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黑匣子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初始,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对全球现场演艺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大量剧场关闭、演出和文化节庆活动取消、从业人员失业,伴随疫情袭来的是覆盖全产业链的生存危机。对此,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帮助机构和从业人员渡过难关。业界也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在危机中寻找新的突围之路。
  后疫情时代涌现出很多表面过渡性但实际上极具变革性的机会。这次疫情检验了过去几年现场演艺业创新思变的能力,并引起了对数字化能力、服务能力、艺术/艺术家价值等的一系列反思和评估。从政府管理部门到艺术家个体,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疫情带来的创伤,但把产业的未来塑造得更可持续,更完善已渐渐成为共识。
  后工业时代经济:全球现场演艺产业发展状况
  正如1998年美国学者提出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体验经济满足人的‘体验需求’,它的核心是消费与生产的合一,以消费者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愉悦’‘难忘’‘酷’‘爽’等体验”。作为体验经济核心部分的现场演艺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创造了巨大产值,成为人类“后工业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
  现场演艺业泛指传统的演艺行业和随技术发展催生出的以现场体验为主要消费方式的演艺娱乐产业。据福布斯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球现场演艺产业市场规模已超过45亿美元,这一数据还未包括452亿美元的主题公园产业,两者加起来达到近500亿美元市场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411亿美元的全球电影票房的市值。
  中国市场方面,今年3月,大麦网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报告称,2019年中国演出票房迈入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29%,现场演艺业票房增速赶超电影市场。报告认为,总体来看,2019年中国演出市场蓬勃发展,剧场、演唱会、旅游演出在票房上齐头并进,形成三足鼎立态势。演出票房贡献方面,2019年旅游演出增速最猛,同比上升9.58%,票房收入为73.79亿元,直逼剧场的84.03亿元,演唱会票房收入则为42.59亿元,同比上升6.88%。同时,市场消费结构“年轻化”趋势明显,呈现“低频次、高单价、稳输出”的特征,而“跨城观演”则成为新常态。
  体验经济的寒冬:疫情对全球现场演艺业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大流行给发展迅猛的全球演艺业按下了“暂停键”,产业链各环节遭受重创。以音乐为例,该领域一年的价值大约是300亿美元,根据福布斯今年4月的预计,全球现场音乐演出行业将因疫情遭受超过5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其他领域的损失还有待统计,可以确信,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的继续蔓延,加上2020年冬季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伤口”会越来越大,现场演艺产业这个聚集消费型领域将最早受困,最晚解脱。
  寒潮掠过,全球剧院暂时关闭、节庆、展博览取消或宣布延期、演职人员减薪、停薪甚至解约。
  全球知名演艺场馆和机构宣布暂时关闭的包括: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林肯艺术中心,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德国柏林爱乐乐团等。全球三大艺术节方面,最具知名度的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和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均宣布取消今年艺术节,阿维尼翁将在今年11月的万圣节期间举办一个“艺术周”上演5至6部原定于7月上演的剧目。德国柏林戏剧节将戏剧节转到线上,于5月1日开启为期9天的“线上虚拟戏剧节”,主题是“戏剧与数字化”,首次通过网络向全球观众免费播放本次戏剧节“最值得关注的十部作品”中的六部,每部演出线上保留24小时。其他取消或转为线上举办的国际艺术节还包括:奥地利布雷根茨湖上艺术节、瑞士琉森音乐节、德国拜罗伊特音乐节、美国舞蹈节、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节、罗马尼亚锡比乌艺术节、挪威卑尔根国际艺术节等。全球演艺产业的两大核心区域,纽约百老汇在经历了痛苦挣扎后,于3月12日宣布关闭所有剧院,关闭前共有31部作品在上演。3月16日,伦敦剧院协会和英国剧院协会宣布,从当晚开始,旗下所有成员关门,包括伦敦50家剧院以及全英国近250家剧院。
