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本名赵磊,目前是南京大学生物专业的研究生。01年开始从事科幻写作,当年发表首作《天火事件》,至今于《世界科幻博览》、《科幻世界》、《科幻大王》、《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科幻、奇幻、游戏小说二十余万字。作品风格多样,语言老练,视野开阔,尤其擅长严密逻辑性,科学功底扎实,而不枯燥,对故事把握能力强。主要作品有《天火事件》、《背面天堂》、《水鑫日》、《撬动世界的哈林达姆》、《无名氏》等。
陈楸帆(以下简称“楸”):其实在看到这一期的《看不见的门》时,我还是有点吃惊的,因为这种风格不像是你以往的语言风格,是否有意做些新的尝试?
七月(以下简称“七”):确实和以前的作文感觉差异很大。最近一直在看美剧。所以想了很多。过去我一直关心的是技术内核的世界设定,对故事和悬念设计一直没有太多的考虑。所以现在在设法加强故事性和悬念——这可能和国内现在的科幻读者中的主流阅读喜好不太一样,我也不能确定尝试成功与否,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尝试是必须进行的,否则我们就会因为既有读者的单向选择而在科幻上越走越窄。
楸:你也算是少年成名了,谈谈当时写作第一篇小说时的想法?
七:少年成名?我这样也算成名的话,成名的是不是太多了点?韩寒不是算成仙了……我的第一篇科幻小说是说我写的呢,还是我发表的呢?关于我开始写科幻的原因,其实不是很上得了台面,所以我决定八卦长一点儿。那时候我高三,正是老考模拟考试的时候。那年头正好是《如果记忆可以移植》的后一年,所以市里的语文模拟考试题目是《假如人可以活到一千两百岁》。一般来说,我作文得分都在四十五到五十之间,结果那次才得了三十六分,也就是刚刚及格。这样的结果让我出离愤怒。于是我决定做出这么一个证明:不是我不会写科幻,而是市里语文老师不懂科幻。于是在整个高三下学期的理科课上,我都在写科幻小说(高中同学不要学!),这样有两个结果:一是,填志愿的时候报了南京大学没敢报清华;二是,在经历了半年,大约十多篇小说退稿之后,第一篇直接来自某经典物理考题的科幻小说发表了。
楸:之后就一直写下去了,没有间断过?是什么促使你坚持下去的?
七:没有大的间断,只有考研期间没有怎么动过笔。很实际的说,之所以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奢侈的用钱习惯,虽然稿费不多,但是对一个还在上大学的人来说,一年几千到一两万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不过必须承认另一个原因是对头脑的想象世界表达的欲望。
楸:你的专业是生物,但其实你写得最多的是“Cyberpunk”风格,有什么特殊的偏好吗?
七:这个问题吗,就好像大刘从来不写CYBER题材的东西一样。人对自己了解多的东西有一种审美上的间离:你反而不太能感觉到其中的美在哪里,你已经把它分得太细,感性的认识相对弱化了。在风格倾向上,我确实非常喜欢赛博朋克,它架构世界的方式和表现手法都让我敬仰;它对工业的反思深度也远远超越了过去的反乌托邦,更不是主流文学泛滥的农村小说可以企及的。我一直认为,科幻小说需要的审视和超越不仅是技术性,更是道德和世界结构上的。道德和人性要随着技术世界的发展而前进,对现在完成超越,而不是用现在眼光来呻吟和叹息未来。
楸:你最喜欢的国内外作家?
