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一个班主任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理念。科学的进行班级管理,才是育人之道。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也是组织者,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往往在班级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诸多班主任确把主导作用变成主体作用,甚至还起了包办作用,班主任“有为”,而学生“无为”。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自控能力,从而使学生离开老师能自己教育自己,如果说学科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那么德育教育,特别是班级管理的最高教境界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所以,摆在老师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让班主任的“有为”解放成“无为”,而让学生从“无为”走向“有为”构建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策略。
策略之一:创建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
创建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是发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基础。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本质特点是:学生是集体的主人,人人主动参与和积极创建集体的生活,从而使班集体自我管理成为主体发挥、发展的舞台。促进学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深化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
策略之二:充分挖掘具有活力的激励能源
1、 目标激励——让班级航向更明确。目标是指人们期望达到的某种境地或标准,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规范、激励、修正等功能。班集体的管理是以目标为管理活动的指南,以实现目标的成效作为评价依据。一个集体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形不成凝聚力,学生在没有目标的班级中也就缺乏动力和自我要求。在摸清底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制订奋斗目标和各自的实施方案,在全班范围内组织讨论,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达成一致用表决的方式通过,形成全体认可的班集体目标,并张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进行自我激励,强化团队精神,引导班级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数据激励——让考核更透明
从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小学生处于“发展式半自治性”的阶段,他们一方面用审视的眼光观察别人,同时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老师要结合学校的《班级自主管理》评估细则进行考核,用数据来说话,增强学生的“差距感”,以此鞭策学生自觉地改正缺点,赶超先进,强化“自我教育”意识。在量化的基础上,及时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予以肯定、奖励。如根据量化表中的得分,班内每周评出四名“规范之星”、一个“规范小组”;评出“优秀管理组”及“优秀管理个人”,并且每月设立“进步最快奖”。在每月的集体班会上,开展交流、汇报心得、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老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获得荣誉创设机会,鼓励学生发展特长,真诚地赞美他们的长处,及时肯定细微的进步,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之火,有意识地进行广泛持久的激励,引起更多学生心理上的积极感应,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级目标的实现。
3、榜样激励——让先进发扬光大
榜样是优良品德的典范,为学生提供思想言行规范要求的物化模式。榜样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它比说服教育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因而应发挥优秀生的作用,使他们成为班级的骨干力量,成为学生最先模仿的对象。
4、情感激励——让师生情意更浓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事实上,每个学生同样需要激励,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信任、支持和帮助,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在班里开展了“送你一句话”、“和你交朋友”、“成长报喜单”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让他们感到快乐、感到教师能理解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样他们也就能支持老师,会更加努力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改正错误,不断取得进步,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当然挖掘到激励的源泉后,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效果,还需要把握最佳时机。开展“小学生自主管理”,不仅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还真正解放了老师,它使每个小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既是活动的对象,又是活动的主体;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以达到“‘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 要管理好班级,要教育好学生,就要把班主任的爱心与责任恰当地合二为一,像父母爱子女那样去理解和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虽然教师这一职业不能让我们积累多少经济财富,但我们却能收获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而这是在工作中忘情的投入、长期的积累后,才能淘到的金子。我由衷的体会到:当教师个人的生命融入另一群生命之中时,当爱心与责任合二为一时教育便获得了新生。
策略之一:创建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
创建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是发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基础。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本质特点是:学生是集体的主人,人人主动参与和积极创建集体的生活,从而使班集体自我管理成为主体发挥、发展的舞台。促进学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深化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
策略之二:充分挖掘具有活力的激励能源
1、 目标激励——让班级航向更明确。目标是指人们期望达到的某种境地或标准,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规范、激励、修正等功能。班集体的管理是以目标为管理活动的指南,以实现目标的成效作为评价依据。一个集体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形不成凝聚力,学生在没有目标的班级中也就缺乏动力和自我要求。在摸清底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制订奋斗目标和各自的实施方案,在全班范围内组织讨论,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达成一致用表决的方式通过,形成全体认可的班集体目标,并张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进行自我激励,强化团队精神,引导班级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数据激励——让考核更透明
从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小学生处于“发展式半自治性”的阶段,他们一方面用审视的眼光观察别人,同时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老师要结合学校的《班级自主管理》评估细则进行考核,用数据来说话,增强学生的“差距感”,以此鞭策学生自觉地改正缺点,赶超先进,强化“自我教育”意识。在量化的基础上,及时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予以肯定、奖励。如根据量化表中的得分,班内每周评出四名“规范之星”、一个“规范小组”;评出“优秀管理组”及“优秀管理个人”,并且每月设立“进步最快奖”。在每月的集体班会上,开展交流、汇报心得、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老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获得荣誉创设机会,鼓励学生发展特长,真诚地赞美他们的长处,及时肯定细微的进步,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之火,有意识地进行广泛持久的激励,引起更多学生心理上的积极感应,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级目标的实现。
3、榜样激励——让先进发扬光大
榜样是优良品德的典范,为学生提供思想言行规范要求的物化模式。榜样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它比说服教育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因而应发挥优秀生的作用,使他们成为班级的骨干力量,成为学生最先模仿的对象。
4、情感激励——让师生情意更浓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事实上,每个学生同样需要激励,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信任、支持和帮助,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在班里开展了“送你一句话”、“和你交朋友”、“成长报喜单”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让他们感到快乐、感到教师能理解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样他们也就能支持老师,会更加努力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改正错误,不断取得进步,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当然挖掘到激励的源泉后,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效果,还需要把握最佳时机。开展“小学生自主管理”,不仅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还真正解放了老师,它使每个小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既是活动的对象,又是活动的主体;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以达到“‘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 要管理好班级,要教育好学生,就要把班主任的爱心与责任恰当地合二为一,像父母爱子女那样去理解和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虽然教师这一职业不能让我们积累多少经济财富,但我们却能收获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而这是在工作中忘情的投入、长期的积累后,才能淘到的金子。我由衷的体会到:当教师个人的生命融入另一群生命之中时,当爱心与责任合二为一时教育便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