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合急救演练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提高病区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急救意识,缩短抢救配合的时间。方法:运用情景演练的模式,模拟各类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观察模拟演练前后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结果:护士完成演练配合所需时间较演练前缩短,护士的应急配合能力考核较演练前提高(P<0.01)。结论:多部门联合的急救演练,能够提高护士综合能力,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下的急救配合。
  【关键词】 多部门; 急救演练; 综合能力
  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难以预料,而本院因医院大楼布局调整,原有的外科、内科护理单元合并为一个综合护理单元,病区病种多样、病情复杂,为了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笔者选择了科室常见的危重症案进行模拟演练,邀请多个部门共同参与。通过组织模拟演练,不但营造了科室的学习氛围,更提升了团队应急协助能力,演练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加演练的病区护士33名,年龄19~48岁,平均27岁,其中本科6名,大专26名,中专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4名,护士13名。2012年6月-9月共组织情境模拟演练8次,每次参与演练者5~6名,模拟事件为各类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手术室、临床服务中心、检验科、保安等多部门参与。
  1.2 方法
  1.2.1 确定急救演练配合案例 结合科室特点精心挑选适合演练的主题,分别为“肝脾破裂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配合”、“低血糖昏迷”、“脑出血的急救配合”,每个主题由一名高责护士负责,邀请医生参加,指定护士分别扮演不同职务级别的护士、患者、家属等,增设各类突发状况,如患者转运时电梯突然停运的场景,增加护工、保安参与演练;患者需送手术室抢救时,病区与手术室之间的交接等。
  1.2.2 撰写演练剧本,真实再现抢救过程 每个主题指定一名高责护士负责撰写演练剧本,包括场景设定、台词编排、用物准备等。演练由护士长主持,各组在演练小组长带领下按照剧本开始演练,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一致,特别关注两名护士值班时段的抢救配合分工。以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为例,一名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同组护士,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设备和用物,按照ABCD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流程和急救护理处理流程[1]开始抢救工作,规定需完成的护理操作包括:吸氧、上心电监护仪、测量心电图、下胃管、尿管、建立两路静脉通道、取用急救车药品、静脉推注药物、吸引器的准备;即一名护士(一般由护理组长或高年资护士担任)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承担A护士和C护士的工作:包括呼吸系统的管理、吸氧、吸引装置的配备(A护士);其他各种管道建立如下胃管、导尿等(C护士);另一名护士承担B护士和D护士的工作:包括循环系统的管理,如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输注药物、抽血等(B护士);对外联系,记录巡视、补充药品、物品等(D护士)。为了增加模拟演练的真实性,特邀请医生参与演练,由护士长下达指令模拟患者病情变化,要求医生根据病情下达医嘱,增加医嘱执行的随机性。
  1.2.3 寻找问题、组织讨论,逐步完善规范抢救配合流程 护士记录完成演练所需的时间并对整个抢救流程进行摄像。演练结束后,由护理部及各科护士长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护士的应急能力、人员的调配及安排的合理性、抢救实施条理性,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护理核心制度和各项护理操作的落实情况等,指出模拟演练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全科室人员根据问题反馈结合录像回放,对抢救配合中的细节进行讨论分析、修订,进一步完善演练方案。
  1.2.4 考核方法 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择案例进行模拟急救演练考核,每组2人,按年资的高低分别扮演相应的角色,由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记录应急配合完成的时间并根据测评表[2]进行打分,均分为所得分数,见表1。
  2 结果
  通过多部门联合的模拟急救演练,护士完成抢救配合的时间较演练前缩短,见表2;演练前后护士的应急配合能力增强,见表3。
  3 讨论
  3.1 多部门联合急救预案演练的必要性 模拟急救演练作为一种有效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3],笔者所在科室组织的模拟急救演练与相关文献报道[4]的不同点在于演练人员除护理人员参与外,还邀请了医生、护工、保安等人员进行参与,急救演练除关注医护团队的默契配合、急救技能和护理操作的娴熟外,还关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助。临床中一个患者的抢救成功是与多部门的协助密切相连,通过多部门联合演练,能够帮助护士梳理抢救流程,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准确、有序的处理;参与演练的相关部门也能够了解临床急救中自己的职责,更好的与临床配合。
  3.2 急救演练应注重创造真实感 护士的急救配合能力直接影响了抢救的成败,部分医院通过配备医学模拟训练中心进行情景模拟式培训,而医学模拟中心需配备高端模拟设备,对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较高,目前国内医院使用还不够广泛[5]。如何能够让演练现场更加真实、能够模拟完成各项急救和护理操作,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了角色扮演和操作模型相结合的高仿真演练模式,一方面由护士扮演患者及家属,能够查看护士在急救过程中是否关注与患者的交流和患者身份的识别;另一方面通过操作模型,要求护士按照操作程序完成一系列的急救技术如导尿、静脉注射等,以便观察护士的应急配合能力,计算完成急救配合所需的时间。角色扮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临床操作能力[6],同时在角色扮演中医生能够设计各类场景,考验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练中增加了家属角色刁难护士,锻炼急救状况下护士的沟通能力,高仿真模拟演练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参与人员熟悉急救护理流程、提高了急救自信心和急救综合能力[7]。
  3.3 注重急救预案演练的持续改进 在实际抢救工作中,患者的抢救成功需要整个医疗团队争分多秒、团结协作的完成,急救演练花费的时间、人力不可能让每一位护士亲自参与每个急救演练,通过摄像记录每次急救演练的过程,通过不断回放,参与演练人员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利于积极改进;同时通过录像回放,便于管理人员对整个流程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制定符合各专科的个性化急救预案;急救演练的录像记录,还能作为教学素材方便科室员工学习,多媒体的形式比较文字形式表达更加地直观、实用、有效,有利于护士的接受。
