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西方人笔下的宁波形象—以商贸为中心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鸦片战争后,宁波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西方人来经商、传教和考察。在这些人的回忆录、游记和传记中对当时宁波社会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刻画,这些记载不仅为今人了解清末西方人笔下的宁波形象提供了生动的材料,也是研究近代宁波社会的珍贵历史文献。
  【关键词】宁波形象;商贸;宗教
  宁波濒临东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唐宋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口,也很早为西方人所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对外开放,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宁波作为最早的一批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可以说一直处在这一变革的风口浪尖,并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近代宁波作为中国最早的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并由于其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西方的接触较早较深。许多国籍不同、身份各异的外国人纷至沓来。他们在宁波或盘桓时日,或常驻经年。
  这些在甬的西方人作为一个较为中立的群体,如实地记录下了宁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变迁。很多人将宁波的社会生活、民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在其游记、回忆录和报告之中,并且在西方出版。这些著作的流传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宁波在海外的知名度,使得西方人对于近代宁波乃至中国的了解更深了一层。西方人笔下的近代宁波是开放的,繁荣的,有文化底蕴的,民风淳朴的……最鲜明的特征是繁荣的商贸。
  宁波坐落在浙江东部,是一个良好的沿海港口,姚江、奉化江、甬江流经城市,贯通了浙东的西部和南部。宁波早在唐宋时就已是对外贸易的口岸,虽然到清代时清政府一直采取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但宁波与日本南洋各地一直保持着藕断丝连的贸易往来。清初中国缺铜,铸铜钱和民间制铜器多通过宁波从日本进口铜及银等;而日本也从宁波进口江南的丝绸,棉布,瓷器等。
  1830年左右,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林赛,为英国打破对华贸易入超的困境,曾乘坐“阿美士德号”三次在中国沿海寻找良港,宁波是他看中的地方。英国在签订《南京条约》时又强烈要求开放宁波,作为通商口岸。他们认为,宁波港里停泊的船也比广州要漂亮,特别是那些和日本贸易的船,非常豪华。自从宁波被开放后,其成为了中西贸易的黄金点,商贸极其繁荣。那么宁波到底有哪些优势呢?让它在近代中国经济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摧残,在夹缝中成长的同时还能如此开出璀璨的贸易之花。
  库克作为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的特派员,他在《泰晤士报》上写到:“这座拥有着35万人口,有着美丽江河,以及内部有着优良的水连接的伟大城市,是我们商业站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它拥有着无尽的茶叶和丝绸,这里的烹饪的小茶是专门送到上海用于出口的……且宁波人都很富裕。”这篇报道提到了宁波的商业优势,提到了它的优良水港,它的茶叶、丝绸和商行。宁波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海洋优势被近代西方人所相中,再加上当地适合种茶叶和产丝绸,更成为了西方人贸易的“香饽饽”。
  为了贸易的方便,西方人在宁波建立了为数不少的商行。宁波的开放以及和中西之间的贸易使得宁波在中国本土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地同时还能如此富裕。正如库克提到的那样,宁波的富裕使得人们特别是从事商业的人都很兴奋。
  库克还在这本书中提到“供给广东的大米和豌豆来自于宁波”,“任何进入宁波平原范围的山里梯田的人都能看到漫山遍野都被罂粟花覆盖。官方谴责这种行为但却无法阻止。估计每年在中国会种植60,000箱鸦片。这种鸦片比印度鸦片的纯度和烈度都要高”。宁波的商贸不仅仅只是影响在当地,它的高产量也为商品向其它城市的输出提供了可能。至于鸦片,众所周知,是英国一步步侵略我们的“法宝”,而宁波的平原地形,亚热带气候又特别适合罂粟花的種植,产量又高。因此,西方更倾向于在宁波种植它们,加上便利的海港,十分有利于鸦片的运送,这也是西方人钟爱宁波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里,鸦片的运输来往更加促进了宁波商业的繁盛。
  荷兰传教士福布斯在他的著作《在中国的五年:从1842到1847》写到宁波银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这从侧面反映了其资金流动之快,这也正是贸易繁荣的一个重要体现。
  而且,我们从这本书的描绘中可以看出当时宁波不仅是西方人眼中的贸易之都,也是中国其它省贸易的重要对象。福布斯在书中提到“上海的盐通过宁波的水运输入”,“我们发现宁波商贸是山东商贸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宁波的发达的水运和港口是巨大的贸易优势,为它商业的发展增色了许多。宁波与中国其它省份的密切贸易联系,不仅提高了在西方人眼中的地位,也促进了宁波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总结来看,宁波是近代西方人眼中的贸易之城,而它的商贸之所以能如此繁荣,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四个因素:地理(水运,海运)优势,港口优势,土地种植优势,西方人的大量商品输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也越来越深化。通过了解西方人在近代宁波的见闻,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近代以来宁波经济的历史变迁,促进自身的发展。
其他文献
