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堡垒、先锋、表率。百年征程,党旗飘飘。
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在项目建设、科技攻关的最前沿,他们立足本职、争创一流,奋进新时代。
从本期开始,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携手本刊共同打造“党旗飘飘”专栏,记录成都广大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基层党组织把初心和使命写在党旗上的感人故事。
都江堰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三年多来积蓄的体系优势和强大势能,不断探索符合国际旅游城市特点与规律的治理路径、丰富其治理内涵,让居民有参与感、商户有归属感,游客有获得感,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实现“三遗之城”高品质跨越。
党建引领“铸魂” 提升幸福指数
都江堰把党建贯穿治理的全过程,把党的领导根植于基层、根植于群众,形成党委统揽统筹、基层党组织引领示范、社会各界主动协同、市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格局,让居民、商户、游客都能共享和谐幸福。
基层党组织铸就坚强堡垒。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能不能全面进步、高效运转,直接关乎党的事业能不能根基稳固、持续发展。为此,都江堰市将支部建在居民小区和林盘院落,构建起“市、镇街、社区、居民小区(林盘院落)”四级联动组织架构,配套建成 “家门口”党群服务站(点),将全功能服务送进小区、街区、景区、园区,打通社区服务“最后100米”。创新社区“一人在岗、事项通办”的“全岗通”工作法,让社区干部普遍掌握各类基层事务。
多元参与激发大众活力。为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对区域内多元力量及资源的统筹整合能力,都江堰市整合各类行业基层党组织、各类党员骨干队伍,联动社会组织、生活服务类社区社会企业以及在册志愿者,全方位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推动“民间街长”、商家联盟、社区居民自治参与,全面构建起“一组三会”体系下最广泛的多元主体动员参与机制。
场景营城“多元” 提升宜居品质
都江堰市把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城乡发展治理优势,推动立体、开放、多元场景让城乡社区居民感受到旅游城市喧嚣背后的宁静与舒适,提升宜居品质。
本底优势筑牢发展肌理。深挖“三遗之城”空间资源,城市机能全面更新。全域规划三级绿道体系,将景区提升、城区更新、灌区打造串珠成链,以空间美学优化街区形态,新打造西街、南街等体现城市文化特质的特色消费场景、公共空间,形成“林盘+”、“绿道+”、“公园+”等社区生产生活场景。
生态价值凸显发展优势。始终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旅游城市产业发展的根本,结合精华灌区修复和川西林盘聚落打造工作,畅通城乡产业互动转换渠道,引导林盘群众以入股、出租、联营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
社区文旅丰富巴蜀文化。将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创“细胞”汇聚成城市文化底蕴,通过持续提升现有社区商圈及业态,充分彰显道文化、水文化、熊猫文化内涵,以“水利工程+精华灌区”为历史文化主线,高水准开发精品林盘、绿道经济、生态农业等农旅产品。
善治共享“增效” 提升开放水准
都江堰市把开发合作、共建共享理念植入城市的发展灵魂,从通道共建、产业配套、资源开发、游客居民同享等方面,搭建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格局,让善治共享成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新名片。
“共享众筹”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将“共享众筹”广泛运用于城市服务领域,是全域旅游城市的治理自觉。创新在法定假日期间由机关单位向游客提供免费停车位;沿街商铺打造“共享厕所”、“共享热水”,免费向游客、环卫工人、路人开放;聚焦社区老人用餐难题,开办“众筹食堂”,同步满足了社区务工人員和游客的用餐需求。
多元利益链接盘活社区发展后劲。用社区发展治理的思路拓宽城市产业路径,探索“补助改股份”等政府、企业、农户多元利益联结机制,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院落党小组,鼓励农民以房屋、宅基地等资源入股社会资本投资项目。
传统治水理念开创基层善治新篇。运用治水利器“竹笼”刚柔并济的操作思路破解小区(院落)治理的困局,将“双线融合”的“刚”与小区自治的“柔”有机融合,在运营“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天府市民云平台以及“区块链+”大数据等刚性支撑,初步构建起平安智慧小区的智慧化治理体系。同时,成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院落)议事会、业委会、院委会等自治组织,制定院落规章、村规民约,让既有问题在居民自治的柔性浸润下,得以有效化解,为都江堰市幸福美好生活营造出和谐友善、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 (作者系中共都江堰市委书记)
