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科在校研究生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不仅是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锻造具有可持续潜力的学术品质的必须,更是完成学位学习任务的必须。他们的欠缺表现在论文写作、项目申报、学术研讨等各种学术行为中。改进和提升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相关课程为依托,建构一个多渠道、多课程、多形式的训育系统,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 文科研究生 学术技能 科研素质 训练
研究生是一个以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为主要学习、生活方式和内容的一个群体。它必须具备更为可信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但是,从事文科研究生课程教育和指导研究生多年,我们却愈发感受到在校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研究生在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方面的粗浅和薄弱。无论是素材积累、信息捕捉,还是论文写作、项目申报,也或者是学术研讨等,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非道德性错误与技术不当。因此,以特定的课程为依托,推进文科研究生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教育、训练,是提升研究生总体素质水平的重要环节和层面。
一、现实需求:加强文科研究生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的必要性
根据我们的现场体认和抽样调查,发现文科研究生在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也是很真切的。它们的存在一方面,显示出在校研究生的学术修养基础令人忧虑。另一方面,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工作内容和训育任务。因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而逐步改变或养成的。
第一,从反面来看:文科研究生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亟需提升。
课堂教学中科研素质展现令人沮丧。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选课,我们会经常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也必然会让学生各抒己见,一方面,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深广度,另一方面,也借此把握学生的科研组织能力。但是,结果往往令人沮丧。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①不能把口头语变成书面语,不能把日常语言转换成学术语言;②发言常常偏离主题,逻辑思路不清;③训练论文框架结构搭建时,层次混淆,递进关系不清;④训练制作论文大纲时,不懂得上级标题的包容性、总和性规则,也不懂下级标题的同一性、均衡性规则,更不清楚同级标题之间要做到互斥和对称,等等。
日常学术论文写作漏洞百出。除了学位论文之外,研究生还要不断地撰写各种小型学术论文,如课程论文、参加学术研讨的参会论文、比赛论文等,这是开展学术训练的基本方式,多写多练,才能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和科研素质。然而,这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实在让人难以恭维。主要有:①不会撰写“内容提要”,充满主观性词汇,动辄“本文”、“笔者”“我”等;②混淆注释与参考文献,或标示缺项、顺序失当;③行款格式紊乱,页面不留天地,段落开头不空格;④不会正确使用层级递进关系表示法,等等。
项目申报无从下手。申报各种各样的科研项目或课题,不是在校研究生的强项,但却是他们必须学习、摸索的未来科研形式和学术路径。他们往往在经过了系统的训练之后,还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下列问题:①主题不鲜明,或者阐释的时候南辕北辙;②“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不清、不全,缺乏现实支撑;③“研究意义”表达不到位,或拔高过度;④分不清“重点”、“难点”与“关键点”;⑤研究思路表达不清,采用的方法不切实际,等等。
学术交流表现蹩脚。参加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等,是研究生走向学术界、展示成长、领略更大范围的学术氛围的必经之路,是他们获得锻炼而不断进步的必要形式和重要舞台。然而,现有的这方面的知识、经验、规则等,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悟和体验,这样显然是不够的。依然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化。我们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有:①准备不充分,导致现场发言机会难以确切捕捉;②不懂学术交流与人际交往、感情联络的共生性,往往失去整合学术资源的主动性;③缺乏语言表达技巧,难以引起与会者的共鸣和关注;④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胆怯,失去学习的大好机会,等等。
第二,从正面来看:深受学生欢迎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课程折射出客观的需求。
较高的选课率。自从2006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研究生开设院内选修课《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以来,选课率一直很高,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个专业都在90%以上。也有部分经管学院的学生选修,还有一些学生主动二次选修。而且,同学们高度认同该课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该课程的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研究动态的梳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图书馆、档案馆、网络等资料路径的开发与利用,学术背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论文的选题、构思、行文与文献征引规范,课题项目申报规则,参加学术研讨的基本要求,学术刊物定位、分布与投稿惯例,学位论文的撰写规范等。这些都是日常学术活动中的基本要领和操作规范。