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金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故都,素有“共和国摇篮”之称,它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一直吸引着我。自从去年开始大型红色历史题材的创作以后,我就把到瑞金的写生列为一项最重要的创作任务,并提前在去年10月底专门前往采风,寻访红色遗迹,查阅图片资料,搜集创作素材,酝酿创作思路,构思初步草图。今年5月16日,我第三次来到瑞金叶坪,在毛主席旧居前现场写生,这也是我今年红色写生之旅的第二十六站。
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叶坪村红色遗址上的每一幢历史建筑都很重要,但它们又不能全部放进画面,那该怎么取舍?要以什么作为表现主体?尽管我之前早有构思,不过我到了现场后仍是反复推敲,不断讨论,多方征求意见,最后再确定创作方案。站在毛主席旧居前,但见叶坪四处古木参天,绿草如茵,幢幢米黄色历史老建筑掩映在古樟树冠之中,毛主席旧居就是其中一幢两层楼的赣南民居。旧居后面,有一棵千年古樟木,树被木栅栏围着,树主干已经蚀透中空了,一截几米长几乎全部枯朽的躯干外壳也掉在地面上。这里就是毛主席当年的读书阅报处,有一次毛主席在此树下看书,国民党飞机的一颗炸弹掉下来,正好落在树上,所幸没有爆炸,后来古樟还遭到过一次雷击。但这些灾难都没有将这棵有着顽强意志的老樟彻底击垮,树主干剩下的另一半仍旧不可遏制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而更神奇的是掉在地面上的那一截竟然吐出新芽长出新枝,生机勃勃。
毛主席旧居以及枯木逢春、老树新芽的这段生动故事,令每一个来此参观者都无不啧啧称奇,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这次写生创作中重点突出的表现主体。为了能够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更好地表达红色创作的主旨,突出与毛主席有着生死不解之缘的千年古樟那苍劲高大的形象,我还特地带来了一件丈六匹的巨宣,并在画面中心位置开笔,中锋连勾带皴,用笔繁复,认真刻画细节,浓墨淡墨交替复皴,在树干的背凹处更是皴擦多遍,使得前浓后淡的树干细节层次分明,整棵千年古樟的古朴沧桑、厚重遒劲、顽强生机的意境也得以较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棵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千年古樟,也暗喻着红军是打不垮的,革命的红色事业永远后继有人。接着我又改小管细笔中锋,工描精勾出毛主席旧居这座两层小楼,从屋角飞檐到窗棂门框,尤其是夹在古树枯干片中那棵尚未爆炸的航空炸弹,每一个细部毫节都精准到位,以更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状貌。一俟画面主体勾画清楚,我便又开始用手中的笔组织调度场面的其他几个重要元素:子弹型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台状式的红军检阅台、列宁台以及中华苏维埃一大会议旧址,并画出成片成群的奇樟古木,以那参入云天的横干斜枝、茂叶树冠作为纽带,将各个分散的历史建筑点联系起来,从而连串起一个完整的历史画面。
等我将初稿画完时,已经是夕阳西下,此时的叶坪,四周一片安详宁静,那些历史老建筑正无声地矗立在这里,同样是黄色的墙、黑色的瓦、小小的方窗、简陋的木门,然而,墙角潮湿的印记和台阶上湿滑的苔藓,分明在告诉人们,那段令人难忘的艰苦岁月早已镌刻在这片红土地上,它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我在画面中所要表达的笔墨语言。
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叶坪村红色遗址上的每一幢历史建筑都很重要,但它们又不能全部放进画面,那该怎么取舍?要以什么作为表现主体?尽管我之前早有构思,不过我到了现场后仍是反复推敲,不断讨论,多方征求意见,最后再确定创作方案。站在毛主席旧居前,但见叶坪四处古木参天,绿草如茵,幢幢米黄色历史老建筑掩映在古樟树冠之中,毛主席旧居就是其中一幢两层楼的赣南民居。旧居后面,有一棵千年古樟木,树被木栅栏围着,树主干已经蚀透中空了,一截几米长几乎全部枯朽的躯干外壳也掉在地面上。这里就是毛主席当年的读书阅报处,有一次毛主席在此树下看书,国民党飞机的一颗炸弹掉下来,正好落在树上,所幸没有爆炸,后来古樟还遭到过一次雷击。但这些灾难都没有将这棵有着顽强意志的老樟彻底击垮,树主干剩下的另一半仍旧不可遏制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而更神奇的是掉在地面上的那一截竟然吐出新芽长出新枝,生机勃勃。
毛主席旧居以及枯木逢春、老树新芽的这段生动故事,令每一个来此参观者都无不啧啧称奇,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这次写生创作中重点突出的表现主体。为了能够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更好地表达红色创作的主旨,突出与毛主席有着生死不解之缘的千年古樟那苍劲高大的形象,我还特地带来了一件丈六匹的巨宣,并在画面中心位置开笔,中锋连勾带皴,用笔繁复,认真刻画细节,浓墨淡墨交替复皴,在树干的背凹处更是皴擦多遍,使得前浓后淡的树干细节层次分明,整棵千年古樟的古朴沧桑、厚重遒劲、顽强生机的意境也得以较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棵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千年古樟,也暗喻着红军是打不垮的,革命的红色事业永远后继有人。接着我又改小管细笔中锋,工描精勾出毛主席旧居这座两层小楼,从屋角飞檐到窗棂门框,尤其是夹在古树枯干片中那棵尚未爆炸的航空炸弹,每一个细部毫节都精准到位,以更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状貌。一俟画面主体勾画清楚,我便又开始用手中的笔组织调度场面的其他几个重要元素:子弹型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台状式的红军检阅台、列宁台以及中华苏维埃一大会议旧址,并画出成片成群的奇樟古木,以那参入云天的横干斜枝、茂叶树冠作为纽带,将各个分散的历史建筑点联系起来,从而连串起一个完整的历史画面。
等我将初稿画完时,已经是夕阳西下,此时的叶坪,四周一片安详宁静,那些历史老建筑正无声地矗立在这里,同样是黄色的墙、黑色的瓦、小小的方窗、简陋的木门,然而,墙角潮湿的印记和台阶上湿滑的苔藓,分明在告诉人们,那段令人难忘的艰苦岁月早已镌刻在这片红土地上,它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我在画面中所要表达的笔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