七:我很少说“最”喜欢这种话。国内喜欢的不多,凌晨、韩松、潘海天这些人产量不高,但是——出手就是精品,我很喜欢。应该说,国内作者并没有用作品完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量和质都很难支撑起大师的身份来。而国外的大师实在太多让我叹服的。阿西莫夫不用说,威廉·吉布森这个创造赛博朋克的宗师自然是要上榜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写出像阿尔弗雷德·贝斯特那样拥有华丽想象,以精美细节搭构完成未来的作品,而对于特德·姜只有叹服——居然能把小说写得这么漂亮。既然问题没有限制在科幻作家上,那么我想填上这些人:国内的余华,王小波,国外的博尔赫斯,卡夫卡以及马尔克斯。
楸:听说在编辑圈里你有一个美名叫“编辑杀手”,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七:这个问题应该让盼盼同学、说书人同学以及乐乐同学等我的责编们来回答……不过为了避免他们把我打死,我还是自己招供吧。除开可怕的错别字,我给的稿子向来保持着奇异的语法错误和怪异的用语习惯——还不是那种很容易修改的语法错误,而是似是而非,非中式,非西式,非口语,非书面的诡异文法——编辑们有时候不得不重新整理意思来写句子,而这样的改后句子偏偏在文中又显得格外累赘和不和谐。一般来说,我的中篇校稿时间足以校完一份别人的长篇……本人在此向我的所有责编表示最大的歉意……
楸:这跟你的写作速度是否有关系,但是近期似乎你的产量有所下降啊,有什么原因吗?
七:研究生实验很忙。不过产量没有明显下降——我在写奇幻。
楸:在学业和写作之间,你是怎么处理两者的关系的?
七:没什么好处理的,实验抓紧做,做完、玩够了就写东西。这是不可能有什么可以选择的。
楸:你以后想走一条纯学术研究的道路吗?还是有其他考虑,在写作方面的野心呢?
七:都没有……科学研究的含辛茹苦和寂寞,是很难为外人道的。我多半不会一直走这条路。至于写作,如果你爱一个东西,最好不要把它当做赖以为生的专业,生活的艰辛会毁灭这种感觉的。
楸:经历了05年的爆发后,06年的幻想文学明显显示出透支炒作之后的市场疲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七:……这个问题……我还是宁可去回答宇宙大爆炸的第一毫秒发生了什么,或者预测红移会不会转向蓝移,或者人性是什么……
楸:我觉得在你很多篇小说里其实写的是一个事情,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你自己有没有发觉呢?
七:这个问题吗,哈哈哈,天上好像飞过一只麻雀呀……还是认真回答。我有审视自己作品的习惯,很多写的当时没有意识到的东西都在事后被发现了。的确很多东西都在讨论关于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本人的表达能力并不算好,所以这种潜欲望就在作品里体现了出来。就好像吕秀才写武侠,里面吕落第夺命判官笔天下无敌一般。(没看过《武林外传》自己补课去。)
楸:听说你的女朋友妲拉也是圈内著名的美女作者呢,可否透露一下你们的感情生活现状?
七:哈哈哈……还问还问?八卦男拖出去打,八卦女出门右转自挂东南枝。
楸:你们会在写作上互相帮助互相激发吗?
七:她是广大受压迫的责编的救星——很多责编许愿请她吃大餐,让她帮忙做我稿子的一校。我们经常相互压迫,叫对方赶稿子……另外,今年妲拉发表的《伯利恒之星》(顺便诉苦,原名叫《他与他的故事》,多好的篇名啊!编辑非要改成这么个名字……)的世界设定是我完成的,而我发表在《九州幻想》上的《撬动世界的哈林达姆》是妲拉给我梳理的文字,修改语言,还完成了结尾那段歌词。
楸:近期还有什么比较大的创作计划呢?
七:有啊有啊。跟大角同学许了愿说参加蒸汽九州,不过在那之前要先完成手上这部二十多万字的太空歌剧型的长篇。这是本人第一篇真正的长篇,所以到底会怎么样还说不清。另外有一个奇幻的单元剧一直慢悠悠,半年写一集地进行,这东西我想学学日本的动漫风格,比如《钢之炼金术士》、《虫师》等。
楸:最后请对我们杂志的读者们说一句话吧。
七:气氛好凝重啊……嗯!今天大年初一呀!大家过年好啊!……啥?登出来的时候都过了几个月啦?……希望大家都找到自己喜欢的好科幻小说。记住!每个月一定要去杂志摊买本《世界科幻博览》啊!千万不要一家没有就放弃啊!