  此外,演出停摆也引发了就业危机,全球现场娱乐头部品牌太阳马戏娱乐集团关闭了其在拉斯维加斯的所有6个驻演大秀,并进入申请破产程序。世界歌剧演出的殿堂,同时也是全美国预算最高的殿堂级演出艺术机构—大都会歌剧院协会有限公司宣布援用“不可抗力”条款,临时解聘了所有的交响乐团、合唱团及舞台工作人员,削减管理层薪水。
  国内演艺界虽然受益于疫情控制的有效成果,得以从5月开始逐步恢复演艺场馆的限额开放,但30%的上座率限制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演出无法运营,小微演出经纪公司出现解散潮,大型演艺机构以保本为底线,逐步恢复演艺项目。
  走出黑匣子:后疫情时代行业转变的趋势与个案分析
  根据世卫组织和医学界专家的预测,人类受新冠病毒的影响可能要持续到2025年。未来,限制社交距离的社会经济运营模式将成为常态,这也许将永久改变现场演艺以及广泛的艺术市场,一段新的叙事要怎么开始?此处可引用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针对新冠疫情危机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发表的个人观点:在即将面对的最好的和最坏的可能性之间,渴望生存的本能與愿望将带领人们寻找新的方案和出路。疫情迫使在场演艺走出黑匣子,从现场走向线上成为趋势。
  趋势一:基于影像版权的线上播映
  现场演艺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影像技术、数字化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冲击与影响。作为表演艺术中最古老的一种门类,现场演艺作品本身很难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形成固化的版权产品,这一特性大大提高了现场演艺的复制成本,作为一门生意,这是致命的缺陷。为此,全球的行业人都在尝试突破这个短板,疫情的到来无疑是对现场演艺影像版权化进程的一次助推。
  借助流媒体平台,音乐的线上传播已经发展了近20年,柏林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国国家大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交响乐团等众多音乐团体在其官网上开放了过往音乐会的音视频资源。出于对版权的保护和对疫情禁令期的观望,大多采取了限期免费的方式。   而戏剧、歌剧、音乐剧和舞蹈方面,受限于视听观摩的综合需求,疫情前的线上传播不及音乐广泛。疫情袭来,多年前早有高清影像发展布局的英国国家剧院、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马上凸显了其内容优势, NT Live系列和The MET: Live in HD高清舞台剧和歌剧资源均在线上限免播映,以飨观众。相似的例子还有英国皇家歌剧院的高清系列、疫情前就为跨界合作诞生的“马林斯基现场”系列;为探索和新技术结合的舞台呈现—BBC VR频道中的舞蹈演出资源等。英国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沙德勒之井剧院,德国邵宾纳剧院、法国法兰西喜剧院、奥德翁剧院,德国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荷兰国家歌剧院、一直经营俄罗斯话剧、音乐剧影像的品牌俄罗斯高清舞台影像、中国国家大剧院、澳大利亚芭蕾舞团、日本东京交响乐团等众多知名机构都在开放资源的行列,其中部分资源中国观众可以通过腾讯艺术频道、优酷等国内流媒体平台同步观赏。
  趋势二:力求现场感的演出直播
  在疫情影响下,线上演艺娱乐领域得到了短期爆发式发展,音乐直播、云艺术节等都线上演唱会的模式提供了演出的新方式与形式。
  “四海聚一家”:多点联合直播
  由美国歌手Lady Gaga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公益组织全球公民一起,发起“四海聚一家(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慈善音樂会,以支持抗疫。保罗·麦卡特尼、安德烈·波切利、艾尔顿·约翰以及中国钢琴家郎朗都将参与其中。音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共募得1.279亿美元善款。
  中国版多点联合直播是由高晓松发起策划的“相信未来”在线义演,由130余组音乐人参演,以“对抗焦虑,回归日常”为主基调,节目形式包含流行、摇滚、民谣、古典等多种音乐形态。在首场直播中,白岩松、汪涵、华少3位主持人分别在北京、杭州、长沙三地连线“云主持”,王菲、周迅、陈伟霆、郎朗等32组音乐人则在家里、工作室、录音棚,甚至是室外进行表演。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几十名成员身处各地,在线共同表演了《流浪的小行星圆舞曲》。总共4场演出中,累计直播在线观看人次达4.4亿,为演出业线上发展带来了有益的探索和启发。
  云上的现场:直播空场演出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空无一人的米兰大教堂进行的直播音乐会为空场直播开启了新的模式探索。因为疫情,600多年历史的米兰大教堂被迫关闭,现场空无一人,只有波切利和管风琴演奏师通过镜头将天籁般的音乐和静默的教堂场景向全世界观众展现,抚慰了挣扎在疫情痛苦中的世人心灵。
  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空场直播演出当属TME live系列,4月至今已举办杨丞琳、《想见你》OST、刘若英、A-Lin、花泽香菜、萧煌奇、袁娅维、五月天等10场线上音乐会/演唱会,这些线上演出都依照音乐人各自的风格与表达拟定主题,并保证了足够的高品质与专业度。
