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O POLITICS JUST FOOT-BALL”。在德国足球世界杯赛期间,美国一位球迷打出了这样的标语。让足球远离政治,应该是广大球迷的共同心声,但世界杯真的能与政治拉开距离吗?在1986年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队对阵英格兰队时挥出“上帝之手”的马拉多纳,后来回忆说:“赛前采访时,我们当然说足球和政治无关,但我们脑子里想的都是复仇,为那些在马岛死去的阿根廷小伙子复仇。”1982年阿恨廷与英国之间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兰克群岛)发生战争,阿根廷战败——既然参赛的都是国家队,既然球员们都是为国家荣誉而战,就不可能杜绝政治的影响。
中东:世界杯没能阻止战火
本届世界杯开赛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英国《卫报》撰文时称:“世界杯让联合国嫉妒”。安南当然是在赞许而不是嫉妒,他巴不得世界杯为全球和平再多作些贡献。让安南焦头烂额的中东巴以双方各派,随即作出姿态,表示愿意在世界杯期间停火看球。
但是,正在安南窃喜、世界杯赛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中东的年轻人并没有如约坐在电视机前,而是上了战场。2006年6月25日凌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军事派别“卡桑旅”、人民抵抗委员会和“伊斯兰军”三个武装组织成员,通过地道对加沙地带南部的一个以军哨所发动袭击,结果是三名以军士兵死广,一名以军士兵失踪。以色列随后展开报复性的“夏雨”行动:坦克开进加沙,飞机轰炸巴内政部大楼,军队闯入拉姆安拉逮捕了包括巴勒斯坦副总理在内的64名高官。巴以双方的恩怨由来已久,近来因为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取得执政地位,双方更是势如水火,即使借着世界杯已经挂起了和平幌子,还是忍不住你来我往互掐了一番。
塞黑:一支球队代表两个国家的悲哀
本届世界杯共32支参赛球队,却代表了33个国家。为世界杯历史创造出这一纪录的功臣,是塞黑队。这一支队伍代表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国家,而这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他们开始世界杯集训的当天:5月21日,黑山全民公决通过独立决定。
塞黑的分裂,代表着“南斯拉夫”正式成为历史名词。从1991年开始,前南斯拉夫的成员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由于穆族和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同年,在全民公决后,塞尔维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不断分裂的局面刺激了民族主义者,南联盟内部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急时分裂出去,最终导致科索沃战争。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最终,两国连松散的国家共同体都不愿再维持下去,于是出现了塞黑队在世界杯上的尴尬境遇,国家形势的剧烈演变导致塞黑队斗志全无,曾经驰骋世界赛场的“欧洲巴西队”最终以惨败收场。
澳大利亚与日本:围城困境
本届世界杯上澳大利亚队进入十六强后,被很多亚洲媒体认为是亚洲的胜利,因为在世界杯结束之后,澳大利亚队将成为亚足联的一员。亚洲媒体在尽情分享澳大利亚的荣誉,这种现象说明,澳大利亚成功地从—个角度融入了亚洲,而融入亚洲,恰恰是澳大利亚近些年来的外交重点。
1996年霍华德政府执政以后,奉行融入亚洲的政策。面对东南亚国家摆脱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振兴,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霍华德政府将对外政策明确调整到“亚洲优先”。霍华德在去年2月1日访问新加坡时也专门强调了这一点。他说,澳大利亚占支配地位的利益在亚洲,亚洲是澳大利亚赖以生存的地区。去年12月10日,澳大利亚在最后一刻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东亚峰会成员。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澳大利亚想融入亚洲,日本却整天憋着劲儿要撬门出去——脱亚入欧。日本总是宣称自己是亚洲的一员,心里却以自己是西方世界的成员自居,对亚洲若即若离。日本既想借亚洲的肩膀跳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但又不旨在历史问题上给亚洲人民一个交代。这种心态决定了日本在外交上只能继续游离在西方与亚洲之间。
同样,日本足球队一心要融入拉丁技术流,以“亚洲的小巴西”自居,却在世界杯上难有上佳表现。澳大利亚队和日本队在本届世界杯上有一次经典交锋:澳大利亚在0:1落后的情况下,在最后八分钟连进三球,不知这是否意味着“亚洲”足球的胜利。
伊朗:绿茵约会不再
1998年的世界杯赛上,有个动人的足球泯恩仇的故事两大宿敌美国队与伊朗队在里昂的对阵,被誉为是“历史性的绿茵约会”。伊朗队在2:1战胙美国队后,主教练塔勒主动与美国人握手。他说:“这是一场非常特殊的比赛。出许我们确实为两国人民的接近做了事情。我要把这种感觉留下。”之后,伊朗足球队顺利访美,打破了美伊外交的冰山。然而两国间这种美妙的感觉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9·11事件的发生,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开始空前强硬,把伊朗列为可能的打击目标。面对伊拉克的变化,极其、非常、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伊朗终于迈上了寻找终极安全的道路——发展核能力。由此导致引发国际形势动荡的伊朗核问题,将所有的大国都卷了进去:
去年2月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对伊朗核查五次,双方都认为合作比较顺利,核查人员表示核查结果不能证明伊朗有违规行为。然而,去年8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份报告披露了核查人员在对德黑兰以南320公里处的纳坦兹新建核设施进行核查时,发现了浓缩铀痕迹。美国对此大做文章,从而使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产生了怀疑。这也许是原来立场温和的国家如法、德转而支持对伊朗下“最后通牒”的重要原因。经过反复谈判,国际社会和伊朗至今(至本文发稿时)仍然没有达成有效共识。
伊朗总统内贾德在世界杯期间放出了一个温和的气球,宣称要到德国现场观看有伊朗队参加的十六强比赛。可惜的是,伊朗队未能在小组赛中杀出重围进入十六强,又一次可能的“绿茵外交”夭折了。
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世界杯或许正是全球化的最成功范例,即使如此,足球也准与政治撇清关系。
八面来风
随着法国队和意大利队争冠结束,本届世界杯终于曲终人散。中国队未能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让全球炎黄子孙倍感失望与痛心。国际足协早已公开确认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但中国足球离世界水平委实差距太远,这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香港《文汇报》《世杯曲终人散 中国足球堪思考》
早在世界杯之前,人们就预料到了塞黑队在国家分裂之后,场上的球员们代表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拼搏,可悲的是,人们没有预料到这支队伍竟会如此不中用。输给荷兰,输给阿根廷,输给科特迪瓦,他们甚至连足球场上基本的斗志都输掉了。人们本来还对这支欧洲最早出线的传统强队抱有很大期待,希望他们能在死亡小组中兴风作浪一把,但事实上也许他们的球员所想的只是快点回国去分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最失败的球队塞尔维亚和黑山》
虽然伊朗核问题处于国际解决的关键阶段,伊朗总统内贾德依然抽身亲自为球队送行,并且承诺如果伊朗队顺利打入第二轮,自己无论如何都会挤出时间、排除签证困难前去观战。伊朗队员还亲手把一件“24号”球衣交给总统。
——《半月谈》《看“世界杯”搅动世界》
击我说受够了政治,但足球也常常是另一种形式的政治。如果巴两今年能六捧世界杯,总统卢拉将成为该国10月选举的最大热门,成为这个世界杯至上的国度的荣耀。
——《纽约时报》《超越足球的世界杯:绿茵场上的全球对话》
中东:世界杯没能阻止战火
本届世界杯开赛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英国《卫报》撰文时称:“世界杯让联合国嫉妒”。安南当然是在赞许而不是嫉妒,他巴不得世界杯为全球和平再多作些贡献。让安南焦头烂额的中东巴以双方各派,随即作出姿态,表示愿意在世界杯期间停火看球。
但是,正在安南窃喜、世界杯赛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中东的年轻人并没有如约坐在电视机前,而是上了战场。2006年6月25日凌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军事派别“卡桑旅”、人民抵抗委员会和“伊斯兰军”三个武装组织成员,通过地道对加沙地带南部的一个以军哨所发动袭击,结果是三名以军士兵死广,一名以军士兵失踪。以色列随后展开报复性的“夏雨”行动:坦克开进加沙,飞机轰炸巴内政部大楼,军队闯入拉姆安拉逮捕了包括巴勒斯坦副总理在内的64名高官。巴以双方的恩怨由来已久,近来因为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取得执政地位,双方更是势如水火,即使借着世界杯已经挂起了和平幌子,还是忍不住你来我往互掐了一番。
塞黑:一支球队代表两个国家的悲哀
本届世界杯共32支参赛球队,却代表了33个国家。为世界杯历史创造出这一纪录的功臣,是塞黑队。这一支队伍代表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国家,而这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他们开始世界杯集训的当天:5月21日,黑山全民公决通过独立决定。
塞黑的分裂,代表着“南斯拉夫”正式成为历史名词。从1991年开始,前南斯拉夫的成员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由于穆族和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同年,在全民公决后,塞尔维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不断分裂的局面刺激了民族主义者,南联盟内部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急时分裂出去,最终导致科索沃战争。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最终,两国连松散的国家共同体都不愿再维持下去,于是出现了塞黑队在世界杯上的尴尬境遇,国家形势的剧烈演变导致塞黑队斗志全无,曾经驰骋世界赛场的“欧洲巴西队”最终以惨败收场。