陈楸帆(以下简称“楸”):其实在看到这一期的《看不见的门》时,我还是有点吃惊的,因为这种风格不像是你以往的语言风格,是否有意做些新的尝试?
七月(以下简称“七”):确实和以前的作文感觉差异很大。最近一直在看美剧。所以想了很多。过去我一直关心的是技术内核的世界设定,对故事和悬念设计一直没有太多的考虑。所以现在在设法加强故事性和悬念——这可能和国内现在的科幻读者中的主流阅读喜好不太一样,我也不能确定尝试成功与否,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尝试是必须进行的,否则我们就会因为既有读者的单向选择而在科幻上越走越窄。
楸:你也算是少年成名了,谈谈当时写作第一篇小说时的想法?
七:少年成名?我这样也算成名的话,成名的是不是太多了点?韩寒不是算成仙了……我的第一篇科幻小说是说我写的呢,还是我发表的呢?关于我开始写科幻的原因,其实不是很上得了台面,所以我决定八卦长一点儿。那时候我高三,正是老考模拟考试的时候。那年头正好是《如果记忆可以移植》的后一年,所以市里的语文模拟考试题目是《假如人可以活到一千两百岁》。一般来说,我作文得分都在四十五到五十之间,结果那次才得了三十六分,也就是刚刚及格。这样的结果让我出离愤怒。于是我决定做出这么一个证明:不是我不会写科幻,而是市里语文老师不懂科幻。于是在整个高三下学期的理科课上,我都在写科幻小说(高中同学不要学!),这样有两个结果:一是,填志愿的时候报了南京大学没敢报清华;二是,在经历了半年,大约十多篇小说退稿之后,第一篇直接来自某经典物理考题的科幻小说发表了。
楸:之后就一直写下去了,没有间断过?是什么促使你坚持下去的?
七:没有大的间断,只有考研期间没有怎么动过笔。很实际的说,之所以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奢侈的用钱习惯,虽然稿费不多,但是对一个还在上大学的人来说,一年几千到一两万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不过必须承认另一个原因是对头脑的想象世界表达的欲望。
楸:你的专业是生物,但其实你写得最多的是“Cyberpunk”风格,有什么特殊的偏好吗?
七:这个问题吗,就好像大刘从来不写CYBER题材的东西一样。人对自己了解多的东西有一种审美上的间离:你反而不太能感觉到其中的美在哪里,你已经把它分得太细,感性的认识相对弱化了。在风格倾向上,我确实非常喜欢赛博朋克,它架构世界的方式和表现手法都让我敬仰;它对工业的反思深度也远远超越了过去的反乌托邦,更不是主流文学泛滥的农村小说可以企及的。我一直认为,科幻小说需要的审视和超越不仅是技术性,更是道德和世界结构上的。道德和人性要随着技术世界的发展而前进,对现在完成超越,而不是用现在眼光来呻吟和叹息未来。
楸:你最喜欢的国内外作家?