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在项目建设、科技攻关的最前沿,他们立足本职、争创一流,奋进新时代。
从本期开始,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携手本刊共同打造“党旗飘飘”专栏,记录成都广大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基层党组织把初心和使命写在党旗上的感人故事。
都江堰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三年多来积蓄的体系优势和强大势能,不断探索符合国际旅游城市特点与规律的治理路径、丰富其治理内涵,让居民有参与感、商户有归属感,游客有获得感,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实现“三遗之城”高品质跨越。
党建引领“铸魂” 提升幸福指数
都江堰把党建贯穿治理的全过程,把党的领导根植于基层、根植于群众,形成党委统揽统筹、基层党组织引领示范、社会各界主动协同、市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格局,让居民、商户、游客都能共享和谐幸福。
基层党组织铸就坚强堡垒。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能不能全面进步、高效运转,直接关乎党的事业能不能根基稳固、持续发展。为此,都江堰市将支部建在居民小区和林盘院落,构建起“市、镇街、社区、居民小区(林盘院落)”四级联动组织架构,配套建成 “家门口”党群服务站(点),将全功能服务送进小区、街区、景区、园区,打通社区服务“最后100米”。创新社区“一人在岗、事项通办”的“全岗通”工作法,让社区干部普遍掌握各类基层事务。
多元参与激发大众活力。为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对区域内多元力量及资源的统筹整合能力,都江堰市整合各类行业基层党组织、各类党员骨干队伍,联动社会组织、生活服务类社区社会企业以及在册志愿者,全方位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推动“民间街长”、商家联盟、社区居民自治参与,全面构建起“一组三会”体系下最广泛的多元主体动员参与机制。
场景营城“多元” 提升宜居品质
都江堰市把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城乡发展治理优势,推动立体、开放、多元场景让城乡社区居民感受到旅游城市喧嚣背后的宁静与舒适,提升宜居品质。
本底优势筑牢发展肌理。深挖“三遗之城”空间资源,城市机能全面更新。全域规划三级绿道体系,将景区提升、城区更新、灌区打造串珠成链,以空间美学优化街区形态,新打造西街、南街等体现城市文化特质的特色消费场景、公共空间,形成“林盘+”、“绿道+”、“公园+”等社区生产生活场景。
生态价值凸显发展优势。始终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旅游城市产业发展的根本,结合精华灌区修复和川西林盘聚落打造工作,畅通城乡产业互动转换渠道,引导林盘群众以入股、出租、联营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
社区文旅丰富巴蜀文化。将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创“细胞”汇聚成城市文化底蕴,通过持续提升现有社区商圈及业态,充分彰显道文化、水文化、熊猫文化内涵,以“水利工程+精华灌区”为历史文化主线,高水准开发精品林盘、绿道经济、生态农业等农旅产品。
善治共享“增效” 提升开放水准
都江堰市把开发合作、共建共享理念植入城市的发展灵魂,从通道共建、产业配套、资源开发、游客居民同享等方面,搭建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格局,让善治共享成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新名片。
“共享众筹”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将“共享众筹”广泛运用于城市服务领域,是全域旅游城市的治理自觉。创新在法定假日期间由机关单位向游客提供免费停车位;沿街商铺打造“共享厕所”、“共享热水”,免费向游客、环卫工人、路人开放;聚焦社区老人用餐难题,开办“众筹食堂”,同步满足了社区务工人員和游客的用餐需求。
多元利益链接盘活社区发展后劲。用社区发展治理的思路拓宽城市产业路径,探索“补助改股份”等政府、企业、农户多元利益联结机制,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院落党小组,鼓励农民以房屋、宅基地等资源入股社会资本投资项目。
传统治水理念开创基层善治新篇。运用治水利器“竹笼”刚柔并济的操作思路破解小区(院落)治理的困局,将“双线融合”的“刚”与小区自治的“柔”有机融合,在运营“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天府市民云平台以及“区块链+”大数据等刚性支撑,初步构建起平安智慧小区的智慧化治理体系。同时,成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院落)议事会、业委会、院委会等自治组织,制定院落规章、村规民约,让既有问题在居民自治的柔性浸润下,得以有效化解,为都江堰市幸福美好生活营造出和谐友善、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 (作者系中共都江堰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