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坚持“沉默是金”的原则,所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创设一种相互交流、讨论的氛围是很重要的。
我从小说的教学入手,采用中国传统的学评议的方法——“咬文嚼字”法进行教学来实现我的教学设想。以下是我的教学片断。
教读《范进中举》一课时,在学生自主预习,观看教学短片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
师:列出本文出现的人物形象。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提示:从某一人物的角度去概括)
生1:我是从范进的角度入手的,可概括为范进挨骂、范进卖鸡、范进发疯和范进清醒。
生2:我把最后一个情节概括为范进荣归。因为这个部分写到张乡绅的拜访,给银子,借房子,还和范进称兄道弟。邻居,丈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范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用“荣归”来形容他中举后的生活更恰当。
师:我们能加入哪些修饰或限制性的词使前边的情节更丰富?
生3:我想在范进挨骂的情节中加入“懦弱”一词,大家看,胡屠户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他大气都不敢出,唯唯诺诺。
生4:我加成范进忍气吞声地挨骂,他不敢回嘴,更不敢反驳,只挨着。
生5:我在范进卖鸡前加上“潦倒”二字,范进考试回来,母亲饿得双眼都看不见了,家徒四壁,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抱了家中唯一的鸡去卖,够潦倒的了吧。
生6:我概括的情节是范进羞愧地卖鸡,我看短片中的范进,卖鸡还不好意思吆喝,文中也写到他“一步一踱的,低着头往前走”。
生7:羞,是有的,但在文中我没读出范进的愧意。
师:范进作为堂堂七尺男儿,受尽丈人凌辱却可忍气吞声,手无缚鸡之力又没有一点谋生的本领,穷其一生,不管不顾,只为考取一个“功名”,他就是一个没有尊严,没有责任心,没有生存能力的“废物”。当他得知自己终于中举了,他疯了。同学们,细读文本,结合你们的体会去形容一下这个发了疯的范进吧。
生8:可怜可厌的范进发了疯。做了几十年的功名梦,一下子实现了,却喜极而疯,他的遭遇也实属可怜;但他本人又那么不争气,再结合后文看到了他圆滑世故的一面,更觉得他令人厌恶。
生9:我概括为范进丑态百出地发疯。文中写到他发疯时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中了!中了!”动作“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笑着,就往门外飞跑,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外貌“挣起来,头发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活脱脱一个利欲熏心,丑态百出的范进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噫!好了!我中了!”和“噫!好!我中了!”两句话的内涵是否相同?大家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一下。
生:两句话的不同在于前句中是“好了!”意思是不用再考了,考中了;后句中“好!”意思是这下好了,以后生活不用愁了。
师:前句折射出他上半生的酸甜苦辣;后句预示着他下半生的荣华富贵。
师:综合以上的分析,归纳范进的性格特点。
生10:他迂腐懦弱,热衷功名,又圆滑世故,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可悲可笑可厌的人。
师:圆滑世故,已经有两位同学提到了这个词,大家为什么用这个词去形容范进?
生11:他清醒后就与前来道贺的张乡绅打得火热,满嘴的套话,还坦然接受了张乡绅、邻居等的财和物,尤其是他对胡屠户的态度前惧后蔑,这些就将他的圆滑世故表现出来了,我想,范进以后当了官,肯定是个贪官。(生笑)
师:随着范进的中举,变化着的人物不仅仅是范进本人,他周围的人也在变化,就如胡屠户。
生12:之前,胡屠户来范进家提一副大肠,之后,他提来了猪肉。范进考前向他借盘缠,胡屠户毫不留情地狠狠骂他,范进考完回家,漠不关心,不管其家人的死活;范进中举后,猛夸,极尽奉承之能事。用前倨后恭来形容他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再恰当不过了。
师:所以,我们觉得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有他周围的人,败坏的是一种社会风气,这也是这部小说要反映的社会现实吧。
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学生需要细读文本,结合自己的体会,组织语言,同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充分发挥潜能,展示自我,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咬文嚼字”学语文,嚼出精彩的语文课堂。
邬春,教师,现居内蒙古达拉特旗。
我从小说的教学入手,采用中国传统的学评议的方法——“咬文嚼字”法进行教学来实现我的教学设想。以下是我的教学片断。
教读《范进中举》一课时,在学生自主预习,观看教学短片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
师:列出本文出现的人物形象。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提示:从某一人物的角度去概括)
生1:我是从范进的角度入手的,可概括为范进挨骂、范进卖鸡、范进发疯和范进清醒。
生2:我把最后一个情节概括为范进荣归。因为这个部分写到张乡绅的拜访,给银子,借房子,还和范进称兄道弟。邻居,丈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范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用“荣归”来形容他中举后的生活更恰当。
师:我们能加入哪些修饰或限制性的词使前边的情节更丰富?
