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汇学理论指导语典编纂的成功案例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汉语小语典》是在汉语语汇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编写而成的,是语汇学理论指导语典编纂的成功案例。文章从立目、分类和释义三方面叙述了该书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 语汇学 理论 语典编纂 成功案例 《现代汉语小语典》
  
  温端政先生在谈到语汇研究与语典编纂的关系时,曾经指出:“一方面,语典编纂为语汇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语汇研究对语典编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需要建立起语汇研究和语典编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语典》(以下简称《小语典》)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该书是在主编温端政所著的《汉语语汇学》(商务印书馆,2005,以下简称《语汇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编写出来的,是语汇学理论指导语典编纂的一个成功案例。
  
  一、立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选收词目是辞书编纂的首要环节。《小语典》在选目上体现了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划清语与非语的界限,所收的条目符合语的性质和范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划清了语和词的界限。词和语都是语言单位,都是语言现成的建筑材料,这是它们的共性。但词(主要指实词)是概念性语言单位,而语则是叙述性语言单位。过去有些语类辞书在收条上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混淆了语和词的界限,尤其表现在语与具有引申义或比喻义的复合词的混淆上。如有的辞书既收“吃定心丸”,又收“定心丸”;既收“打擦边球”,又收“擦边球”;既收“唱对台戏”,又收“对台戏”;既收“戴乌纱帽”、“丢乌纱帽”,又收“乌纱帽”。“定心丸”、“擦边球”、“对台戏”、“乌纱帽”都是语言里的概念性单位,《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5版)都标注为名词。
  《小语典》用语义是否具有“叙述性”来区分语和词,只收“吃定心丸”、“打擦边球”、“唱对台戏”、“戴乌纱帽”等,而不收“定心丸”、“擦边球”、“对台戏”、“乌纱帽”,体现了语与词的区别。
  第二,划清了语和自由词组的界限。
  语在结构上是相对固定的。这使语与自由词组区别开来。
  《小语典》在这方面掌握得比较严格。以“满腹××”为例,试看几本有影响的辞书的收录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满腹经纶”五部辞书都收;“满腹狐疑”,除了《现汉》之外,其他四部都收;“满腹文章”和“满腹牢骚”各有三部辞书收;“满腹疑团”只有《汉语成语辞海》一书收。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与辞书的性质有关外,主要在于语目本身的“流行度”,即相对固定的程度。《小语典》同《现汉》(第5版)一样,都只收“满腹经纶”,说明在固定度的掌握上是比较严格的。对于小型语典来说,是比较可取的。
  第三,划清了语和格言、名句的界限。
  语是语言单位。格言、名句虽然也都有固定的结构,在意义上也具有叙述性,但它们属于言语单位,而不是语言单位。格言、名句都能找到出处,有明确的作者,如人们时常引用的格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分别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和陆游《游山西村》诗。《小语典》原则上不收格言、名句,这对于篇幅有限的小型语典来说,也是比较可取的。
  《小语典》在选目上,还注意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实用性。全书共收语6994条,其中成语3216条,占46%,谚语1606条,占23%,歇后语1096条,占15.6%,惯用语1076条,占15.4%,基本满足了中小学生的需要。与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比,教材里出现的语汇《小语典》大多均已收录;教材里没有涉及而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语汇,如“不认账”、“七大姑八大姨”、“财富处处有,不到懒汉手”、“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雷公打豆腐,一物降一物”、“拳头打跳蚤,有劲儿使不上”等都注意收录,这对于丰富中小学生语汇很有帮助。
  
