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素养:不容忽视的大学教师品格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l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注大学教师教育素养的必要性
  
  本科教学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大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使命更加突显。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欧内斯特·博耶认为,大学教师的学术工作可分为四个领域: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教学的学术,运用的学术。大学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艰深性可见一斑。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加之人才成长、培养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使得大学教学成为一项必须为之付出智慧、心血和精力的高深学术性工作,因此对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育素养是对教育工作者所要求的一种专门素养,是专业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概念内涵的理解而言,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素养是指教师胜任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各种知识、能力在自身内化而成的修养和品质。狭义的教育素养特指作为专门职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层面上来探讨教育素养。
  目前,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教师教育素养研究在中小学比较多,而在大学,人们对教师教育素养的关注普遍不足,人们或者认为大学教师较高文化水平的光环效应足以弥补教育素养不足的瑕疵,或者持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可以自发养成的态度,无需加以特别关注。
  然而,纵观今日之大学,教师教育素养不良的后果已频然显现,如:大学教师通常视科研为愉悦、成名和奖励之源,而教学仅仅是用来维系大学之存在;一些知名教授根本无暇顾及本科生,疏离课堂,疏离教学;很多教师未能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理论研究与实践处于截然不同的两个层面;大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匮乏,教学实践处于经验支配之下;很多大学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缺乏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以致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抱怨不断。凡此种种,均是对大学教师教育素养的漠视所致。
  笔者认为,就横向层面而言,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大学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与钟爱,对学生的理解与关爱;就纵向层面而言,分为教育理念、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三个层次。以下笔者分别从横向、纵向两个层面展开论述,谈一下自己对大学教师教育素养的浅见。
  
  二、横向层面:大学教师教育素养的两方面
  
  首先,是对教育的理解。文相辅曾说过:“你怎样理解教育,你就怎样进行教育。”作为大学教师而言,正确的理解“教育”是必须具备的素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陶冶人的思想品德,促进着个体的社会化。也就是说,教育的实质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以信息传递为主要手段,以教学双边交往为主要方式,推动着个体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这一矛盾的不断转化发展,从而延续人类社会。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下位概念,自然具有教育的本质属性,它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有序地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正是这一本质特征,使高等学校区别于科学院所、企业集团等其他社会组织。正像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海对大学的描述那样:“大学之所以存在,不在于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不在于提供给教师研究的机会,而在于富于想象地探讨学问中把年轻人和老一辈联合起来,由积极的想象所产生的激动气氛转化了知识,在这种气氛中,一件事实就不再是一件事实,而被赋予了不可言状的潜力。”在今天,大学职能的多样化已成为必然,但其中心任务只有一个,就是育人,教学和科研都是围绕着育人这一中心任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服务的。因此,大学教师在承担着日益纷繁复杂的工作的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自身最重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他不仅仅要孜孜不倦的探究真理,发现新知,服务社会,他还必须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愿意而且能够与学生共处、互动,“富于想象”地探讨学问和人生,真正履行自己所担负的“育人”职责。
  其次,是对学生的理解。教育对象是学生,大学教师进行教育,首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自主发展的人,是具有创造价值的人,是有能动性,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人。大学教师面对的是充满情感、智慧、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他们更加应该得到尊重、理解、信任和学习的充分自由。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曾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观望,大学的任务在于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因此,大学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对象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而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必须确立“学生主体的理念”,才能够在施以“育”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者的环境,完成“化”的结果,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感情、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提高。
  仅仅有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教师还必须具备爱心,对教育的钟爱,乐教敬业,对学生关爱。这二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一体的,教师保有对教育的钟爱就必然会用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来尊重关爱学生,对学生的爱又会深化、升华对教育事业本身的热爱。一位长期从事管理文化比较研究的美国学者指出:大学天然是由爱维系的不可分割的组织,比其他组织而言,大学的情感联系更为强烈,没有爱,就没有关心没有教育,同样适用于大学教育。梅贻琦先生也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爱”。对此,张光正先生指出“应当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禀爱是教育之主导力量,以身教、言教的方式,互爱、互敬的态度,师生共同追求成长”。最近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更提出了“大爱”的概念,他认为大学应有“大爱”,即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有了大爱,才能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种。我国的书院制及牛津、剑桥的导师制的成功正是源于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导师玻尔点燃了无数学生“想象的火炬”,培养了众多的科学精英,也正是源于作为导师的玻尔对学生的热爱。因此,在大学规模的急剧膨胀,师生关系日益淡漠的今天,重唤“爱”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意义尤为重大。
  