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开设三年来,师生反映良好。与此同时,作为众多训育形式中的一种,我们还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专家专题教授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投稿技巧、学术动态把握等重大问题。这些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们更是热烈欢迎,不仅增长了他们的学术兴趣,也实际提高了他们参与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课程后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表现良好。根据学生在后期的学术论文写作包括学位论文写作、科研成果课堂呈现和投稿、学术研讨活动的积极作为等诸多方面和环节,进行综合考核,在经历过以《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育为主体的学术技能训练和科研素质拓展之后,实际的参与能力和呈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最有力的说明是,该课程教育结束后,学生投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命中率也明显提升,而且还有部分学生积极参加了国际或全国性学术研讨活动,并且都争取到了发言、展示的机会。以事后回观和倒叙的眼光来看,研究如何提升文科研究生的学术技能水平和科研素质,的确是一件意义真切和深远的工作。
二、崇高目标:加强文科研究生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的多重意义
实际地解决文科研究生的学术技能欠缺和科研素质低下问题,不仅仅是增长目前的综合素质,提升因对各种学术行为能力的需要,更是建构未来学术品质、度过漫长学术生涯的前提。
第一,引导并切实增进文科研究生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
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是从事研究性工作的重要前提。研究生必须具有可资信赖的科研素质和学术能力,这是他们未来走向学术殿堂的必要准备和基本“体能”。退一步讲,无论将来是否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在研究生阶段,他们都必须掌握真正的学术能力。这是硕士学习阶段所追求的综合技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他们与本科阶段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文科研究生而言,具备高强的学术能力和科研素质,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并非天生,需要后天的训练和教育。一般来说,人们的语言能力往往与天赋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从事学术研究的诸种能力却往往是后天教化和熏陶的结果。只要开展系统而扎实的教育、训练,走入研究生群体的人们往往能够获得学术的拓展和科研的推动。而且,天分好的人,可以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天分稍差的人,也可以获得基本的技能技巧和操作要领,从而渐次增长从事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文科研究生的主要学习手段和成长展示方式,就是不断涌现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品质。正因为如此,他们更需要以语言为中心,通过具体的技能、技巧和规范、规则等,实现自己的学术进步和科研提升,他们更需要系统的学术技能训练和科研素质培育。
第二,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培育高尚的学术品质,拓展强劲的科研能力。
学术品质、科研能力是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育的最高追求。掌握学术技能,增进科研素质,这是浅层次的追求。对于研究生而言,在此基础上,锻造并培植出支撑未来长期人生发展的学术品质和科研能力,才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而且,掌握学术技能,增进科研素质,可以通过教化和熏陶而获得。但是,养成学术品质和科研能力,却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实践、积累,才能逐步达到。
学术成就和科研辉煌起步于基本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育。可以相信,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研究生要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科学研究领域,并力争在奋斗中创造辉煌的学术成就,没有渐次而系统地掌握学术技能,不能切实培育出基本的科研素质,这些崇高的人生追求和学术品位创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朴素的技能训练和素质熏陶,早已成为文科研究生学术人生舞台的起点。
第三,捍卫汉语的语法、逻辑和修辞,培养良好的文风。
语言是展示科研成果和学术品质的工具,必须使用好,掌握学术技能,增进科研素质,还必须首先建立在熟练而规范的语言能力之上。如何呈现科研成果和学术产品,语言成为最主要的工具。这里面就要涉及到语言规范、习惯等,对于我们民族语言汉语而言,还要掌握系统的语法、逻辑和修辞。只有这样,而后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风。
无论是写论文、报项目、作报告、参加学术研讨会,都要使用语言,都要借助语言来传递自己的学术追求和科研成绩。如果缺乏过硬的语言能力,即使有一腔学术热血,满怀科研情怀,也只能烂在脑子中,死在心头里。
文科研究生在使用汉语开展科研中,承担更多的责任。相对于理工科而言,文科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开展科学研究的最基本途径,就是使用语言,用话语和文字展现自己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因此,文科研究生必须在通过语言文字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严格履行汉语规则,培育良好的文风,捍卫汉语的品质和尊严。
