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节,其功能在于对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能力的检测、反馈、纠偏、巩固和提高。中考语文总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乏新鲜感等特点。我现在就多年来中考复习经验及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认知大势,把握中考,命题趋势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认真解读历年来桂林市的《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及要求,并分析中考语文试卷并所列出的考点,明确目标,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必须向学生解读《考试说明》,让学生对于《考试说明》了然于胸,这样才能让学生少做无用功、使复习工作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二、 采用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慢功夫,要想在中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注重平的积累。为此教师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培养学生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读书的习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除了向学生推荐名著外,还向学生推荐了《语文报》、《读者》、《意林》等杂志。教师每节课前3—5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读一篇文词优美的好文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注意积累的习惯。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有一本采集本,主要用于摘抄好文章、好素材或是自己写的随笔等。
(三)研究学生,投石问路,摸清底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成绩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有个阶梯性的要求,比如哪些同学得考A,哪些同学得考B,哪些同学没有办法拿A只能冲刺B等等。有一句话说得好:好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这么做的目的想借此机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估,让学生好好地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总结自己做题错误的原因,以及改过措施激励学生朝自定的目标奋斗前进。
三、巧妙安排,制定实施复习计划
鉴于课标和考点的分析,依据《课标》教师从七年级入校开始,对三年的教学任务就制定了一个具体而又长期的整体规划,教师把《课标》细化到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一节语文课上,使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1.字词及诗文默写的复习
《课标》中对字的要求是:“识字量能达到3500个左右(能认准、能注音、能释义);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字。”教师要求学生从上七年级开始,每人都准备有听写本及采集本。
2.病句、仿写、排序类题型的复习
教师在研究了中考语文专项试题的基础上决定在三年的教学中贯穿语法知识的教学,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修改病句,仿写句子,摸索排序的方法。教师对近几年的中考说明试题进行了归类、筛选、分析,在复习过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3.现代文的复习
阅读现代文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 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 ,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每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4.文言文的复习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比如主旨句、特殊句式、有古今异义的句子等;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 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强调重点课,从作家作品、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差异词到重点句子的翻译、内容理解都要做出书面总结。另外,从七上到九下几个重点篇目,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再到拓展延伸,让学生模拟出题,引导学生了解中考命题思路,完善知识系统。
5.古诗词赏析的复习
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师在三年的教学中不断渗透赏析方法和技巧训练,九年级进行古诗词鉴赏点评专题复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最后加强反馈练习。
6.作文的复习
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学会“一粒砂石见世界”“半片树叶间春天”。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7. 规范书写的要求:
规范学生的书写,强调书写规范的重要性,主要在作业和答卷上严格要求,设置卷面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达到能够规范、工整、美观的标准。对学生书写差的教师要一对一辅导,并营造练字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分配时间,有效地使用参考资料
首先抓好课堂上的时间,精讲精练,追求高效课堂。把大块的时间交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做题、感悟、记忆、理解,而对于学生不能独立处理的知识板块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则集中讲解,重点训练,以达到促成知识的掌握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当专题复习过后,如何有效地使用指导丛书,强化训练应试能力呢?教师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努力:
(1)要选择丛书中那些典型的、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让丛书服从复习计划,而不是以练习代替复习计划,这是有效使用练习题的关键。
(2)多做分类练习,少做综合练习。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更好配合复习计划。做题时多做分类练习,把握知识链,实现“举一反三”,务必落到实处,抓住根本,以提高能力。
总之,中考复习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谋划,精心“施工”。既要注意教师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也要发挥群体的力量,争取最佳效果;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层面,更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骄人的成绩。
一、认知大势,把握中考,命题趋势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认真解读历年来桂林市的《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及要求,并分析中考语文试卷并所列出的考点,明确目标,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必须向学生解读《考试说明》,让学生对于《考试说明》了然于胸,这样才能让学生少做无用功、使复习工作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二、 采用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慢功夫,要想在中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注重平的积累。为此教师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培养学生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读书的习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除了向学生推荐名著外,还向学生推荐了《语文报》、《读者》、《意林》等杂志。教师每节课前3—5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读一篇文词优美的好文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注意积累的习惯。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有一本采集本,主要用于摘抄好文章、好素材或是自己写的随笔等。
(三)研究学生,投石问路,摸清底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成绩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有个阶梯性的要求,比如哪些同学得考A,哪些同学得考B,哪些同学没有办法拿A只能冲刺B等等。有一句话说得好:好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这么做的目的想借此机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估,让学生好好地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总结自己做题错误的原因,以及改过措施激励学生朝自定的目标奋斗前进。
三、巧妙安排,制定实施复习计划
鉴于课标和考点的分析,依据《课标》教师从七年级入校开始,对三年的教学任务就制定了一个具体而又长期的整体规划,教师把《课标》细化到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一节语文课上,使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1.字词及诗文默写的复习
《课标》中对字的要求是:“识字量能达到3500个左右(能认准、能注音、能释义);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字。”教师要求学生从上七年级开始,每人都准备有听写本及采集本。
2.病句、仿写、排序类题型的复习
教师在研究了中考语文专项试题的基础上决定在三年的教学中贯穿语法知识的教学,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修改病句,仿写句子,摸索排序的方法。教师对近几年的中考说明试题进行了归类、筛选、分析,在复习过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3.现代文的复习
阅读现代文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 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 ,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每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4.文言文的复习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比如主旨句、特殊句式、有古今异义的句子等;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 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强调重点课,从作家作品、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差异词到重点句子的翻译、内容理解都要做出书面总结。另外,从七上到九下几个重点篇目,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再到拓展延伸,让学生模拟出题,引导学生了解中考命题思路,完善知识系统。
5.古诗词赏析的复习
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师在三年的教学中不断渗透赏析方法和技巧训练,九年级进行古诗词鉴赏点评专题复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最后加强反馈练习。
6.作文的复习
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学会“一粒砂石见世界”“半片树叶间春天”。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7. 规范书写的要求:
规范学生的书写,强调书写规范的重要性,主要在作业和答卷上严格要求,设置卷面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达到能够规范、工整、美观的标准。对学生书写差的教师要一对一辅导,并营造练字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分配时间,有效地使用参考资料
首先抓好课堂上的时间,精讲精练,追求高效课堂。把大块的时间交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做题、感悟、记忆、理解,而对于学生不能独立处理的知识板块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则集中讲解,重点训练,以达到促成知识的掌握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当专题复习过后,如何有效地使用指导丛书,强化训练应试能力呢?教师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努力:
(1)要选择丛书中那些典型的、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让丛书服从复习计划,而不是以练习代替复习计划,这是有效使用练习题的关键。
(2)多做分类练习,少做综合练习。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更好配合复习计划。做题时多做分类练习,把握知识链,实现“举一反三”,务必落到实处,抓住根本,以提高能力。
总之,中考复习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谋划,精心“施工”。既要注意教师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也要发挥群体的力量,争取最佳效果;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层面,更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