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分层教学的具体行动研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记》里有这样一句话:“今之教者,呻其苫毕,多其讯,言及于数,不由其诚,不尽其材。”这其实说的是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灌溉,教育要因材施教,教学要分层。这也是初中物理课堂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  分層教学  行动研究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振兴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一些大教育家,从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到现代的杜威、赞可夫等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杜威的新三中心论里提到“儿童、活动、经验”,受其教育理念的影响,全世界掀起了对于教学课堂的改革。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慢慢淡化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这是大势所趋。笔者深受教育改革思想的影响,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朝着这个目标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不断研究。
  一、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层面的和能力层面的。一节课结束,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层面上有着不同,进而会影响在能力层面上不同的表现。一节课结束,一部分学生会掌握简单的知识点,一部分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这方面知识点的应用,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质疑、不断地进步。每一层次的学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在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断地完善自己。下面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二节《力的合成》作为具体的案例呈现此节我所设置的教学目标。
  1.认识合力、分力的概念;
  2.同一条直线上合力与分力;
  3.会计算实际问题中同一条直线上合力、分力的大小;
  4.会自己设计题目计算同一条直线上合力分力的大小并会逆运算;
  5.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向高中学生借阅物理书,查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怎么解决力的合成问题并与同学老师分享。
  我班学生整体差异明显,我会让其中的5人(每次考试相对落后,处于及格线边缘)掌握前三个目标,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策略。另外15人(态度认真,肯学习,但逻辑思维能力较一般)掌握前四个目标,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最后10人,基本属于既有扎实的基础又肯学习,而且逻辑思维能力还不错的学生,为了让他们在本身能力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潜能开发,我让他们在完成前四个目标基础上继续完成第五个目标,采取同伴竞争制度,遵循互利互享原则,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全班同学共享,让班级里充满着爱学习、爱钻研的学习氛围。
  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
  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为例(在上课前我将全班30人分为了10个小组,每组3人,其中一人基础较弱,一人中等水平,一人爱钻研且基础牢固。这样分的理由是使每组分工明确,在做实验时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在最后上交作业时也知道自己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
  1.课前引入(事先让每一组的第一人回家做准备,从电脑或者资料书中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滑轮并观察)。这时我会让事先准备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有图片的或有课件的可以在班级电脑里展示一下。这激起了其他学生想去了解的好奇心,接下来整个班级里洋溢着想去进一步学习滑轮的热情。
  2.对于定滑轮的学习,我首先让小组第一个人组装器材(绳子、铁架、滑轮一个)。由于课前做足了准备,组装一个定滑轮并不难。接下来小组第二个人观察并复习前面的杠杆小知识,思考定滑轮的支点力臂等问题,写在纸上,先组内讨论,差不多5分钟后回归课堂。然后我请每组发言,此时简单的问题比如“定滑轮实质是什么”可以请第一个人回答。再问:如何画出力臂支点?请第二个人回答。最后可继续追问:定滑轮有什么特点?可以从它的优点和缺点出发。这里可以请小组内第三个人去回答。所有问题答案写出来后由小组第一个人整理在纸上分别张贴在班里的学习墙上。之后的动滑轮也按照此办法来分层学习。在这个过程之中老师是一个引路人,全程并没有过多地参与,而是积极地调动每组的每个人去发言,仔细地做总结和归纳。
  3.抛出一个问题: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先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让每组的第三个人谈他的设想,再让小组的第二个人按照此设想去组装器材,最后让小组的第一个人做记录,记录绳子的股数、距离的关系等等。此时小组间竞争,看谁设计的滑轮组最多。最后发现滑轮组有无数种,适时提问:能不能引用数学中n或n+1作为股数代码呢?我们如何总结力的关系、距离的关系、速度的关系呢?这个延伸可以让小组的第三个人发言,小组的第二个人总结,并且出几个相关的题目来考考小组的第二个人。将题目整理成册,同样张贴在班级的物理学习黑板上。课下其他同学可以相互学习参考,并作为下次的小题目素材。
  三、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分层
  作业是一座桥梁,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布置好作业,既能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也能使能力的素养进一步提高。我的作业布置大致分为4个层次。必修的是必须要完成的,选修的则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凡是选修的题目,只要去做,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奖励。下面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为例,作业如下:
