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文化通识类课程《韩国社会与文化》教材开发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国社会与文化》作为代表性的外语文化通识类课程,其教材开发及数字化建设基于“课程思政”的使命与面向,打造“中韩结合”教学团队,解决育人主体问题;开发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双语排版、配备“三自型”资源的数字化教材,解决教学资源问题;确立“课程纵横协同、育人时空协同”机制,解决行为引导和制度保障问题。其成功做法,对外语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益探索及策略支持。
  【关键词】外语文化通识类课程  韩国社会与文化  数字化教材开发  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1.第二期“全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韩国社会与文化》教材及其数字化研究(2018JL0017A)阶段成果,负责人:闫钰卓;2.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韩语人才培养策略与实践研究(JGJX 2018D502)阶段成果,负责人:闫钰卓;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高职院校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常态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1910649)阶段成果,负责人:张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028-02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在构筑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外语学习需以专门的外语文化通识类课程为依托,通过文化的导入、背景知识的介入来强化,以形成文化共生视域下国情、社会与文化的整体认知。目前已出版的外语文化通识类教材普遍存在出版时间较早,内容停滞无更新等问题,以《韩国社会与文化》为例,或以韩国原版引进或翻译为主,纯粹中文或韩文;或在附录部分添加中文译文。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来说,受韩语水平限制,接受吃力,学习效率低;对于有一定韩语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无法即时将中文与韩文对应,出现了语言与文化割裂的现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中,亟待开发体系完备、与时俱进的教材,更需以教材数字化建设为路径,配套信息化学习资源,为课前、课上与课后的学习与提升提供便利。
  一、基于“课程思政”的使命与面向
   “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来自韩国等数十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中韩的交流日益频繁,学习韩语、关注韩国社会与文化的人群也随之逐步壮大,其中既包括本科朝鲜语专业学生、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学生,还包括关注韩国社会与文化的各界人士,学习者的价值取向往往受到政治和军事局势影响,易被流行文化所左右。随着当下“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外语课程教学的深入,《韩国社会与文化》课程凭借其“外语+文化”的特性,具备“课程思政”传播的土壤。韩语(朝鲜语)既具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民族性,又具有东北亚跨文化交流的国际性,这使《韩国社会与文化》教材开发及其数字化研究更具特殊性与使命感。
  二、基于“互联网+”的开发路径
  运用大数据和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成果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课程建设思路为:一是遵循外语认知与习得规律,开发《韩国社会与文化》教材及数字化资源。运用云班课SPOC平台,开展“互联网+”背景下“自学型”“自助型”“自练型”三维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个性化学习和隐性学习。创新主题文化教学方法,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渊源,实现思政隐性教育。二是深化由实训室、朝鲜族民俗村、东北亚博览会与实习企业组成的“室村会企”教学平台建设,创设地域与民族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环境。运用互联网实现环境共享,开展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实现个性化、交互式、体验式学习。
  (一)打造“中韩结合”教学团队,解决育人主体问题。
  突出专任教师思想和治学方面的正能量,发挥韩籍教师的文化优势,注重价值观引导,强化中韩教师间的跨文化交流,推进教学团队的教科研能力培训与提升,形成教材编写的合力。
  (二)开发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双语排版、配备“三自型”资源的数字化教材,解决教学资源问题。
  一是自主开发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教材。结合中国国情,遴选涵盖韩国“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民俗与信仰”、“衣食住行”、“文学与艺术”、“教育与体育”、“交通与观光”的教学内容,删除韩国原版书籍及部分中国出版教材出现的宗教、巫俗等封建迷信等内容,增设了“文学与艺术”单元,在“交通与观光”单元中推介了韩国的世界遗产。各单元以多维度视角呈现韩国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具体内容如下:
  1.“地理”单元:包括国家象征、地形与气候、行政区域与人口、民族、语言与文字。
  2.“历史”单元:包括古代史、中世史、现代史。
  3.“政治”单元:包括政府部门、政党与制度、外交。
  4.“经济”单元:包括经济体制、发展历程、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
  5.“社会”单元:包括产业社会化与阶层结构、保健福利、低出生、老龄化、多元文化社会。
  6.“民俗与信仰”单元:包括宗教与信仰、岁时风俗。
  7.“衣食住行”单元:包括代表性的衣食住行、人生仪式礼仪。
  8.“文学与艺术”单元:包括口碑文学、汉文学、韩国国文文学、音乐、戏剧、影视、工艺、美术、书法。
  9.“教育与体育”单元:包括教育、体育、科技。
  10.“交通与观光”单元:包括陆上、航空、海上交通、旅游观光、世界遗产。
  二是设计面向多元学习者的双语排版方式。教材通过同版面双语对照的方式,左侧为韩文介绍,右侧为中文翻译,脚注为文化名词解析,对于零起点的韩语学习者来说,避免受韩语水平限制,无法实现全韩文阅读,降低甚至丧失学习韩国文化的信心等情况;也避免全中文阅读,无法准确领会语言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所包含的意蕴,很难将中文与对应的韩文名称对应,造成语言与文化的割裂的情况。本书既可以作为韩国社会与文化的普通读物,也可以作为中韩文对照下的阅读参考。教材图文并茂,课后文化链接部分以中、韩比较文化学的视角,发挥语言所承载文化的滲透力与感染力,把握语言文化精髓,在韩流与汉风的交互中,倡导多元文化,增强学习者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三是开发完善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自学型”“自助型”“自练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涵盖各单元情境相关的课件、微课,通过音频二维码、重点文化常识VR影像、图文、音画的多媒体学习,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提升。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自学型”微视频资源。开发全套“自助型”教学课件,便于教师教学,学生巩固。针对重点文化常识,开发“自练型”网络在线题库,便于考核评价及总结反思,通过互联网生成学习者评价数据,不断挖掘价值需求侧,通过信息的有效传播和观念的有效传播,形成“互联网+”对网络参与的有效引导和行为塑造。教师主动回应学生的价值困惑,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师生的在线互动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确立“课程纵横协同、育人时空协同”机制,解决行为引导和制度保障问题。
  一是做好本课程的纵横协同。在纵向上衔接好不同单元专题的价值引领元素,在横向上将这些元素依据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融入主题课堂和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使学生主动探究文化渊源,把握文化异同。
  二是实现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协同。通过校内的日韩文化体验室、校外朝鲜族民俗村特色鲜明的育人環境,运用SPOC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过程及资源起到共同建构学生知识、能力及价值观的作用。