澳大利亚与日本:围城困境
本届世界杯上澳大利亚队进入十六强后,被很多亚洲媒体认为是亚洲的胜利,因为在世界杯结束之后,澳大利亚队将成为亚足联的一员。亚洲媒体在尽情分享澳大利亚的荣誉,这种现象说明,澳大利亚成功地从—个角度融入了亚洲,而融入亚洲,恰恰是澳大利亚近些年来的外交重点。
1996年霍华德政府执政以后,奉行融入亚洲的政策。面对东南亚国家摆脱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振兴,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霍华德政府将对外政策明确调整到“亚洲优先”。霍华德在去年2月1日访问新加坡时也专门强调了这一点。他说,澳大利亚占支配地位的利益在亚洲,亚洲是澳大利亚赖以生存的地区。去年12月10日,澳大利亚在最后一刻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东亚峰会成员。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澳大利亚想融入亚洲,日本却整天憋着劲儿要撬门出去——脱亚入欧。日本总是宣称自己是亚洲的一员,心里却以自己是西方世界的成员自居,对亚洲若即若离。日本既想借亚洲的肩膀跳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但又不旨在历史问题上给亚洲人民一个交代。这种心态决定了日本在外交上只能继续游离在西方与亚洲之间。
同样,日本足球队一心要融入拉丁技术流,以“亚洲的小巴西”自居,却在世界杯上难有上佳表现。澳大利亚队和日本队在本届世界杯上有一次经典交锋:澳大利亚在0:1落后的情况下,在最后八分钟连进三球,不知这是否意味着“亚洲”足球的胜利。
伊朗:绿茵约会不再
1998年的世界杯赛上,有个动人的足球泯恩仇的故事两大宿敌美国队与伊朗队在里昂的对阵,被誉为是“历史性的绿茵约会”。伊朗队在2:1战胙美国队后,主教练塔勒主动与美国人握手。他说:“这是一场非常特殊的比赛。出许我们确实为两国人民的接近做了事情。我要把这种感觉留下。”之后,伊朗足球队顺利访美,打破了美伊外交的冰山。然而两国间这种美妙的感觉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9·11事件的发生,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开始空前强硬,把伊朗列为可能的打击目标。面对伊拉克的变化,极其、非常、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伊朗终于迈上了寻找终极安全的道路——发展核能力。由此导致引发国际形势动荡的伊朗核问题,将所有的大国都卷了进去:
去年2月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对伊朗核查五次,双方都认为合作比较顺利,核查人员表示核查结果不能证明伊朗有违规行为。然而,去年8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份报告披露了核查人员在对德黑兰以南320公里处的纳坦兹新建核设施进行核查时,发现了浓缩铀痕迹。美国对此大做文章,从而使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产生了怀疑。这也许是原来立场温和的国家如法、德转而支持对伊朗下“最后通牒”的重要原因。经过反复谈判,国际社会和伊朗至今(至本文发稿时)仍然没有达成有效共识。
伊朗总统内贾德在世界杯期间放出了一个温和的气球,宣称要到德国现场观看有伊朗队参加的十六强比赛。可惜的是,伊朗队未能在小组赛中杀出重围进入十六强,又一次可能的“绿茵外交”夭折了。
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世界杯或许正是全球化的最成功范例,即使如此,足球也准与政治撇清关系。
八面来风
随着法国队和意大利队争冠结束,本届世界杯终于曲终人散。中国队未能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让全球炎黄子孙倍感失望与痛心。国际足协早已公开确认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但中国足球离世界水平委实差距太远,这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香港《文汇报》《世杯曲终人散 中国足球堪思考》
早在世界杯之前,人们就预料到了塞黑队在国家分裂之后,场上的球员们代表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拼搏,可悲的是,人们没有预料到这支队伍竟会如此不中用。输给荷兰,输给阿根廷,输给科特迪瓦,他们甚至连足球场上基本的斗志都输掉了。人们本来还对这支欧洲最早出线的传统强队抱有很大期待,希望他们能在死亡小组中兴风作浪一把,但事实上也许他们的球员所想的只是快点回国去分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最失败的球队塞尔维亚和黑山》
虽然伊朗核问题处于国际解决的关键阶段,伊朗总统内贾德依然抽身亲自为球队送行,并且承诺如果伊朗队顺利打入第二轮,自己无论如何都会挤出时间、排除签证困难前去观战。伊朗队员还亲手把一件“24号”球衣交给总统。
——《半月谈》《看“世界杯”搅动世界》
击我说受够了政治,但足球也常常是另一种形式的政治。如果巴两今年能六捧世界杯,总统卢拉将成为该国10月选举的最大热门,成为这个世界杯至上的国度的荣耀。
——《纽约时报》《超越足球的世界杯:绿茵场上的全球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