三、可行道路:加强文科研究生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上述思想,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找到了对文科研究生开展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的信心。以笔者个人指导的6位研究生为例,除研一学生之外,他们都有论文发表,其中4位学生参加了不同层次的校外学术研讨会,更有其中一位07级研究生在经过训练之后,学术参与能力尤其是论文写作能力提升非常明显。目前,他已经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位居我院所有研究生的发文量的首位。同样是这个学生,被外派参加大型学术研讨会包括全国性研讨会3次,1次大会发言,2次小组发言,并且,2次参会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因而,显示出了令人振奋的学术修养。从笔者所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目前,全院研究生都已经发表了学术论文。其中,在一级期刊发文的有4位,在核心期刊发文的有12位,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3人次,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会4人次,获得各种科研奖励6人次,举办各种学术讲座15人次,8位学生成功申报了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如果从投稿率与发文率的角度看,全院两个专业的二、三年级研究生投稿率已达98%,投稿成功率几乎达到60%。由此,我们愈发体会到,加强文科研究生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是大有可为的。
第一,弄清楚学术行为、科研活动中技能混乱和技术失误的表现方式。
比如,我们常常采取这样的方法,让一系列学术规范、技能方面的具体毛病和问题在课堂上集中爆发,现场比对,即时示范。这些方式方法主要有:讨论发言、现场制作PPT、即时搭建论文框架结构、学生作业文本解剖、范文讲解等。
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解剖,文科研究生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的确不容小觑。如有的人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有的人完成文稿后从来不标示页码,有的人行文不讲格式和规矩、随心所欲,有的人多种层级关系混为一谈,难辨轻重缓急;也有的人根本不懂得文稿的文面基本要求,把学术论文搞成了广告或张贴物,有的人不会撰写内容提要和关键词,有的人不清楚时间、数字、专有名词等的使用规定,如错误地把“十月革命”或“俄国十月革命”写成“苏联十月革命”,有的人不会使用简称,如把少数民族“蒙古族”简化为“蒙族”,把蒙古人民共和国简称为“外蒙古”而不是蒙古;有的人不会使用注释和参考文献,有的人征引混乱,有的人连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都一无所知;有的人不会正确使用信息搜索、采集渠道,有的人连《中国出版年鉴》、各种地方志等工具书都没听说过;有的人从来不使用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或《新华文摘》的目录索引;有的人不会论证项目,要么主题昏暗、中心偏离,要么队伍整合乏力;有的人在学术研讨中表现不佳而痛失良机,要么缩头缩脚,不敢展示自己,要么言辞失当、行止不雅,造成无法弥补的形象损失……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问题既可以存在于日常的素材积累、信息捕捉活动中,也可能存在于论文写作、项目申报,间或学术研讨中。它们对于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和学术品性的危害性,是不言自明的。
正因为如此,可以相信,借助生动的课堂训育,把问题暴露出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增进学生对症下药、治病求人的主动性,使它们能够坦然面对问题,积极求医问药,更可以带来病因分析透彻、治疗对症深入、印象生动深刻的效果。
第二,明晰并逐步革除研究生学术行为、科研活动中的道德错误。
如果说上述所列各种问题和弊端是属于非道德层面的技术性错误或不当的话,学术活动中的道德错误更是必须高度关注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技术性错误或不当充其量是学术能力问题,属于浅层次的,而道德错误则是深层次的,属于思想修养上的问题。对文科研究生进行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必然包含着这一层思想。
众所周知,学术不端、学术违规或学术失范,都是不同形式的道德问题表达。但是,并不是每个研究生从一开始学术活动都明了这个问题的,同样需要训练和教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并不清楚下列行为的“缺德”性: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引用他人学术成果打“擦边球”,请“枪手”代写文章,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搭便车”,一稿多投等。这是危险的,是作为教育者所不能容忍的教育失职。因此,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寻找逐步克服这些错误,培育研究生高尚的学术道德的途径和方式方法,都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学术技能训练和科研素质培育。
要卓有成效地从学术论文写作规范、项目申报惯例、学术交流章法、学位论文写作技能等方面,解决文科研究生的学术修养和能力问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在综合训练的理念中,我们认为,建构一个以《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为主体的学术技能与科研素质教育、训练体系,是最有价值的。其中,继续完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内容体系并推广该课程,是可以立竿见影的举措。在我们学校,完全可以把《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选修课推广成全校范围内的公共选修课,并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其内容体系和教育、训练方法。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对文科研究生的科研素质调查,是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研究对策的可靠保障。比如通过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会、课堂研讨、论文评阅等多种具体的形式,了解他们所存在的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艰难性。