生3:我想在范进挨骂的情节中加入“懦弱”一词,大家看,胡屠户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他大气都不敢出,唯唯诺诺。
生4:我加成范进忍气吞声地挨骂,他不敢回嘴,更不敢反驳,只挨着。
生5:我在范进卖鸡前加上“潦倒”二字,范进考试回来,母亲饿得双眼都看不见了,家徒四壁,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抱了家中唯一的鸡去卖,够潦倒的了吧。
生6:我概括的情节是范进羞愧地卖鸡,我看短片中的范进,卖鸡还不好意思吆喝,文中也写到他“一步一踱的,低着头往前走”。
生7:羞,是有的,但在文中我没读出范进的愧意。
师:范进作为堂堂七尺男儿,受尽丈人凌辱却可忍气吞声,手无缚鸡之力又没有一点谋生的本领,穷其一生,不管不顾,只为考取一个“功名”,他就是一个没有尊严,没有责任心,没有生存能力的“废物”。当他得知自己终于中举了,他疯了。同学们,细读文本,结合你们的体会去形容一下这个发了疯的范进吧。
生8:可怜可厌的范进发了疯。做了几十年的功名梦,一下子实现了,却喜极而疯,他的遭遇也实属可怜;但他本人又那么不争气,再结合后文看到了他圆滑世故的一面,更觉得他令人厌恶。
生9:我概括为范进丑态百出地发疯。文中写到他发疯时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中了!中了!”动作“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笑着,就往门外飞跑,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外貌“挣起来,头发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活脱脱一个利欲熏心,丑态百出的范进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噫!好了!我中了!”和“噫!好!我中了!”两句话的内涵是否相同?大家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一下。
生:两句话的不同在于前句中是“好了!”意思是不用再考了,考中了;后句中“好!”意思是这下好了,以后生活不用愁了。
师:前句折射出他上半生的酸甜苦辣;后句预示着他下半生的荣华富贵。
师:综合以上的分析,归纳范进的性格特点。
生10:他迂腐懦弱,热衷功名,又圆滑世故,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可悲可笑可厌的人。
师:圆滑世故,已经有两位同学提到了这个词,大家为什么用这个词去形容范进?
生11:他清醒后就与前来道贺的张乡绅打得火热,满嘴的套话,还坦然接受了张乡绅、邻居等的财和物,尤其是他对胡屠户的态度前惧后蔑,这些就将他的圆滑世故表现出来了,我想,范进以后当了官,肯定是个贪官。(生笑)
师:随着范进的中举,变化着的人物不仅仅是范进本人,他周围的人也在变化,就如胡屠户。
生12:之前,胡屠户来范进家提一副大肠,之后,他提来了猪肉。范进考前向他借盘缠,胡屠户毫不留情地狠狠骂他,范进考完回家,漠不关心,不管其家人的死活;范进中举后,猛夸,极尽奉承之能事。用前倨后恭来形容他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再恰当不过了。
师:所以,我们觉得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有他周围的人,败坏的是一种社会风气,这也是这部小说要反映的社会现实吧。
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学生需要细读文本,结合自己的体会,组织语言,同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充分发挥潜能,展示自我,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咬文嚼字”学语文,嚼出精彩的语文课堂。
邬春,教师,现居内蒙古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