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山东是我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但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发育。本文立足于旱作农业特别是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作用及模式分析,对技术推广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机械化作业;旱作农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Q944.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238-02
山东是我国农业大省,但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江河湖水系发育较差,缺少充足灌溉水源,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年降雨量都在800mm以下,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依赖于旱作技术的进步。同时,农业种植区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适宜大规模机械作业。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区位自然条件,积极开展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1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作用及模式
1.1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作用。
基于山东等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特点,在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中,重点应放在天然降水蓄留和使用率提升上,减少土壤的自然水分蒸发。推广应用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蓄积降水、防止旱涝灾害。通过机械化深松、深耕作业,减少耕作次数,实现松土、翻土、耙土、旋土和碎茬结合,提升土壤蓄积自然降水功能,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功能。同时,还能蓄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问题。
二是精细耕作,提升作业目的性。机械化旱作可以根据土壤墒情分析和种植需要,有针对性的确定耕作深度、播种量、播种深度,并根据作业生长状况确定施肥时机、深度、数量和位置,提升种植目的性和精准性,确保在旱作地区最充分的接纳和使用降水及土壤养分。
三是节水种植,确保农作物生长水分需求。旱作农业技术的一大特点,是根据土壤墒情,精准确定作业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实际,相比传统粗放式种植可节水30%以上,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进行定量水肥供应,提升作业生长质量。
四是促进生长,提升农作物产量。机械化旱作技术将农作物生长技术和工程技术结合,通过打破土壤犁底层方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对耕作层的水分、气体和热量情况进行协调,更好地保存土壤中的腐殖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更好地生长。
1.2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模式。
一是深松蓄水保墒技术。借助现代化农业机械,通过松土、翻土、耙土、旋土和碎茬相结合的深耕、深松方式,耕作深度在25-35cm,加深耕作层、打破犁底层,实现土壤虚部蓄水保墒、实部提墒供水“虚实结合”团粒结构,可使土壤蓄水深度达到110-150cm,蓄水容量增加20%左右。传统封闭犁底层有效蓄水深度仅为该技术的一半左右。
二是机械抗旱播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开沟、分层作业基础上的深层播种、施肥、覆土、镇压,实现连续性封闭作业,确保农作物苗壮和成长。主要是早播抢播,在终霜期结束后,利用土壤翻浆湿润期进行播种,确保农作物早出苗、早扎根,使苗体能够借助土壤中冬季蓄积的水分强根,更好的渡过“卡脖期”;滤水机播,在土壤墒情难以达到出苗要求而又必须进行播种时,通过该方式确保农作物出苗;机械化免耕播种,主要是针对种植玉米后,进行小麦播种前,通过对耕地表面不进行玉米秸秆残渣处理,而是直接利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同步实现玉米秸秆和根茬在地表的清理,实现种床清理、开沟更重、破茬清理、施肥精播、鎮压覆土的同步实现。
三是机械镇压保墒技术。主要是通过土壤机械整理和镇压,实现保墒、提墒目的。可通过整地镇压方式,将土壤表层大土块破碎,实现耕作层深度调整,将土壤中的大孔隙填充起来,防止水分蒸发;可通过播种时同步镇压,将播种层覆土层密实度提高,将表层松土压实,防止散墒和风蚀,提升深层土壤保水能力。
四是地面覆盖技术。旱作地区农业种植一大要点是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可通过地面覆盖技术,利用覆盖物与土壤表面形成一个“窖状”结构,实现内部水分循环的小循环系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实现水分循环利用。覆盖物主要是就地选择农作物残茬、作业微细秸秆、塑料薄膜等,但要注意薄膜覆盖中要降低污染问题。
2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措施
2.1 提升机械装备保有量。
机械化旱作技术需要借助大量农业机械装备进行作业,不仅能降低劳动作业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关键是适合旱作地区抢农时、增积温、保墒抢墒的特点。当今农作物增产中,机械化作业贡献率在30%以上,特别是大型拖拉机标准化耕作,可以对土壤理化指标进行调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条件,可实现增产10%以上;大中型联合收获机械的标准化收获,可以减少收获中5%左右的损失;在耕作、施肥环节实施机械化作业,同样可以降低耗油量和种子消耗率,提升化肥、种子利用率。所以,要鼓励农民、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提升机械化保有量,促进机械化旱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提升财政补贴力度。
农业机械购置成本较高,但购置后可以长期使用,针对农民投资强度低、种植需求大的特点,要建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长效机制,通过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民、农业大户购置农业机械财政补贴力度,增加补贴农机品种,调动购置农机的积极性。
2.3 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可以统筹资金、土地等资源,便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缓解农业生产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分散问题。同时,成立合作组织后,可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劳动力转移,为推广应用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同时,合作组织本身具有多种模式,可以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務功能、完善服务机制,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2.4 强化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土质条件等存在差异,适用种植技术也存在差异。为此,基层农技推广单位要通过建设农技应用示范基地、模范种植户等措施,逐步推动先进的机械化旱作技术在本地推广。比如,可通过深松耕作技术,增加活性耕作层厚度,实现土壤蓄水保墒作用,增强农作物抵御干旱灾害能力;可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免耕、残茬覆盖等模式,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提升抗旱性能。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北方地区,机械化旱作技术推广应用具有广阔前景,通过对其应用优势和主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推广措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机械化旱作种植技术在提升农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波,姜文来.北方旱作区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山西寿阳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02).