以学位论文预答辩为界限,考察、比对技能、素质训练前后的变化,这是另一种切实可行的反馈式研究法。做对比性研究,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早已是共识。比如,通过《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课程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检查、对比文科研究生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的增长情况,把接收训育前后的技能、素质状况做纵向比较,可以发现新问题,找到新信心。
[关键词] 文科研究生 学术技能 科研素质 训练
研究生是一个以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为主要学习、生活方式和内容的一个群体。它必须具备更为可信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但是,从事文科研究生课程教育和指导研究生多年,我们却愈发感受到在校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研究生在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方面的粗浅和薄弱。无论是素材积累、信息捕捉,还是论文写作、项目申报,也或者是学术研讨等,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非道德性错误与技术不当。因此,以特定的课程为依托,推进文科研究生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教育、训练,是提升研究生总体素质水平的重要环节和层面。
一、现实需求:加强文科研究生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的必要性
根据我们的现场体认和抽样调查,发现文科研究生在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也是很真切的。它们的存在一方面,显示出在校研究生的学术修养基础令人忧虑。另一方面,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工作内容和训育任务。因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而逐步改变或养成的。
第一,从反面来看:文科研究生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亟需提升。
课堂教学中科研素质展现令人沮丧。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选课,我们会经常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也必然会让学生各抒己见,一方面,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深广度,另一方面,也借此把握学生的科研组织能力。但是,结果往往令人沮丧。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①不能把口头语变成书面语,不能把日常语言转换成学术语言;②发言常常偏离主题,逻辑思路不清;③训练论文框架结构搭建时,层次混淆,递进关系不清;④训练制作论文大纲时,不懂得上级标题的包容性、总和性规则,也不懂下级标题的同一性、均衡性规则,更不清楚同级标题之间要做到互斥和对称,等等。
日常学术论文写作漏洞百出。除了学位论文之外,研究生还要不断地撰写各种小型学术论文,如课程论文、参加学术研讨的参会论文、比赛论文等,这是开展学术训练的基本方式,多写多练,才能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和科研素质。然而,这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实在让人难以恭维。主要有:①不会撰写“内容提要”,充满主观性词汇,动辄“本文”、“笔者”“我”等;②混淆注释与参考文献,或标示缺项、顺序失当;③行款格式紊乱,页面不留天地,段落开头不空格;④不会正确使用层级递进关系表示法,等等。
项目申报无从下手。申报各种各样的科研项目或课题,不是在校研究生的强项,但却是他们必须学习、摸索的未来科研形式和学术路径。他们往往在经过了系统的训练之后,还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下列问题:①主题不鲜明,或者阐释的时候南辕北辙;②“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不清、不全,缺乏现实支撑;③“研究意义”表达不到位,或拔高过度;④分不清“重点”、“难点”与“关键点”;⑤研究思路表达不清,采用的方法不切实际,等等。
学术交流表现蹩脚。参加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等,是研究生走向学术界、展示成长、领略更大范围的学术氛围的必经之路,是他们获得锻炼而不断进步的必要形式和重要舞台。然而,现有的这方面的知识、经验、规则等,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悟和体验,这样显然是不够的。依然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化。我们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有:①准备不充分,导致现场发言机会难以确切捕捉;②不懂学术交流与人际交往、感情联络的共生性,往往失去整合学术资源的主动性;③缺乏语言表达技巧,难以引起与会者的共鸣和关注;④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胆怯,失去学习的大好机会,等等。
第二,从正面来看:深受学生欢迎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课程折射出客观的需求。
较高的选课率。自从2006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研究生开设院内选修课《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以来,选课率一直很高,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个专业都在90%以上。也有部分经管学院的学生选修,还有一些学生主动二次选修。而且,同学们高度认同该课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该课程的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研究动态的梳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图书馆、档案馆、网络等资料路径的开发与利用,学术背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论文的选题、构思、行文与文献征引规范,课题项目申报规则,参加学术研讨的基本要求,学术刊物定位、分布与投稿惯例,学位论文的撰写规范等。这些都是日常学术活动中的基本要领和操作规范。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开设三年来,师生反映良好。与此同时,作为众多训育形式中的一种,我们还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专家专题教授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投稿技巧、学术动态把握等重大问题。