七:我很少说“最”喜欢这种话。国内喜欢的不多,凌晨、韩松、潘海天这些人产量不高,但是——出手就是精品,我很喜欢。应该说,国内作者并没有用作品完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量和质都很难支撑起大师的身份来。而国外的大师实在太多让我叹服的。阿西莫夫不用说,威廉·吉布森这个创造赛博朋克的宗师自然是要上榜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写出像阿尔弗雷德·贝斯特那样拥有华丽想象,以精美细节搭构完成未来的作品,而对于特德·姜只有叹服——居然能把小说写得这么漂亮。既然问题没有限制在科幻作家上,那么我想填上这些人:国内的余华,王小波,国外的博尔赫斯,卡夫卡以及马尔克斯。
楸:听说在编辑圈里你有一个美名叫“编辑杀手”,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七:这个问题应该让盼盼同学、说书人同学以及乐乐同学等我的责编们来回答……不过为了避免他们把我打死,我还是自己招供吧。除开可怕的错别字,我给的稿子向来保持着奇异的语法错误和怪异的用语习惯——还不是那种很容易修改的语法错误,而是似是而非,非中式,非西式,非口语,非书面的诡异文法——编辑们有时候不得不重新整理意思来写句子,而这样的改后句子偏偏在文中又显得格外累赘和不和谐。一般来说,我的中篇校稿时间足以校完一份别人的长篇……本人在此向我的所有责编表示最大的歉意……
楸:这跟你的写作速度是否有关系,但是近期似乎你的产量有所下降啊,有什么原因吗?
七:研究生实验很忙。不过产量没有明显下降——我在写奇幻。
楸:在学业和写作之间,你是怎么处理两者的关系的?
七:没什么好处理的,实验抓紧做,做完、玩够了就写东西。这是不可能有什么可以选择的。
楸:你以后想走一条纯学术研究的道路吗?还是有其他考虑,在写作方面的野心呢?
七:都没有……科学研究的含辛茹苦和寂寞,是很难为外人道的。我多半不会一直走这条路。至于写作,如果你爱一个东西,最好不要把它当做赖以为生的专业,生活的艰辛会毁灭这种感觉的。
楸:经历了05年的爆发后,06年的幻想文学明显显示出透支炒作之后的市场疲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七:……这个问题……我还是宁可去回答宇宙大爆炸的第一毫秒发生了什么,或者预测红移会不会转向蓝移,或者人性是什么……
楸:我觉得在你很多篇小说里其实写的是一个事情,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你自己有没有发觉呢?
七:这个问题吗,哈哈哈,天上好像飞过一只麻雀呀……还是认真回答。我有审视自己作品的习惯,很多写的当时没有意识到的东西都在事后被发现了。的确很多东西都在讨论关于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本人的表达能力并不算好,所以这种潜欲望就在作品里体现了出来。就好像吕秀才写武侠,里面吕落第夺命判官笔天下无敌一般。(没看过《武林外传》自己补课去。)
楸:听说你的女朋友妲拉也是圈内著名的美女作者呢,可否透露一下你们的感情生活现状?
七:哈哈哈……还问还问?八卦男拖出去打,八卦女出门右转自挂东南枝。
楸:你们会在写作上互相帮助互相激发吗?
七:她是广大受压迫的责编的救星——很多责编许愿请她吃大餐,让她帮忙做我稿子的一校。我们经常相互压迫,叫对方赶稿子……另外,今年妲拉发表的《伯利恒之星》(顺便诉苦,原名叫《他与他的故事》,多好的篇名啊!编辑非要改成这么个名字……)的世界设定是我完成的,而我发表在《九州幻想》上的《撬动世界的哈林达姆》是妲拉给我梳理的文字,修改语言,还完成了结尾那段歌词。
楸:近期还有什么比较大的创作计划呢?
七:有啊有啊。跟大角同学许了愿说参加蒸汽九州,不过在那之前要先完成手上这部二十多万字的太空歌剧型的长篇。这是本人第一篇真正的长篇,所以到底会怎么样还说不清。另外有一个奇幻的单元剧一直慢悠悠,半年写一集地进行,这东西我想学学日本的动漫风格,比如《钢之炼金术士》、《虫师》等。
楸:最后请对我们杂志的读者们说一句话吧。
七:气氛好凝重啊……嗯!今天大年初一呀!大家过年好啊!……啥?登出来的时候都过了几个月啦?……希望大家都找到自己喜欢的好科幻小说。记住!每个月一定要去杂志摊买本《世界科幻博览》啊!千万不要一家没有就放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