  二、分类合理,注意提示语类转换
  
  《小语典》把所收的语,分为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四类,语目后面标明所属语类,成语标“成”,谚语标“谚”,惯用语标“惯”,歇后语标“歇”。这为中小学生辨识语类提供了方便。这种标注,也是在语的分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小语典》根据语的叙述性特点,分为引述语、表述语和描述语三大类:
  “千秋顶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人了笼的螃蟹——横行不了几时”、“三尺长的梯子——搭(答)不上檐(言)”等,都是由引子和注释性叙述两个部分构成的,属于引述语,俗称歇后语,标为“歇”。
  “百善孝为先”、“人心齐,泰山移”、“百闻不如一见”、“远亲不如近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等,在内容上具有知识性,通过判断或推理表达某种思想认识,属于表述语中的谚语,标为“谚”。
  “碰钉子”、“八字没有一撇”、“人不人,鬼不鬼”、“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在内容上缺乏知识性,或描述人或事物的形象和状态,或描述行为动作的性状,属于描述语中的惯用语,标为“惯”。
  成语在内容上和谚语、惯用语有相同之处,难以从语义上区分,便借助于结构特征,用“二二相承”的格式来界定:“安分守己”、“博古通今”、“残垣断壁”、“长吁短叹”等,在语法和语义结构上都采用“二二相承”格式,是典型的成语;“哀兵必胜”、“寡不敌众”、“安之若素”、“大发雷霆”、“坐以待毙”、“一衣带水”等,虽然在语法或语义结构上不是“二二相承”的,但在读音上还是读成“二——二”音步,也属于“二二相承”式的成语,也都标为“成”。
  这对于缺乏语的分类知识的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有很大帮助。过去,不少语类辞书,对划分语类不够重视。如成语词典,往往收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谚语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惯用语,造成混乱。《小语典》避免了这种情况,把“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内容上具有知识性、结构上不属于“二二相承”式的,归入谚语(标为“谚”);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内容上具有描述性、结构上不属于“二二相承”式的,归人惯用语(标为“惯”)。这样,就使“语有定类”,符合语感。
  《小语典》除了在所收语目后面都注明语类外,还在“提示”里说明语类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情况。如成语“白日做梦”条提示:如作“井底蛤蟆想上天——白日做梦”,则为歇后语;歇后语“狗坐轿子——不识抬举”条提示:如单作“不识抬举”,则为成语;谚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条提示:如作“擒贼擒王”,则为成语,等等。这尤其适合中小学生的需要,使他们认识到汉语的“语”不是一盘散沙,而是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的一个系统。
  
  三、释义体现“从语料中来,到语料中去”的原则   
  《小语典》的释义也是在语汇学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突出体现了“从语料中来,到语料中去”的原则。
  所谓“从语料中来,到语料中去”,是指释义要“从收集和分析语言事实人手,在正确理解语义的基础上进行描写,然后又用语言事实来验证”。这样,释义更加接近语言事实,更加准确全面,有的还弥补或改正了以前的一些疏漏或失误。
  如《现汉》(第5版)“八九不离十”条,只列一个义项,《小语典》根据语料补充了一个义项:
  八九不离十(口)几乎接近(实际情况):我虽然没有亲眼看见,猜也能猜个。
  ——《现汉》(第5版)
  八九不离十 (惯)形容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多。也指距离所要求的标准差不多。[例]根据我的经验,这件事你不说,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马名雅能双手打枪,虽不是百发百中,却也是八九不离十。(刘绍棠《敬柳亭说书》)
  ——《小语典》
  再如惯用语“摇头不算,点头算”,过去许多辞书都解释为:“摇头表示不同意,点头表示同意。指要明确表示态度。”这个解释停留在字面理解上,没有指明正确含义。《小语典》解释为:“摇头就不算数,点头才算数。指要求对方答应。”这才释出了实际意义。这可以举出许多书证进行检验,除了《小语典》所举的老舍《神拳》里的用例外,还可以举出下列用例:
  ①你看,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不是造化吗?怎么,摇头不算点头算,来个干脆的!(老舍《茶馆》一幕)
  ②我是个党员,收下个干儿子已经有失检点,再收个干女儿就更不恰当。只因丫儿娘的盛情难却,也只得摇头不算点头算了。(刘绍棠《京门脸子》四章五)
  ③老姑被扫了面子,又找一位同姓的老长辈出面,不许鸽婶儿这个后娘说话,摇头不算点头算,吓唬一线红。无依无靠的母女也就只得忍气吞声,摇头不算点头算了。(刘绍棠《京门脸子》四章五)
  上面列举的语言事实表明,“摇头不算,点头算”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恳求别人,要求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①例,③中的前例);二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同意对方提出的要求(②例,③中的后例)。可见,此语里的“算”,应当作“算数”讲。《小语典》改正了过去的误释,是值得称道的。
  《小语典》在释义上还有一点值得称道,即注意辨别同_义语的语义。
  同义语指语义相同或相近的语。如何在释义上注意区分同义语,是语典释义中的一个新问题。在这方面,《小语典》也作了有益的尝试。以“远水解不了近渴”和“远水救不了近火”为例,《现汉》(第5版)作:
  远水解不了近渴 比喻缓慢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急迫的需要。也说远水不解近渴。
  远水救不了近火 比喻缓慢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急迫的需要。也说远水不救近火。
  虽按两个语条分别立目,但释文则完全相同。《小语典》的解释则略有不同。
  远水不解近渴 (谚)远处的水无法解决眼下的口渴。比喻缓慢的措施解决不了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远水不救近火(谚)远处的水源救不了眼前的大火。语出《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比喻缓慢的措施解决不了眼前火急的问题。这个区别,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如:
  ①不过,还有点远水不解近渴。近几天,怎么能调出救灾粮呢?(黄日强《夺粮记》二一回)
  ②土成道:“会写的人多着哩!”小松:“多?远水不解近渴。”(赵树理《盘龙峪》)
  ③救兵如救火。若专靠招募,未免远水救不得近火。(《何典》一。回)
  ④他们听说都跑到海外去求救兵去了。但那又何尝是办法呢?远水不及近火!(郭沫若《南冠草》)从上面的例证中可以看出,二者还是有细微差别的:“近渴”强调的是“急需”,而“近火”强调的是“危急,火急”。
  有些语,从字面上看颇相似,其实不仅语义不同,语类也不同,《小语典》也注意作不同的处理。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谚)指做事过于急反而达不到目的。心急碰上热豆腐(惯)指心里正着急,偏偏碰上麻烦事。
  《小语典》作为一本初版的新书,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收条方面,有许多比较常用的语未能收录。成语如“不拘小节”、“不刊之论”、“不可理喻”等均未能收录;谚语方面,收了“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但未单出“行行出状元”。在标注“语性”上,也有个别失误。如“风马牛不相及”属于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应当标注为惯用语,却误为成语。在释义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如“九牛二虎之力”条,释文为“比喻很大的力气”,“力”与“力气”同质,不构成比喻关系,“比喻”宜改为“指”。此外,编写的例句,也有少量需要作进一步推敲的。然而瑕不掩瑜,我们相信《小语典》将会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欢迎。
  
