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有价值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调查证明,课前预习效果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自然会很强烈。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学习效果往往比不预习的好,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要想让学生有效预习,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预习要求要具体明确,预习形式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要针对课前预习有的放矢。
一、给学生具体明确的预习要求
不少老师在布置学生预习任务时,总是简单地一句话“把第×章第×节内容预习一下”,对于这样的预习任务,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学生不知怎样着手,这样的预习有等于无,不会有任何效果。
给予学生的预习要求应该包含对相关章节知识点的预习目标。我在每一章节的预习活动单上,都会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总目标,让学生明了本节预习“我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同时,我会针对相关知识点设置具体预习要求,并设置相关自我检测环节,让学生可以具体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同时,在每一份预习活动单上,我都设置了“预习暗礁”栏,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已经解决的比较有价值的心得记载下来,在课堂展示时进行交流。
给予学生的预习要求还应该包含给予学生的预习方法指导。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学好知识,才能产生新的认知,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在我的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实验的初期,我和学生一起预习,一起摸索预习方法。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后,我要求学生制定预习提纲,规范化预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和使用一定的预习方法后,我要求学生总结心得,自我提高。方法的指导应该贯穿习惯养成的整个过程,比如在实验的初期,我在预习活动单上设置“步骤”环节,要求学生预习活动按一定的步骤来进行,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再放手让其自由发挥。对于一些较难的活动,我在活动单上设置“示例”,让学生从模仿开始,一步一步掌握预习方法。
二、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预习
学习过程往往枯燥,数学这样一个强调严谨、科学的学科,如果我们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新鲜和快乐,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厌倦学习。有鉴于此,我在学生的预习指导上一直很注意形式的灵活多样。
1. 预习活动单的有序深化
在实验初期,预习活动单的制作上,我设置的问题比较细化,较有难度的我都设有“示例”,从思路和程序上引导学生。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我的预习活动单逐步简化,我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我的着眼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去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整理和梳理心得收获。
2. 预习形式的多样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来预习,如“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定理结构复杂、条件犬牙交错,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预习活动单中,我有针对性地举出一些反例,来加深学生对判定定理的理解,使学生更加确切清楚地理解判定定理,使判定定理的条件、结论之间的充分性、必要性一清二楚。在每一章节结束时,我都会设计一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对本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此外,顺口溜、知识竞赛、“悬赏榜”等形式都被我引进预习活动单。
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保持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新鲜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三、课堂教学要有的放矢地针对预习活动进行
预习是学生学习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用来了解学生知识状况的手段,应该和我们的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紧紧扣住预习设置,在课堂上对预习的内容加以巩固和深化。课堂上,我通过学生小组自主问答交流的方法了解学生预习的质量,对学生可能产生问题而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又没有体现的地方进行,我引导学生去交流和思考。在课堂交流展示时,我注重鼓励学生把自己在预习时的疑难之处提出来,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我再为学生解“惑”。
例如,“图形的相似”一节课的课堂展示中,“复习题”中“探索研究”部分的一个操作题,条件简洁但隐蔽,思维空间大。对这道操作题,有的学生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教参的解法。我首先表扬了他在预习时的认真和专注,然后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思考这个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在讨论中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概念。这一节课我既鼓励了有所思有所得的学生,同时,其他的学生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预习后既有收获,又有一个展示自己成就和收获的舞台。只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欲望,并不断去追寻这份快乐。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学习的始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好这第一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课前预习更是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进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皋市桃园初中)
要想让学生有效预习,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预习要求要具体明确,预习形式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要针对课前预习有的放矢。
一、给学生具体明确的预习要求
不少老师在布置学生预习任务时,总是简单地一句话“把第×章第×节内容预习一下”,对于这样的预习任务,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学生不知怎样着手,这样的预习有等于无,不会有任何效果。
给予学生的预习要求应该包含对相关章节知识点的预习目标。我在每一章节的预习活动单上,都会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总目标,让学生明了本节预习“我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同时,我会针对相关知识点设置具体预习要求,并设置相关自我检测环节,让学生可以具体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同时,在每一份预习活动单上,我都设置了“预习暗礁”栏,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已经解决的比较有价值的心得记载下来,在课堂展示时进行交流。
给予学生的预习要求还应该包含给予学生的预习方法指导。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学好知识,才能产生新的认知,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在我的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实验的初期,我和学生一起预习,一起摸索预习方法。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后,我要求学生制定预习提纲,规范化预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和使用一定的预习方法后,我要求学生总结心得,自我提高。方法的指导应该贯穿习惯养成的整个过程,比如在实验的初期,我在预习活动单上设置“步骤”环节,要求学生预习活动按一定的步骤来进行,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再放手让其自由发挥。对于一些较难的活动,我在活动单上设置“示例”,让学生从模仿开始,一步一步掌握预习方法。
二、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预习
学习过程往往枯燥,数学这样一个强调严谨、科学的学科,如果我们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新鲜和快乐,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厌倦学习。有鉴于此,我在学生的预习指导上一直很注意形式的灵活多样。
1. 预习活动单的有序深化
在实验初期,预习活动单的制作上,我设置的问题比较细化,较有难度的我都设有“示例”,从思路和程序上引导学生。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我的预习活动单逐步简化,我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我的着眼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去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整理和梳理心得收获。
2. 预习形式的多样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来预习,如“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定理结构复杂、条件犬牙交错,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预习活动单中,我有针对性地举出一些反例,来加深学生对判定定理的理解,使学生更加确切清楚地理解判定定理,使判定定理的条件、结论之间的充分性、必要性一清二楚。在每一章节结束时,我都会设计一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对本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此外,顺口溜、知识竞赛、“悬赏榜”等形式都被我引进预习活动单。
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保持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新鲜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三、课堂教学要有的放矢地针对预习活动进行
预习是学生学习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用来了解学生知识状况的手段,应该和我们的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紧紧扣住预习设置,在课堂上对预习的内容加以巩固和深化。课堂上,我通过学生小组自主问答交流的方法了解学生预习的质量,对学生可能产生问题而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又没有体现的地方进行,我引导学生去交流和思考。在课堂交流展示时,我注重鼓励学生把自己在预习时的疑难之处提出来,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我再为学生解“惑”。
例如,“图形的相似”一节课的课堂展示中,“复习题”中“探索研究”部分的一个操作题,条件简洁但隐蔽,思维空间大。对这道操作题,有的学生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教参的解法。我首先表扬了他在预习时的认真和专注,然后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思考这个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在讨论中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概念。这一节课我既鼓励了有所思有所得的学生,同时,其他的学生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预习后既有收获,又有一个展示自己成就和收获的舞台。只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欲望,并不断去追寻这份快乐。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学习的始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好这第一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课前预习更是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进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皋市桃园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