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让学生在协作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对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重视起来,不仅要革新授课思维,借助小组协助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丰富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成效。此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培养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深入和践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育,并借助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些许的问题存在。其中以教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缺乏重视,对于小组协作这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缺乏认知,有些教师盲目地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其不仅没有实现对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反而已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以期为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对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一、革新授课思维,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积极性
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小组协作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陌生,但是依旧有不少的教师对于什么是小组协作,该如何利用小组协作来展开数学教学工作缺乏深入的了解,进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运用了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但是并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革新自身的授课思维,将培育和提升学生小组协作能力作为展开教学工作的出发点,着重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并着重回顾前面所学习的有关整数乘法的知识点。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1.5×3”“1.2×2”等一些具体的题目,并让学生借助小组协作的形式来尝试着利用整数乘法的知识对这些数学题进行解答。通常学生会将此类题目进行分解,比如,将1.5×3分解为1.5+1.5+1.5的形式,很显然,这样虽然也能得出具体的结果,但是过于复杂。此时,教师则可以引入“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并让学生利用“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来进行计算。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成效
受固有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采用以口头表述为主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在这种授课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很难提起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尤其针对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时,这种授课方式的弊端愈加明显。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致和动力,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灵活运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
例如,在“比例”一课的教学当中,起初,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具体的图片,并让学生去观察比对这些图片当中哪些像,哪些不像。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计算一下图片的长和长、宽与宽的比值是多少。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浏览一下比例的意义,来思考比例的组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并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找出该问题的答案。
三、開展小组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单单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多的在于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对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而组织开展具体的小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重视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
例如,在“小数除法”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展开必要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具体的习题练习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一些和小数除法有关的数学练习题,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这些数学练习题进行解答,在规定时间里答题最多且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得本次习题练习活动的胜利。借助此类活动的举行,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解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协作能力。
具体来说,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小组协作独特的优势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教材的内容,合理地展开小组活动。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对学生小组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艳云. 小组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8,5(22):270-271.
[2]綦丰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J]. 科教导刊(下旬),2015(09):124-125.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培养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深入和践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育,并借助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些许的问题存在。其中以教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缺乏重视,对于小组协作这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缺乏认知,有些教师盲目地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其不仅没有实现对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反而已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以期为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对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一、革新授课思维,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积极性
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小组协作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陌生,但是依旧有不少的教师对于什么是小组协作,该如何利用小组协作来展开数学教学工作缺乏深入的了解,进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运用了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但是并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革新自身的授课思维,将培育和提升学生小组协作能力作为展开教学工作的出发点,着重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并着重回顾前面所学习的有关整数乘法的知识点。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1.5×3”“1.2×2”等一些具体的题目,并让学生借助小组协作的形式来尝试着利用整数乘法的知识对这些数学题进行解答。通常学生会将此类题目进行分解,比如,将1.5×3分解为1.5+1.5+1.5的形式,很显然,这样虽然也能得出具体的结果,但是过于复杂。此时,教师则可以引入“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并让学生利用“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来进行计算。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成效
受固有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采用以口头表述为主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在这种授课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很难提起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尤其针对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时,这种授课方式的弊端愈加明显。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致和动力,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灵活运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
例如,在“比例”一课的教学当中,起初,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具体的图片,并让学生去观察比对这些图片当中哪些像,哪些不像。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计算一下图片的长和长、宽与宽的比值是多少。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浏览一下比例的意义,来思考比例的组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并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找出该问题的答案。
三、開展小组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单单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多的在于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对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而组织开展具体的小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重视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
例如,在“小数除法”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展开必要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具体的习题练习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一些和小数除法有关的数学练习题,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这些数学练习题进行解答,在规定时间里答题最多且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得本次习题练习活动的胜利。借助此类活动的举行,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解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协作能力。
具体来说,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小组协作独特的优势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教材的内容,合理地展开小组活动。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对学生小组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艳云. 小组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8,5(22):270-271.
[2]綦丰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J]. 科教导刊(下旬),2015(0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