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主要学科之一,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教育要着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笔者作为从事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需要集中精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这样学生才能为日后发展打造牢固的根基。本文笔者就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学习思维做出了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培养
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思维影响学习效果。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数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利用兴趣激励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想要优化课堂效果,老师必须从符合学生的真实学情入手,将数学的抽象特征与强大的逻辑和应用相结合,努力在教学内容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能力,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
1建设有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联系现实生活,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量是有限制性的,并且基本都与现实关联不大,这使得学生很难进行应用性学习。在进行数学课堂内容设计时,必须接近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增强应用型数学的设计比例,使学生学会将数学结合到生活中去,拉近学生与数学至今的距离,引起学习兴趣。这需要老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的学习中,学生仅仅在教室狭小空间内进行方向辨认,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进行观察,因为校园环境相对于学生来说更加贴近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空间设计方位示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到设计中,对位置与方向印象更加深刻,使数学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从而引起学生學习兴趣。
1.2结合情境教学,在教学中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处在小学阶段时,其对事件的判定思考时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缺少逻辑性。如果太关注理论性知识的死记硬背,从长远来看,学生们必然会出现厌恶甚至是逃避心理,最终拒绝数学的学习。老师可以依靠实际教学情况,创建并设计相关的情境,在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并为学生的积极投入创造学习环境,使其对课堂的优化学习感兴趣。因此,老师一定要以学生认知与接收能力、知识储备内容为基础,运用情景与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的学习中,在引导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后,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根据自己每天上下学的时间,好好想一下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几个小时呢?”然后小组进行讨论,解决时间点与时间段的理解问题,接着教师可以了解一下同学们最想去的地方,利用线段图,同样设置情境问题,使学生们在浓烈的兴趣中探讨问题。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2.1灵活使用教材,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老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擅于运用教科书,应该努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但注重向学生传达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教学的方式与途径,教师必须全面考虑学生对教材接收能力,并不断做出调整,选择更多教学材料或教学方法,来做到数学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平衡,注重其学习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学习中,假如只是让学生对课本上例题中的介绍进行测量与记忆,学生只会记得书上形容的内容,则很难会有学生自己的思考,思维产生固化。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教材教学时,针对“杯子高多少”、“自己的升高为多少”等问题,在给出答案之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杯子高12”的单位是m的话、“自己身高为1”的单位的是cm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孩子们在惊讶并且娱乐的氛围下说出“是一个和房子一样高的大桶!”“自己是个拇指人!”等画面描述,在这样跳跃的思考模式下,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2.2加强师生交流,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进展促使小学老师们注意到,不同学生的接收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仅仅是在课堂上“统一化”提供知识,是没办法保证学生较均衡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和恰当地激励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反思、争论和激励学生深入探究知识,进而使其数学思维得到锻炼。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的学习中,首先带领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熟悉,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首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个“兴趣采集”的环节,让学生明白渗透数学广角的理念,学会使用集合思想处理实际问题。在进行巩固学习中,教师也要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课堂反思与总结,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3有效评价总结,巩固学生思维能力
一个完整的教课堂教学过程是离不开课堂评价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里,课堂评价的方式逐渐出现了转机,出现了许多新形式的总结方式和评价体系。例如,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最后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共同反思、总结整个课堂过程,分支构型使学生思维更加清晰,进一步得到巩固。
3结束语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要擅于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具有主动性和热情,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创新,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以提升小学学生的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秀文.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60.
[2] 曹旗林.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9):129-130.
[3] 李林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13):53-54.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三堤囗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培养
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思维影响学习效果。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数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利用兴趣激励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想要优化课堂效果,老师必须从符合学生的真实学情入手,将数学的抽象特征与强大的逻辑和应用相结合,努力在教学内容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能力,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
1建设有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联系现实生活,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量是有限制性的,并且基本都与现实关联不大,这使得学生很难进行应用性学习。在进行数学课堂内容设计时,必须接近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增强应用型数学的设计比例,使学生学会将数学结合到生活中去,拉近学生与数学至今的距离,引起学习兴趣。这需要老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的学习中,学生仅仅在教室狭小空间内进行方向辨认,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进行观察,因为校园环境相对于学生来说更加贴近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空间设计方位示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到设计中,对位置与方向印象更加深刻,使数学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从而引起学生學习兴趣。
1.2结合情境教学,在教学中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处在小学阶段时,其对事件的判定思考时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缺少逻辑性。如果太关注理论性知识的死记硬背,从长远来看,学生们必然会出现厌恶甚至是逃避心理,最终拒绝数学的学习。老师可以依靠实际教学情况,创建并设计相关的情境,在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并为学生的积极投入创造学习环境,使其对课堂的优化学习感兴趣。因此,老师一定要以学生认知与接收能力、知识储备内容为基础,运用情景与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的学习中,在引导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后,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根据自己每天上下学的时间,好好想一下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几个小时呢?”然后小组进行讨论,解决时间点与时间段的理解问题,接着教师可以了解一下同学们最想去的地方,利用线段图,同样设置情境问题,使学生们在浓烈的兴趣中探讨问题。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2.1灵活使用教材,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老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擅于运用教科书,应该努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但注重向学生传达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教学的方式与途径,教师必须全面考虑学生对教材接收能力,并不断做出调整,选择更多教学材料或教学方法,来做到数学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平衡,注重其学习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学习中,假如只是让学生对课本上例题中的介绍进行测量与记忆,学生只会记得书上形容的内容,则很难会有学生自己的思考,思维产生固化。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教材教学时,针对“杯子高多少”、“自己的升高为多少”等问题,在给出答案之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杯子高12”的单位是m的话、“自己身高为1”的单位的是cm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孩子们在惊讶并且娱乐的氛围下说出“是一个和房子一样高的大桶!”“自己是个拇指人!”等画面描述,在这样跳跃的思考模式下,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2.2加强师生交流,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进展促使小学老师们注意到,不同学生的接收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仅仅是在课堂上“统一化”提供知识,是没办法保证学生较均衡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和恰当地激励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反思、争论和激励学生深入探究知识,进而使其数学思维得到锻炼。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的学习中,首先带领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熟悉,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首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个“兴趣采集”的环节,让学生明白渗透数学广角的理念,学会使用集合思想处理实际问题。在进行巩固学习中,教师也要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课堂反思与总结,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3有效评价总结,巩固学生思维能力
一个完整的教课堂教学过程是离不开课堂评价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里,课堂评价的方式逐渐出现了转机,出现了许多新形式的总结方式和评价体系。例如,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最后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共同反思、总结整个课堂过程,分支构型使学生思维更加清晰,进一步得到巩固。
3结束语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要擅于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具有主动性和热情,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创新,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以提升小学学生的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秀文.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60.
[2] 曹旗林.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9):129-130.
[3] 李林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13):53-54.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三堤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