  1.分别画出定滑轮、动滑轮的支点和力臂。
  2.完成书本上193至194页的基础题3题。
  3.一个人最大可使出500 N的力,怎样才能提起1000 N的水桶?请你用滑轮方面知识去解决。
  (4)对于第3题你除了滑轮还有其他办法吗?把你的方法写出来。
  对于分组中的第一个人,我让他们必选第1、2两类题目,其他作为选修。对于小组中第二个人我让其增加第3题,其他作为选修。对于小组的第三个人,我让他把全部作为必选项,并且为老师的题库增砖添瓦,可提供两或三题不等。
  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对于基础仍不扎实的,我提倡他们在扎实基础上多下功夫,动手参与组装实验器材,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对于基础已经很扎实并且爱思考、爱钻研的学生,更多的是让他们进一步探究,使解题更加灵活,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四、带领全班同学制作班级物理题库,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着手打造属于自己的班级物理题库是我从教九年来一直的想法和追求。市面上作业资料层出不穷,学生挑选资料时挑花了眼,不知该选哪本。其实每一本资料都有适合我们的和不适合我们的题目,我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制作作业册包括三部分,依次如下:
  1.夯实基础必修篇;
  2.能力提高选修篇;
  3.展翅翱翔创新篇。
  每个板块都有个负责人,一般来说对应之前每一个小组的第一、二、三人。若使人人都做个有心人,在平时就要多留心、多记录、多总结,这样在每学期编作业册时就会有大量可供选择的素材。最后老师作为总的校对人。作业册可以作为学期的期末复习资料,也可以作为寒暑假的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还可以将小册子收藏起来,以供下届学生参考。
  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我相信每一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都想给学生带来希望,让自己也发光发热。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他们应有的发展,都能在不久的将来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大显身手。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不是真正做到分层教学,进而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潜苗金详注.学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
  [2]莫建明.实施分层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 [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4(12).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308 nm恒功率准分子光照射治疗皮肤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68例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
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能够打破传统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使得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序的完成党员各项活动项目。尤其是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党员由于
摘要: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理论难懂,加上许多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致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从关注热点时事、更新教学手段、巧用教学教例、更新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增强课堂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初中 课堂 实效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理论晦涩难懂,许多教师填鸭式教学,单一说教,道德与法治课留给学生的总体印象是空洞枯燥、索然乏味,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的思维游离于教学
第一步,初一摘抄起步,释放心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课外书籍报纸实际是超越时空认识生活、认识历史。平时,我将订阅的《语文报》做为全班学生共享的课外阅读大餐。
做梦也未曾想到,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居然扮演起了“班主任”——这个被学生戏称为“世界上权力最小的主任”的角色。 记得刚从大学毕业,被组织分配到中学工作,校长一见面劈头
【晗萨克斯坦国际文传电讯社】据哈萨克斯坦总统新闻局消息,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阿特劳州进行工作访问并视察企业时说:“必须采用现代化的采油技术,而不应局限于现有的技术水平,首
最近几年,不少同志遵循教育规律,在教学改革的广阔天地里,呼唤着个性,发展着个性.使整个教学苗圃呈现出繁花似锦、姿态各异的局面。他们创造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陈旧的
小学生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群体,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易学好也易学坏;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幼儿时教育方式,心理生理上的不同等,形成了具有各和自的个性、特点、兴趣
摘要: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慢慢向学生渗透识字方法,让学生慢慢地去识字。中国的汉字魅力无穷,要让学生对中国的汉字产生兴趣,我们教师就要教授学生多种识字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关键词:字理 形声字 识字方法  一、背景分析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随时根据文本的特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拓展,将书本知识与孩子的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