  三、基于“三全育人”的特色与成效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韩语专业作为教育部国家骨干专业、国家定向韩语士官培养单位,其《韩国社会与文化》教材开发及数字化研究的成功做法,对外语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益探索及策略支持。在校本教材改编与完善的基础上,教材由闫钰卓、吕松花老师主编,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作为2018第二期全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韩国社会与文化》教材及其数字化研究”的成果之一,其特色与优势包括:
  一是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结合,以韩国社会与文化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思政价值和情怀为导向,以日韩文化体验室为主要教学环境,开展主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如何形成人、环境与教育的互相影响与协调配合,使教学过程及教育资源起到共同建构学生知识、能力及价值观的作用,保障目标实现的必然性。
  二是将教材及其数字化研究紧密结合,将颗粒化的教学资源整合为有机的文化体系,将课前的非正式文化导入学习、课上的正式文化体验式学习、课后的拓展延伸学习相贯通,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学习与内化。
  三是利用网络大数据,挖掘学生的“价值需求侧”,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轨迹的跟踪分析,有针对性地供给、推送韩国社会与文化相关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有侧重性地检验检测,实现“三全育人”的贯穿及个性化的学习。
  随着当下“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外语课程教学中的导入,本教材以“外语+文化”独特优势,通过多维度丰富的内容体系、面向多元学习者的双语排版方式、多种类型的数字化资源,为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学生、本科朝鲜语专业学生、关注韩国文化或有韩国留学、韩企求职意向的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学习便利,显著提升了育人成效,推进了韩国文化的普及推广、中韩的国际交流、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2]闫钰卓.汉风与韩流互动中的韩语教学模式探索[J].参花,2019(1).
  [3]郑晓.“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9(12):117-119.
  作者简介:
  闫钰卓(1987-),女,硕士,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应用韩语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韩国朝鲜文学、韩国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重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虽然基础,但如果教学适当,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显著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首先指出现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弊端,然后介绍了三个方式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创新思维。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055-02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习习惯养成研究价值  语文学科,主要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进行思维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探究,教师在学科教学期间,巧妙的利用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搭建良好的认知、思维探究结构,是直接进行学生能力提升的途径;同时,语文学科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结合学生阶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动员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铺平道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考虑,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那么语文教学如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就此做简单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校园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教育领域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也必须搭建信息化平台,信息化教育是新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效果。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时代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反思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展开研究,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这三个环节中,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深化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間。  【关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而这四项基本能力又是互相渗透、互相关联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看图说话的训练,由图画输入,语言输出,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此,分析看图说话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变得十分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 看图说话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已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德育学科、文化课程、校园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一生的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渗透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学校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将很多的传统文化内容编入其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经典作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现在在统编版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优化,来减轻新增文言文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统编教材 农村 文言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所以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创设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阅读习作中学习语言,领悟人生哲学,净化
期刊
【摘要】小學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指出: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本文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情境化教学实践探究,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情境化教学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059-01  一、“传统课堂”的现状  就近
期刊
【摘要】试题命制专业能力已经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一项必备能力,是思政课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门必修课。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深入研究中考命题导向和命制要求,以中考试题命题和考查的理念引领教学实践,不断加强自身试题命制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能力发展,切实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师 试题命制 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