  (责任编辑 刘 瑾)
其他文献
“锦标”指授予竞赛优胜者的奖品,获胜者可得锦旗、奖杯之类。辞书对该词的现代意义大都揭示得比较准确,可是对“锦标”的本文及其初始形制,辞书的解释却不尽如人意。且看《汉语大词典》“锦标”条第一义项的释义:  锦制的旗帜,古代用以赠给竞渡的领先者。后亦以称竞赛优胜者所得的奖品。唐白居易《和春深》之十五:“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以下例略)这里对锦标最初用途(古代用以赠给竞渡的领先者)的揭示是正确的,
期刊
摘要 近义词辨析栏是新版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的近义词辨析栏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近义词辨析提供了新的方法,但是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进行近义词辨析的成果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对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整理,尝试将语料库中检索到的近义词的搭配词及语义的特点等信息整合到英汉学习型词典的近义词辨析栏中,从而实现英汉学习型词典中近义词辨析栏的优化设置
期刊
摘要 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大量涌现对内向型汉英词典的编纂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字母词进行了归纳分类,并且分别对字母词收录、释义、排序等问题的规范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照分析了国内主要的内向型汉英词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和《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在字母词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内向型汉英词典 字母词 收录 释义 排序
期刊
摘要 许惟贤先生著《说文解字注》整理本围绕段注引用书证十六种疏失等进行校注,标点段注全书,发明段注条例,概述段注释义方法,特别是归纳段注中的类比字,编成“类比字索引”,收条目五千三百余条,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段注的新平台。文章中也讲到了该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整理本 枝注 标点 体例 研究新平台
期刊
摘要 词在组合中生出新义,语义范畴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对其词性的标注,不同词典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文章以“一”、“是”为例加以探讨。  关键词 词 组合 语义范畴变化 词性标注
期刊
摘要 文章对《新编小学生字典》(第4版)进行了评述,对其修订后产生的新变化、具有的强大学习功能、其着力追求和体现的教育功能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生用户等方面做了分析,同时指出其可改进的方面。最后对未来的学生用语文工具书编纂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新编小学生字典》 学习功能 教育功能
期刊
《离骚》是《楚辞》的名篇,影响十分深远。其中“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之“茝”的读音,高校教材、大型辞书的注音都存在一些分歧:王力《古代汉语》为zhi,朱东润《古代文学作品选》为chai;《汉语大字典》为chai,《汉语大词典》和《辞源》均注为zhi。因此,有必要对“苣”的读音进行辨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三、辞书的框架    1、理念演绎辞书  “理念演绎辞书”是张志毅先生(2007)一篇文章的题目。他在文章中说:“编著一部辞书,如同建造一个建筑物。施工者和水泥、钢筋、砖瓦等材料,对于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一样的;关键是设计师。辞书的高低悬殊,一方面在于编写者和语料库,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在于设计师的理念。”张先生认为:理念的不断更新,推动了辞书的不断发展。比如东汉末年,许慎(58-147)有了六书文字观,
期刊
“下载”的读音,笔者的语感为xia zai,周围的人也大都读成此音。但两部几乎同一时间出版的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下载”读音的处理却有所不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 文章对《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收录成语较多、对每条成语的艾项搜集至为全备、用“成语链”的形式编排条目、订正古书中的错讹、释义准确精当等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的些许不足。  关键词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刘洁修 成语 书证 条目 释义  刘洁修先生的《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以下简称《源流大辞典》)已出新版。洁修先生问我能否为《源流大辞典》写篇评论文章,以便读者更多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