  5月31日,TME live五月天的《突然好想见到你》线上演唱会有超过3500万人在线观看直播,成为了五月天成团以来,最多人同时参加的一场演唱会。歌手还与观众以隔空合唱的形式共同演绎了《突然好想你》。
  趋势三:与游戏深度融合的虚拟演艺
  世界知名游戏公司Epic在疫情期间举办了一场游戏内线上直播音乐会“堡垒之夜”演唱会,美国饶舌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以一个“巨人”的形象出现在《堡垒之夜》世界当中,而Epic也直接将整个游戏世界调整成了这场“特殊”演唱会的舞台。这种“异象”自然吸引了无数玩家的围观,共有1230万名《堡垒之夜》玩家观看了本场演出。而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YouTube上的相关视频内容点击量也快速达到数千万。这场演唱会迅速成为演艺与游戏跨界融合的经典案例,引起业界的热议。一方面新冠疫情凸显了基于聚集的现场娱乐的单一性和脆弱性,但事前录制转线上放映的现场感折损,是很明显的缺陷,基于游戏引擎打造的可以共享和社交的虚拟场景对此有弥补,强大的实时渲染功能可以为线上音乐会、虚拟电影院、虚拟剧场等现场娱乐提供极其逼真的线上开发支持。当然这些核心技术也可以脱离游戏场景或者虚拟现实场景,而用所有演出者和参与者的虚拟形象去叠加真实场景,从技术为未来演艺的场景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另一方面,拥抱虚拟现实技术融入游戏形态固然能给发展受限的现场演艺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但从长远看,以现场体验为特征的演艺也将彻底沦为虚拟现实产业的配角,对现场演艺带来致命的终结一击。
  写在最后的思考
  从疫情初爆发至今的半年间,总的来说,现场演艺界涌现出很多表面过渡性但实际上极具变革性的机会。如果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来分析,大致可以看到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在内容形态方面。受到社交距离管控的限制,现场演艺不得不做出从“在现场”到“在线场”的选择。传播渠道的改变催生内容形态的变革,云上播出的演出必须有剧场观摩“一镜到底”的流畅,又要有符合视频观看的多视角观感。云上的多点直播更像一台综艺节目,需要高速网络和视频编辑系统的强大支撑才能保证音画面的流畅和高质。
  二是在推广传播方式方面。线上传播无论是直播还是资料点映,都为在场演艺带来更多受众影响力的想象空间。虽然没有了现场观众与演员的互动,但网络特有的点赞、弹幕和票选成为了新的交流方式。线上播映开启了一个更大的入口,为原先因票价和时空限制无法到场人群创造了观演机会。
  三是在营收模式方面。目前,大量知名演艺团体或节展在线上推出的演出基本为免费,少部分付费点映剧目收费远低于剧场票价,远未达到盈亏平衡。以募款为目标的直播音乐会或综艺演出具有很大的主题特殊性,无法被复制到稳定的商业运营层面。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演艺机构的内容播映除了其自媒体端口,更大的传播力产生在拥有更多用户的流媒体平台。内容提供方与流媒体平台的分账已经成为线上演出的新营收模式。
  四是在人力资源构成方面。行业的转型发展需要新的人才支撑。完全可以预见的是,在现场演艺向线上发展的过程中,影视拍摄和制作、互联网营销、游戏开发和虚拟现实技术人才将不断充实到传统演艺行业,成为新型产品的创造者,同时也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总之,这次疫情检验了过去几年现场演艺业创新思变的能力,并引起了对数字化能力、服务能力、艺术/艺术家价值等的一系列反思和评估。从政府管理部门到艺术家个体,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凯恩斯主义经济模式”的影响,很可能还是有最好的和最坏的并存,但把产业的未来塑造得更可持续,更完善已渐渐成为共识。
  作者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党总支书记
其他文献
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于2019年10月26日至11月12日在福州成功举办,主题为“追梦新时代 经典共传承”。30台参演剧目展现了“三并举”的重要方针,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戏剧创作的整体面貌,包括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评剧《藏地彩虹》等19部现代戏;淮剧《武训先生》
期刊
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音乐家们和乐迷们共同找到了用音乐纾解心中郁闷的最佳方式。音乐,这一世界上唯一超越时间、超越地域的语言,在这个世界最阴暗的时刻,用她最温暖、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出力量和坚强,安慰着每一个角落里柔软的心灵。  2020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验。新型冠状病毒猝不及防地打乱了所有人的新年计划,街道上冷冷清清,商场停业,曾经让我们习以为常并倍感亲切的剧场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一种发
期刊
