、严厉的指责、简单粗暴的方式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他们心灵的激荡和不安。须知,人的生理疾病好治,而心灵一旦受损就很难复原。
二、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职责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探究和创新的态度,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追求者,使学生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积极互动地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同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我们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应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新提高。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宽容适度,走出尊重教育误区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积极倡导尊重、平等、以人为本等理念,要求教师“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带上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应该说,这种尊重教育是好的,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尊重,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尊重教育也非完美无缺,主要是在实践层面上存在误区。若走向极端,一味尊重,就会害了学生。为师者应准确把握“尊重教育”的尺度,该惩戒时还得要惩戒。这里说的惩戒不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惩戒是指对学生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惩戒能够让学生体验羞愧、痛苦、焦虑、畏惧和悔恨等感觉,从而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和美丑,并通过努力去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但麦克劳德遇到的是一位高明的校长,他所受到的惩戒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尊重和宽容的惩戒,使麦克劳德从小就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因此,适度的惩戒其实是对学生另一种尊重,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戰胜诱惑的能力。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这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相信,只要坚守这一信条,努力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让我们的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