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原则和步骤,以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探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教学法 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39-02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实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式教学能较好地完成上述有效教学的目标。那么,实施问题教学法应遵循什么原则?如何有效地实施问题教学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有关问题略陈拙见,以求抛砖引玉。
一、实施问题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突出重点、难点。课堂时间的限制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追求高效。教师设计问题应做到目的明确,指向清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领学生把握教学要点。备课时,教师要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并据此寻找能创设情境教学的材料,然后围绕这些材料,设计一套由浅入深的问题方案,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思维。
例如,学完了必修一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两个专题后,由于该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可设计探究性问题:“古代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而古雅典为什么从君主制发展到了民主制?”该问题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化了学生的认知矛盾,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探讨导致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的诸多因素,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两种迥异的政治制度。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就是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新鲜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还可以渲染历史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讲科举制度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你认为今天的考试制度有何利弊?考试制度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他们的探究热情空前高涨,各抒己见,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看做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在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这是历史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所有同仁的共同追求。
例如,在复习“祖国统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古代历代王朝是如何加强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并实施对台湾地区管辖的?近代史上,列强侵略我国台湾以及台湾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史实有哪些?进而再提出问题:当前海峡两岸的关系怎样?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适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特别是“合作探究”等形式给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时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注重学生差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学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有坡度地设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为学生创设思维的阶梯。既要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较困难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当自主学习的重要角色,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精心设计问题或利用能创设教学情境的材料,然后围绕这些材料设计问题。
(二)鼓励自主探究,指导答问。具体如下:
1.自主探究。课本有直接答案的问题主要让学生独立解决,如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探究性问题可让学生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去探究解决。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丰富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不管学生回答什么,教师都要积极引导,以训练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
2.指导答问。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善于导答,使学生的思维由现有区域向最近发展区过渡。教师可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采用分解问题,化整为零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示:明清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明清经济有哪些特点?此时,学生很快就能领悟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政治经济主张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息息相关的。
(三)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发展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以加深印象,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例如,有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教师要激励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上自由驰骋、展现才华,应适时引导学生辩证地从进步性、局限性两方面思考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阐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历史教师根据学生学情、教学内容和能创设教学情境的材料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画龙点睛,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一位助手说:“他(罗斯福)是我见到的最善于窃取别人脑力劳动成果的人。”92岁的退休大法官霍姆斯说:“他的才智是第二流的,但性格却是第一流的。”
——章正余《罗斯福》
【探究】情景模拟:假如我们班就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想一想政府要运用什么措施才能解救经济危机下的美国。
这一探究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和提出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去探索,历史课堂会因此而变得鲜活生动、斑斓多彩。
老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2)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够成功?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学生点燃思维的火炬。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善于设置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之处于“愤”“悱”的思维高峰状态中。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契机,有意识地巧设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紧扣教学内容重点,坚持欲深先浅,层层设置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高度的问题,再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探究问题的发生过程,引发灵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探究】有人说罗斯福新政偏袒工人,打击富人;改革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新政具有社会主义色彩,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头脑。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并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学生要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和提高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能力。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大萧条时期,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说“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
【探究】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你发现他具有什么样的可贵品质?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
通过探究,罗斯福勇于创新、大胆尝试;身残志坚、乐观自信;以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为己任的优良品质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这一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新课程特别强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课堂应成为学生情感体验、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场所。教师有责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总之,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中日趋重要,这一教学模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研究性学习,转变教学观念,以便更为纯熟地运用这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袁兆桐.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高中历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欧阳芬,殷海华,杨丽华.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
【作者简介】谢道光(1968- ),男,山东单县人,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教师,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 刘 影)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教学法 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39-02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实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式教学能较好地完成上述有效教学的目标。那么,实施问题教学法应遵循什么原则?如何有效地实施问题教学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有关问题略陈拙见,以求抛砖引玉。
一、实施问题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突出重点、难点。课堂时间的限制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追求高效。教师设计问题应做到目的明确,指向清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领学生把握教学要点。备课时,教师要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寻找教学的突破点,并据此寻找能创设情境教学的材料,然后围绕这些材料,设计一套由浅入深的问题方案,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思维。
例如,学完了必修一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两个专题后,由于该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可设计探究性问题:“古代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而古雅典为什么从君主制发展到了民主制?”该问题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化了学生的认知矛盾,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探讨导致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的诸多因素,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两种迥异的政治制度。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就是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新鲜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还可以渲染历史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讲科举制度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你认为今天的考试制度有何利弊?考试制度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他们的探究热情空前高涨,各抒己见,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看做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在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这是历史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所有同仁的共同追求。
例如,在复习“祖国统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古代历代王朝是如何加强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并实施对台湾地区管辖的?近代史上,列强侵略我国台湾以及台湾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史实有哪些?进而再提出问题:当前海峡两岸的关系怎样?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适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特别是“合作探究”等形式给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时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注重学生差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学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有坡度地设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为学生创设思维的阶梯。既要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较困难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当自主学习的重要角色,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精心设计问题或利用能创设教学情境的材料,然后围绕这些材料设计问题。
(二)鼓励自主探究,指导答问。具体如下:
1.自主探究。课本有直接答案的问题主要让学生独立解决,如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探究性问题可让学生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去探究解决。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丰富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不管学生回答什么,教师都要积极引导,以训练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
2.指导答问。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善于导答,使学生的思维由现有区域向最近发展区过渡。教师可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采用分解问题,化整为零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示:明清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明清经济有哪些特点?此时,学生很快就能领悟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政治经济主张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息息相关的。
(三)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发展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以加深印象,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例如,有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教师要激励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上自由驰骋、展现才华,应适时引导学生辩证地从进步性、局限性两方面思考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阐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历史教师根据学生学情、教学内容和能创设教学情境的材料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画龙点睛,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一位助手说:“他(罗斯福)是我见到的最善于窃取别人脑力劳动成果的人。”92岁的退休大法官霍姆斯说:“他的才智是第二流的,但性格却是第一流的。”
——章正余《罗斯福》
【探究】情景模拟:假如我们班就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想一想政府要运用什么措施才能解救经济危机下的美国。
这一探究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和提出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去探索,历史课堂会因此而变得鲜活生动、斑斓多彩。
老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2)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够成功?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学生点燃思维的火炬。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善于设置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之处于“愤”“悱”的思维高峰状态中。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契机,有意识地巧设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紧扣教学内容重点,坚持欲深先浅,层层设置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高度的问题,再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探究问题的发生过程,引发灵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探究】有人说罗斯福新政偏袒工人,打击富人;改革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新政具有社会主义色彩,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头脑。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并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学生要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和提高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能力。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大萧条时期,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说“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
【探究】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你发现他具有什么样的可贵品质?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
通过探究,罗斯福勇于创新、大胆尝试;身残志坚、乐观自信;以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为己任的优良品质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这一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新课程特别强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课堂应成为学生情感体验、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场所。教师有责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总之,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中日趋重要,这一教学模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研究性学习,转变教学观念,以便更为纯熟地运用这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袁兆桐.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高中历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欧阳芬,殷海华,杨丽华.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
【作者简介】谢道光(1968- ),男,山东单县人,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教师,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