2008年秋至2016年底我回到上海,从艺术教育工作,逐步转入美术馆行业。也正是这段时期,亲身经历了民营美术馆在上海发展热潮。民营美术馆是个新生事物,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产生如此繁荣的民营美术馆景象,甚至某些方面民营美术馆超越公立美术馆,对年轻一代更具有影响力。我们不禁要思索是什么动力让民营美术馆井喷式的发展;民营美术馆对上海的艺术发展产生的作用;民营美术馆在发展阶段中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未
期刊
将高清戏剧现场作为戏剧的跨媒介创作和传播形式,也是舞台戏剧适应新时代新市场的新举措。但就中国戏曲现状来说,其影视化的创作和传播还停留在一个较为传统的阶段,除戏曲电影外,更多院团只是单纯的将院线、网络等渠道作为传播媒介,尽管在拍摄和制作上融入了新技术,却没有形成相适应的、足以指导创作的新美学理论。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在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书法、摄影等领域积极创作,一时
期刊
画家以图像说话,用图像表达。图像的抽象与具象不是一个绘画的形式问题,而是怎样去看待世界的问题。画家申凡的绘画艺术在抽象形式上求简、求朴,不断创新,而在抽象内容上则越益哲思化和玄学化,从而力求在“大道至简”的层次上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审美虽然是主观的,每个人对美的认识都有差异,但是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却又包含了某种共同的内容,这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康德因此说艺术是“通过自由而产生的成品”。 当然这
期刊
文化是从土壤中生发出来的,不是牵强附会,不是臆造出来的。求真务实,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才能让文化和旅游相得益彰。  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重庆的旅游演艺已经处于全面“试水”状态。在对渝东南旅游演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亮点,不少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本文将以渝东南旅游演艺为例,谈一谈旅游演艺的文化规律。  从社会发展来看,中国的旅游演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广大游客从浅层观光到更高
期刊
奏响时代最强音,谱写时代新华章。2021年,在迎接和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上海文艺界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积极担当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推出了一大批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舞台新创作品,种类涵盖音乐、舞蹈、话剧、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多层次、多维度、多面向地展示了上海红色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在音乐与舞蹈方面,部分新作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下,已完成试首演,并将继续打磨提高,以期
期刊
本专题为海派人物专题,载史是为人类文明之记錄。在载籍之前,太古茫茫,纵有人事,亦渺不可循。因而,点滴记录不仅有意义,不仅是为情怀之事,更是有必要,是述史明志。史料有实物遗存,有书画流传,有著作颂传。本专题呈现有民国时期海派人物的追溯,有对前辈大师与先生的缅怀,也有当代的人物从这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案例中,我们得以明晓海派的精神一直在延续人,对大时代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无问中西,很多时候,人性的闪光点
期刊
—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装置艺术为例  参与,在词典里被表述为以第二方或者第三方的身份加入,融入到某件事情中。而第三方的性质是:合作,但保持独立。  在当代艺术生态中,大型沉浸式装置占据着越来越耀眼的位置,它既非VR情境对于感知的机械式复现,也不构建沉浸式戏剧的行动式参与,更不似传统视觉艺术的意识沉浸那般,需依赖于观者的想象力与错觉。沉浸式装置呈现出对空间与肉身的重构,在艺术浸入空间,肉身浸入艺术
期刊
“随意”是把书写当成日常生活,则临帖没有终止的一天,计划是一生的计划,项目是一生的项目,写了,即使“无深度不圆转”,也不存在“不行”。“随意的书法”展,在这一点上,做了一个“不合时宜”的表率。  写字的人  写字和书法的区别,也自然的给写字的人之间画了一条鸿沟。考察历史和文字史书法史,写字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仓颉造字、史籀作大篆、李斯改小篆,程邈化篆为隶,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记事的简易,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