这些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们更是热烈欢迎,不仅增长了他们的学术兴趣,也实际提高了他们参与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课程后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表现良好。根据学生在后期的学术论文写作包括学位论文写作、科研成果课堂呈现和投稿、学术研讨活动的积极作为等诸多方面和环节,进行综合考核,在经历过以《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育为主体的学术技能训练和科研素质拓展之后,实际的参与能力和呈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最有力的说明是,该课程教育结束后,学生投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命中率也明显提升,而且还有部分学生积极参加了国际或全国性学术研讨活动,并且都争取到了发言、展示的机会。以事后回观和倒叙的眼光来看,研究如何提升文科研究生的学术技能水平和科研素质,的确是一件意义真切和深远的工作。
二、崇高目标:加强文科研究生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的多重意义
实际地解决文科研究生的学术技能欠缺和科研素质低下问题,不仅仅是增长目前的综合素质,提升因对各种学术行为能力的需要,更是建构未来学术品质、度过漫长学术生涯的前提。
第一,引导并切实增进文科研究生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
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是从事研究性工作的重要前提。研究生必须具有可资信赖的科研素质和学术能力,这是他们未来走向学术殿堂的必要准备和基本“体能”。退一步讲,无论将来是否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在研究生阶段,他们都必须掌握真正的学术能力。这是硕士学习阶段所追求的综合技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他们与本科阶段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文科研究生而言,具备高强的学术能力和科研素质,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并非天生,需要后天的训练和教育。一般来说,人们的语言能力往往与天赋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从事学术研究的诸种能力却往往是后天教化和熏陶的结果。只要开展系统而扎实的教育、训练,走入研究生群体的人们往往能够获得学术的拓展和科研的推动。而且,天分好的人,可以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天分稍差的人,也可以获得基本的技能技巧和操作要领,从而渐次增长从事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文科研究生的主要学习手段和成长展示方式,就是不断涌现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品质。正因为如此,他们更需要以语言为中心,通过具体的技能、技巧和规范、规则等,实现自己的学术进步和科研提升,他们更需要系统的学术技能训练和科研素质培育。
第二,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培育高尚的学术品质,拓展强劲的科研能力。
学术品质、科研能力是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育的最高追求。掌握学术技能,增进科研素质,这是浅层次的追求。对于研究生而言,在此基础上,锻造并培植出支撑未来长期人生发展的学术品质和科研能力,才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而且,掌握学术技能,增进科研素质,可以通过教化和熏陶而获得。但是,养成学术品质和科研能力,却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实践、积累,才能逐步达到。
学术成就和科研辉煌起步于基本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育。可以相信,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研究生要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科学研究领域,并力争在奋斗中创造辉煌的学术成就,没有渐次而系统地掌握学术技能,不能切实培育出基本的科研素质,这些崇高的人生追求和学术品位创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朴素的技能训练和素质熏陶,早已成为文科研究生学术人生舞台的起点。
第三,捍卫汉语的语法、逻辑和修辞,培养良好的文风。
语言是展示科研成果和学术品质的工具,必须使用好,掌握学术技能,增进科研素质,还必须首先建立在熟练而规范的语言能力之上。如何呈现科研成果和学术产品,语言成为最主要的工具。这里面就要涉及到语言规范、习惯等,对于我们民族语言汉语而言,还要掌握系统的语法、逻辑和修辞。只有这样,而后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风。
无论是写论文、报项目、作报告、参加学术研讨会,都要使用语言,都要借助语言来传递自己的学术追求和科研成绩。如果缺乏过硬的语言能力,即使有一腔学术热血,满怀科研情怀,也只能烂在脑子中,死在心头里。
文科研究生在使用汉语开展科研中,承担更多的责任。相对于理工科而言,文科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开展科学研究的最基本途径,就是使用语言,用话语和文字展现自己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因此,文科研究生必须在通过语言文字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严格履行汉语规则,培育良好的文风,捍卫汉语的品质和尊严。