  三、纵向层面:大学教师教育素养的三层次
  
  1.观念层次上: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大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是教师教育素质的核心。马克思曾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充分昭示了观念的重要性。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富有极大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由此决定了它更应是一项高度自觉、具有强烈意识和明确目的的社会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即在于它如舟之舵、弓之弦,能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一项自觉的、有强烈意识的、明确的社会活动。
  大学及其教育的多样性特征,使得大学教育理念也必然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从教育哲学的基本结构角度考察,大学教育的理念体系主要由教育主体形成反映了其对教育诸要素、诸内容价值取向的教育基本观点组合而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本质观;教育功能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观;教育制度观;学校观;道德教育观;师生观。从教育价值论和实践论两个层面来看,大学教师既应具备宏观的关于终身教育,教育目的的理念,又要具备微观的关于教与学的理念,诸如教学内容观、教学方法观、师生观等。
  2.知识层次上:具有教育科学专业知识
  对高校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教育科学的专业知识,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职业,必须了解教育规律,并按规律教书育人。这颇有老生常谈的意味,然恰是我们当今大学教师最易忽视之处。
  对此,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曾有精辟的论述,“君子既知教之所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意思是说掌握教育工作的规律性是成为教师之首要条件。只有较好地掌握了它们,教师才能够根据所面临的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性质、教学具体情境等多重因素,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达至较高的“策略式”教学水平。在社会急剧变化之今天,随着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教育目标的不断增多、教育方式的不断变化,大学教师更应孜孜以探求教育规律之真谛,实施有效教学。
  3.能力层次上:具备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的教育方法
  大学教师具备了先进的理念、完善的知识结构还是不够的,要想把知识顺利的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依据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性质,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
  教学认知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各种可能的教育干扰因素和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教师只有对学生、内容环境等有准确的估计,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大学教师还要能够在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良好设计规划,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教学实施能力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实现所设计的教学计划,他要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使用各类教育技术,创造性的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对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情境进行很好的自主控制和调节。一个课堂教学过程终了,他还要能够依据所收集到的有关教学活动的信息,对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判断教学目标达成程度。
  此外,当代还特别强调,大学教师要具有教学指导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正如《学会生存》书中所言,“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此外,大学教师还要努力成为创造型、研究型的教师,自觉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认识的能力,在不断研究、反思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学术性,提升教学水平。
  然而,与上述大学教师教育素养的应然状态对比,我们正面临着尴尬的窘境:目前,大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模糊而混乱,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责任感和爱心,教育科学专业知识十分匮乏,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教育术语、概念都难于分辨;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更是在个人的摸索中显得举步维艰。我们的师范教育体系只负责高中以下学校师资的培养,大学师资无相应的师范教育机构承担,也很少有为研究生进入大学教师队伍开设必要的专门教学训练。在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将更多的目光锁在高学历、高科研水准上,对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漠然置之。似乎高学历、高水平研究已然成为高教学水平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即便对博士而言,读了20年,不一定就能教好书,科研水平高也不必然就带来高的教学水平。大学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术,需要加以系统的关注,我们应从源头抓起,对新进入大学教师队伍的那些年轻教师就应给予及时的帮助,使他们在开始第一堂课前,就能够初步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念,具备基本的品德素养,掌握应有的一些教育教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巧,燃起对教学的兴趣和热爱。总之,我们不应漠视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学校的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提升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水平。
其他文献
一、几种不良恋爱观    1.不能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他们了解身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他们认为彼此志同道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希望取得学业和爱情双丰收。但是真正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的人为数不多。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个时期中,表现得极为敏感,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一旦感情出现问题就会陷入痛苦之中难以自拔,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有90.90%的大学生有上网的爱好。大一年级上网率低于其他年级,可能大一新生仍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影响,而大二以后摆脱父母的约束,而学校管理可能稍有放松。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因研究的时间、方式及人群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早期的研究在40%以上,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为6%~14%。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多处在20~30岁,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尤
一、卫生作为文化现象应引起重视    卫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它的外在性特点,而受到了超出其自身实际位置的重视,当然对于卫生状况的重视,即使是给予超出自身实际位置的重视,如果在不影响其他方面文化内容建设的前提下,也是无可非议的。因为通过重视对于卫生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文明程度的提高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如果把卫生单纯看成卫生,抽出其间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卫生只作为一种单纯的形式来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队伍, 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纽带,是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是班主任和辅导员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学生人数的增加,网络文化的传播,社会的开放越来越强,单靠学校有限的学生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在学生中挑选培养一批思想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条件。据2005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中国网民已达9400万人,其中21~35岁的青年人占到79.7%。[1]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年了解世界、探究人生的渠道之一。网络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的内容、新鲜的信息、漂亮的主页,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既方便了大学生的交流,带给他们新的行为理念,也带来一些消
一、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教育目标转变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分析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如下:  1.在校学生规模大,师生比高。每位教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比以前大大增加,虽然
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道德人格是人格的道德性规定, 是做人的资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一般来说,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有着丰富的情绪体验并能控制情绪表现的人;是有能力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并能紧紧把握现实的人;是获得了健康的自我结构并极富创造力的人;也是拥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