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学的主动性和教师教的积极性的激发都需要“多联系、勤练习、常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本文就“激兴趣、先预习、勤交流、常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意义进行了探索。
“激兴趣、先预习、勤交流、常巩固”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观念立足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质量提升方式的根本转变,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制定破解方略,强化工作落实。根据“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要求,通过汇集教师集体智慧,确定“激兴趣、先预习、勤交流、常巩固”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情境导入——预习导学——展示交流——反思测评——拓展延伸”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已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呈现给大家共同讨论,以期更加完善。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堂自学及课后练习,这是本模式实施的前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导入环节在最前面,可以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学会对实践进行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智慧,引导学生探究,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可利用一般实验现象,也可利用各种媒体展示某一似曾相识的社会现象,采用启发点拨、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并结合具体的课题,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服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如:教学《故乡》,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乡,那么鲁迅眼里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呢?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情感。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感知、理解,营造了语文教学的新空间。激趣导入既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又能培养他们的情操,使之得到真、善的体验,造就独立、健全的人格。
二、学案导学,自主预习
教师设计导学案,学生参照导学案认真读书,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这一过程还要学生了解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行文思路,初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出不懂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施这一环节时,第一,要明确自读自悟的要求。它包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知道课文写了什么;理清思路,了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前后联系,想想作者的写作目的;自省自悟,自问悟到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等。第二,要保证充分的阅读时间,一般15分钟左右。第三,教给读书的方法,要读得“字字入目,句句铭心”要学生学会边读边想边圈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四,让学生小组之间充分展示各自的成果。小组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以达到集思广益目的,同时也为他们在全班同学之间交流做好准备。
在预习导学环节我们拟定的原则是:包括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两个阶段。自主学习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做好巡视监督工作,指导学生时要言简意赅,注重启发点拨,引而不发,注意鼓励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思想火花,也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
三、展示交流,异彩纷呈
在展示交流环节,对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展示、分析、比较、评价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在各小组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并达成共识,以求得最佳的答案。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安排展示,展示方式不拘一格,或口头或书面(鼓励“纸笔化”),或向全班展示或进行小组间展示,根据具体课题灵活运用但要求高效。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多元的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对展示的结论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评价的过程,对探究结论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提升自己促进他人的过程,对探究结论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取长补短优化自己答案的过程。教师的评价点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点石成金。
四、拓展延伸,巩固效果
学生经过激烈的探究评价,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方法,思维的形式,结论的概括上进行归纳、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诱发创新的火花。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对学习达成的阶段性目标进行深度的质疑、挖掘和引申,促使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和由此及彼的联想,进行发散性思维或迁移性思维训练,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
此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要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思维更加开阔,认识得到升华。实施这一环节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深入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时,第一、先让学生质疑,接着帮助学生把这些疑难问题梳理归类,确定专题研读的内容。精心组织专题研读是本阶段的重点。其方法一般为:体现整体性,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验和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小组自学讨论,每个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应参与讨论,把握学生动向,同时避免走过场。第三、全班交流时,老师要让学生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点评时让学生从修辞、成语运用方面给予评价,指出好在哪?还有什么不足?对表述困难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其收效非常显著。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多联系、勤练习、常巩固”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等职业学校(223700)
“激兴趣、先预习、勤交流、常巩固”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观念立足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质量提升方式的根本转变,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制定破解方略,强化工作落实。根据“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要求,通过汇集教师集体智慧,确定“激兴趣、先预习、勤交流、常巩固”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情境导入——预习导学——展示交流——反思测评——拓展延伸”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已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呈现给大家共同讨论,以期更加完善。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堂自学及课后练习,这是本模式实施的前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导入环节在最前面,可以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学会对实践进行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智慧,引导学生探究,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可利用一般实验现象,也可利用各种媒体展示某一似曾相识的社会现象,采用启发点拨、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并结合具体的课题,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服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如:教学《故乡》,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乡,那么鲁迅眼里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呢?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情感。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感知、理解,营造了语文教学的新空间。激趣导入既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又能培养他们的情操,使之得到真、善的体验,造就独立、健全的人格。
二、学案导学,自主预习
教师设计导学案,学生参照导学案认真读书,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这一过程还要学生了解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行文思路,初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出不懂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施这一环节时,第一,要明确自读自悟的要求。它包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知道课文写了什么;理清思路,了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前后联系,想想作者的写作目的;自省自悟,自问悟到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等。第二,要保证充分的阅读时间,一般15分钟左右。第三,教给读书的方法,要读得“字字入目,句句铭心”要学生学会边读边想边圈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四,让学生小组之间充分展示各自的成果。小组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以达到集思广益目的,同时也为他们在全班同学之间交流做好准备。
在预习导学环节我们拟定的原则是:包括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两个阶段。自主学习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做好巡视监督工作,指导学生时要言简意赅,注重启发点拨,引而不发,注意鼓励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思想火花,也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
三、展示交流,异彩纷呈
在展示交流环节,对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展示、分析、比较、评价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在各小组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并达成共识,以求得最佳的答案。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安排展示,展示方式不拘一格,或口头或书面(鼓励“纸笔化”),或向全班展示或进行小组间展示,根据具体课题灵活运用但要求高效。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多元的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对展示的结论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评价的过程,对探究结论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提升自己促进他人的过程,对探究结论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取长补短优化自己答案的过程。教师的评价点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点石成金。
四、拓展延伸,巩固效果
学生经过激烈的探究评价,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方法,思维的形式,结论的概括上进行归纳、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诱发创新的火花。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对学习达成的阶段性目标进行深度的质疑、挖掘和引申,促使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和由此及彼的联想,进行发散性思维或迁移性思维训练,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
此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要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思维更加开阔,认识得到升华。实施这一环节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深入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时,第一、先让学生质疑,接着帮助学生把这些疑难问题梳理归类,确定专题研读的内容。精心组织专题研读是本阶段的重点。其方法一般为:体现整体性,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验和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小组自学讨论,每个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应参与讨论,把握学生动向,同时避免走过场。第三、全班交流时,老师要让学生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点评时让学生从修辞、成语运用方面给予评价,指出好在哪?还有什么不足?对表述困难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其收效非常显著。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多联系、勤练习、常巩固”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等职业学校(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