三、可行道路:加强文科研究生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上述思想,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找到了对文科研究生开展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的信心。以笔者个人指导的6位研究生为例,除研一学生之外,他们都有论文发表,其中4位学生参加了不同层次的校外学术研讨会,更有其中一位07级研究生在经过训练之后,学术参与能力尤其是论文写作能力提升非常明显。目前,他已经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位居我院所有研究生的发文量的首位。同样是这个学生,被外派参加大型学术研讨会包括全国性研讨会3次,1次大会发言,2次小组发言,并且,2次参会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因而,显示出了令人振奋的学术修养。从笔者所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目前,全院研究生都已经发表了学术论文。其中,在一级期刊发文的有4位,在核心期刊发文的有12位,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3人次,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会4人次,获得各种科研奖励6人次,举办各种学术讲座15人次,8位学生成功申报了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如果从投稿率与发文率的角度看,全院两个专业的二、三年级研究生投稿率已达98%,投稿成功率几乎达到60%。由此,我们愈发体会到,加强文科研究生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是大有可为的。
第一,弄清楚学术行为、科研活动中技能混乱和技术失误的表现方式。
比如,我们常常采取这样的方法,让一系列学术规范、技能方面的具体毛病和问题在课堂上集中爆发,现场比对,即时示范。这些方式方法主要有:讨论发言、现场制作PPT、即时搭建论文框架结构、学生作业文本解剖、范文讲解等。
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解剖,文科研究生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的确不容小觑。如有的人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有的人完成文稿后从来不标示页码,有的人行文不讲格式和规矩、随心所欲,有的人多种层级关系混为一谈,难辨轻重缓急;也有的人根本不懂得文稿的文面基本要求,把学术论文搞成了广告或张贴物,有的人不会撰写内容提要和关键词,有的人不清楚时间、数字、专有名词等的使用规定,如错误地把“十月革命”或“俄国十月革命”写成“苏联十月革命”,有的人不会使用简称,如把少数民族“蒙古族”简化为“蒙族”,把蒙古人民共和国简称为“外蒙古”而不是蒙古;有的人不会使用注释和参考文献,有的人征引混乱,有的人连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都一无所知;有的人不会正确使用信息搜索、采集渠道,有的人连《中国出版年鉴》、各种地方志等工具书都没听说过;有的人从来不使用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或《新华文摘》的目录索引;有的人不会论证项目,要么主题昏暗、中心偏离,要么队伍整合乏力;有的人在学术研讨中表现不佳而痛失良机,要么缩头缩脚,不敢展示自己,要么言辞失当、行止不雅,造成无法弥补的形象损失……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问题既可以存在于日常的素材积累、信息捕捉活动中,也可能存在于论文写作、项目申报,间或学术研讨中。它们对于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和学术品性的危害性,是不言自明的。
正因为如此,可以相信,借助生动的课堂训育,把问题暴露出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增进学生对症下药、治病求人的主动性,使它们能够坦然面对问题,积极求医问药,更可以带来病因分析透彻、治疗对症深入、印象生动深刻的效果。
第二,明晰并逐步革除研究生学术行为、科研活动中的道德错误。
如果说上述所列各种问题和弊端是属于非道德层面的技术性错误或不当的话,学术活动中的道德错误更是必须高度关注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技术性错误或不当充其量是学术能力问题,属于浅层次的,而道德错误则是深层次的,属于思想修养上的问题。对文科研究生进行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训练,必然包含着这一层思想。
众所周知,学术不端、学术违规或学术失范,都是不同形式的道德问题表达。但是,并不是每个研究生从一开始学术活动都明了这个问题的,同样需要训练和教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并不清楚下列行为的“缺德”性: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引用他人学术成果打“擦边球”,请“枪手”代写文章,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搭便车”,一稿多投等。这是危险的,是作为教育者所不能容忍的教育失职。因此,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寻找逐步克服这些错误,培育研究生高尚的学术道德的途径和方式方法,都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学术技能训练和科研素质培育。
要卓有成效地从学术论文写作规范、项目申报惯例、学术交流章法、学位论文写作技能等方面,解决文科研究生的学术修养和能力问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在综合训练的理念中,我们认为,建构一个以《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为主体的学术技能与科研素质教育、训练体系,是最有价值的。其中,继续完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内容体系并推广该课程,是可以立竿见影的举措。在我们学校,完全可以把《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选修课推广成全校范围内的公共选修课,并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其内容体系和教育、训练方法。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对文科研究生的科研素质调查,是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研究对策的可靠保障。比如通过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会、课堂研讨、论文评阅等多种具体的形式,了解他们所存在的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艰难性。
以学位论文预答辩为界限,考察、比对技能、素质训练前后的变化,这是另一种切实可行的反馈式研究法。做对比性研究,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早已是共识。比如,通过《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课程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检查、对比文科研究生的学术技能和科研素质的增长情况,把接收训育前后的技能、素质状况做纵向比较,可以发现新问题,找到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