[2] 李永珠.农机旱作节水技术及推广应用[J].农业机械,2009(22).
关键词: 机械化作业;旱作农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Q944.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238-02
山东是我国农业大省,但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江河湖水系发育较差,缺少充足灌溉水源,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年降雨量都在800mm以下,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依赖于旱作技术的进步。同时,农业种植区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适宜大规模机械作业。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区位自然条件,积极开展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1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作用及模式
1.1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作用。
基于山东等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特点,在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中,重点应放在天然降水蓄留和使用率提升上,减少土壤的自然水分蒸发。推广应用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蓄积降水、防止旱涝灾害。通过机械化深松、深耕作业,减少耕作次数,实现松土、翻土、耙土、旋土和碎茬结合,提升土壤蓄积自然降水功能,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功能。同时,还能蓄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问题。
二是精细耕作,提升作业目的性。机械化旱作可以根据土壤墒情分析和种植需要,有针对性的确定耕作深度、播种量、播种深度,并根据作业生长状况确定施肥时机、深度、数量和位置,提升种植目的性和精准性,确保在旱作地区最充分的接纳和使用降水及土壤养分。
三是节水种植,确保农作物生长水分需求。旱作农业技术的一大特点,是根据土壤墒情,精准确定作业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实际,相比传统粗放式种植可节水30%以上,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进行定量水肥供应,提升作业生长质量。
四是促进生长,提升农作物产量。机械化旱作技术将农作物生长技术和工程技术结合,通过打破土壤犁底层方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对耕作层的水分、气体和热量情况进行协调,更好地保存土壤中的腐殖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更好地生长。
1.2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模式。
一是深松蓄水保墒技术。借助现代化农业机械,通过松土、翻土、耙土、旋土和碎茬相结合的深耕、深松方式,耕作深度在25-35cm,加深耕作层、打破犁底层,实现土壤虚部蓄水保墒、实部提墒供水“虚实结合”团粒结构,可使土壤蓄水深度达到110-150cm,蓄水容量增加20%左右。传统封闭犁底层有效蓄水深度仅为该技术的一半左右。
二是机械抗旱播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开沟、分层作业基础上的深层播种、施肥、覆土、镇压,实现连续性封闭作业,确保农作物苗壮和成长。主要是早播抢播,在终霜期结束后,利用土壤翻浆湿润期进行播种,确保农作物早出苗、早扎根,使苗体能够借助土壤中冬季蓄积的水分强根,更好的渡过“卡脖期”;滤水机播,在土壤墒情难以达到出苗要求而又必须进行播种时,通过该方式确保农作物出苗;机械化免耕播种,主要是针对种植玉米后,进行小麦播种前,通过对耕地表面不进行玉米秸秆残渣处理,而是直接利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同步实现玉米秸秆和根茬在地表的清理,实现种床清理、开沟更重、破茬清理、施肥精播、鎮压覆土的同步实现。
三是机械镇压保墒技术。主要是通过土壤机械整理和镇压,实现保墒、提墒目的。可通过整地镇压方式,将土壤表层大土块破碎,实现耕作层深度调整,将土壤中的大孔隙填充起来,防止水分蒸发;可通过播种时同步镇压,将播种层覆土层密实度提高,将表层松土压实,防止散墒和风蚀,提升深层土壤保水能力。
四是地面覆盖技术。旱作地区农业种植一大要点是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可通过地面覆盖技术,利用覆盖物与土壤表面形成一个“窖状”结构,实现内部水分循环的小循环系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实现水分循环利用。覆盖物主要是就地选择农作物残茬、作业微细秸秆、塑料薄膜等,但要注意薄膜覆盖中要降低污染问题。
2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措施
2.1 提升机械装备保有量。
机械化旱作技术需要借助大量农业机械装备进行作业,不仅能降低劳动作业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关键是适合旱作地区抢农时、增积温、保墒抢墒的特点。当今农作物增产中,机械化作业贡献率在30%以上,特别是大型拖拉机标准化耕作,可以对土壤理化指标进行调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条件,可实现增产10%以上;大中型联合收获机械的标准化收获,可以减少收获中5%左右的损失;在耕作、施肥环节实施机械化作业,同样可以降低耗油量和种子消耗率,提升化肥、种子利用率。所以,要鼓励农民、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提升机械化保有量,促进机械化旱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提升财政补贴力度。
农业机械购置成本较高,但购置后可以长期使用,针对农民投资强度低、种植需求大的特点,要建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长效机制,通过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民、农业大户购置农业机械财政补贴力度,增加补贴农机品种,调动购置农机的积极性。
2.3 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可以统筹资金、土地等资源,便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缓解农业生产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分散问题。同时,成立合作组织后,可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劳动力转移,为推广应用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同时,合作组织本身具有多种模式,可以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務功能、完善服务机制,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2.4 强化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土质条件等存在差异,适用种植技术也存在差异。为此,基层农技推广单位要通过建设农技应用示范基地、模范种植户等措施,逐步推动先进的机械化旱作技术在本地推广。比如,可通过深松耕作技术,增加活性耕作层厚度,实现土壤蓄水保墒作用,增强农作物抵御干旱灾害能力;可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免耕、残茬覆盖等模式,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提升抗旱性能。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北方地区,机械化旱作技术推广应用具有广阔前景,通过对其应用优势和主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推广措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机械化旱作种植技术在提升农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波,姜文来.北方旱作区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山西寿阳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02).
[2] 李永珠.农机旱作节水技术及推广应用[J].农业机械,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