谁敢说自己从没迟到过?恐怕每个人都有迟到的经历。俄罗斯《真理报》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24%的人上班经常迟到,13%的人偶尔迟到。如果偶尔因急事耽搁了,迟到一次也无可厚非;但倘若迟到成了家常便饭,就可能是强迫了。   一个朋友说,同事们都叫他“迟到大王”。后来,他把闹表从7点调到了6点半,可仍于事无补。我发现,他出门之前总要反复照镜子看衬衫是否平整,反复检查插座、煤气和窗户……即使提前起床,只
期刊
【摘要】这几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银行发放相关的个人贷款大幅上升,成为各大银行争相进入的新领域。银行贷款中不良贷款有很大比重的虚假贷款,特别是虚假按揭贷款。虚假贷款给银行及相关受害人造成了大量损失,而其中的许多问题大都是法律空白。本文主要从虚假贷款分类、形式(手段)、银行风险、法律关系分析及防范措施等方面入手,试图解决部分虚假贷款案件的处理问题,并找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虚假贷款;房地产市场
期刊
【摘要】孔子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  【关键词】君子人格;修治文德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以其深邃的思想、睿智的言行、高尚的人格为世代学习、仰慕。  一、孔子的治国思想  孔子的祖先是殷商贵族,父亲曾做过陬地的地方长官,可到他已是一介平民了。在治国问题上,可以说
期刊
【摘要】《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让人印象深刻,在她身上融合了多种人文精神,展现出林语堂心目中完美的中国女性形象。所以说林语堂似乎特别偏爱姚木兰,其笔下芸芸纵生的人物形象,也唯独姚木兰能够集众多优点于一身,不仅拥有无需雕饰的“容颜之美”,还有聪慧、贤德以及鲜活立体的人性之美,成为林语堂笔下最美最好的女人。  【关键词】林语堂;姚木兰;形象;美  姚木兰是林语堂作品中一个集多种优点于一身的平凡女子,也印
期刊
【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最早的一部标记声读、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考究字源的字典,许慎据形求义,凸显出汉字形、音、义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代表我国古代训诂学的最高成就,在展现汉字体形内涵之美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现了富有特色的古代社会礼俗。本文就以衣部字为例浅谈其所体现的古代服饰文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衣部字;服饰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最早的一部标记声读、分
期刊
【摘要】“敢”字就是西柏坡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西柏坡精神从延安走来,西柏坡精神永过时。  【关键词】“敢”;西柏坡精神  王聚英老师认为西柏坡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敢于决战、敢于和善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我认为是对西柏坡精神特别精当的一个表述。  这个“敢”字就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西柏坡精神作为一种革命历史的精神来研究,它是根据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事实所做的科学的、抽象的概括。为什么
期刊
【摘要】回族姓氏作为回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了回回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回族姓氏中的马姓因其特殊的历史,显现出了不同于其它回族姓氏的特点。本文从回族马姓的起源入手,探讨回族马姓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回族马姓;来源;文化内涵  回族本无姓氏,只有名字,即所谓的经名。元朝时,回族形成之后,由于与汉族长期杂居,受汉文化的影响,回族人也开始使用姓氏。同时,因为回族的形成与阿拉伯和波斯有着密切的联
期刊
【摘要】铜镜在墓葬中多有发现。本文结合其形制、出土位置、组合等进行探讨,认为铜镜的用途主要有照容、装饰、辟邪三种。  【关键词】铜镜;用途;照容;装饰;辟邪  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铜镜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的墓葬中,以后商、西周、春秋都有零星发现,战国、两汉、唐宋达到鼎盛,到近代,随着玻璃镜的普及而消失。关于铜镜,古今中外学者多有研究。其用途,多认为是梳妆照容的工具。本文试从铜镜的器型、出土
期刊
【摘要】看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许多人都会在这些平凡的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人物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选择了两种载然不同的平凡人生,却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正所谓,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做着不平凡的事。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生;现实;理想  “平凡”二字蕴含着很深的生活哲理。路遥用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创作出一部《平凡的世界》,让多少平凡的你我感同身受。尽管孙
期刊
【摘要】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估是为了把握和判断农村社会主体即农民的发展状况,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发展机会和发展潜力。当前农民总体上从各项政策中获得了较大的实惠,农村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公共体系薄弱和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拉大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有客观上的生产力水平偏低的原因,主观原因包括不合理的体制、投资和财政政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农民;两会  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仍是要重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