  急救预案情境模拟演练在培养护士的自信、评判性思维方面具有优势[8],能够提高护士的应急配合能力,使护士能够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急救应急能力,真正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风险应急实战有效性的目的[9]。多部门的联合演练加强了团队协助能力、保证了抢救通道的畅通,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10],有效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锈荣,张利岩,王颖,等.突发群体食物重度的急救护理流程设置[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7(1):56.
  [2]王艳.对眼科护士实施急救护理培训的对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4A):639.
  [3]刘钰,张黎明.急诊抢救预案应急预案在成批伤病员救护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2(5):46-47.
  [4]夏丽娅.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42-43.
  [5]赵力民,张萍萍.应用模拟技术进行急救护理培训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7,20(5):1158-1160.
  [6]杨尚君,蓝海涛,杨颖.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3):46-47.
  [7]彭关娣,崔秋霞,沈雁波.高仿真模拟教学培养护生急救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5(10):59-60.
  [8] Robyn P.Cant,Simon J.Ccoper.Simulation-based learning in nurse education.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Advanced Nursing,2009,66(1):3-15.
  [9]王燕,张海林,吴继云.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加强护理风险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0):56-58.
  [10]黄文伶.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1,17(13):278.
  (收稿日期:2013-04-09) (本文编辑:郎威)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疗效观察。方法:56例患者均有典型CT特征并经病理证实;并行放射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计划,在CT导向下植入125I粒子;术后第3~7天开始行EP或GP方案化疗,共完成4个周期,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均植入成功,追踪随访2~6个月,CR 9例(16.07%,9/56),PR 36例(64.28%,36/56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膏滋对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分别给予自拟膏滋和尼尔雌醇片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 IU/L;符合中医辨证标准。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更年期综合征;合并如高血压、甲亢、生殖器肿瘤、冠心病等疾病;不愿意配合治疗方案者;近3个月接受激素替代或其他药物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的适,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联合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商品名捷诺维,默沙东公司生产)治疗单用基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用基础胰岛素、体重指数(BMI)≥26、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甘精胰岛素+西格列汀)组60例,在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应用西格列汀100 mg/d口服,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可行、易被患者接受的糖尿病医院管理模式。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糖尿病知识讲座,实验组接受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医院管理,分别对管理前、管理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管理后3及6个月后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最新的脑脓肿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80例脑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并且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结果:80例脑脓肿患者,死亡率是11.25%,年龄2~84岁,最常见的感染人群为青壮年55例(68.75%)。隐源性感染途径34例(42.5%),额叶和顶叶脑脓肿的发病率是33.75%,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53例(72.5%),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感染分别是9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一般资料、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支持等的情况,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计划。记录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种情况,与入院时评估情况进行对比,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出院时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理论基础、手术技巧、临床效果及UPJO手术新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的46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75~400 min,平均186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20 ml;术后住院时间6~20 d,平均7.5 d。围手术期尿漏2例,1例因术后吻合口出血导致,1例因术后护
期刊
【摘要】 目的:对应用顺行穿刺腔内治疗技术对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4例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动脉硬化手术方式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顺行穿刺腔内治疗技术实施治疗,穿刺成功后将6 F血管鞘置入,并外接压力袋,加入肝素的平衡液灌注线持续高压滴注,通过造影进一步明确动脉狭窄的实际程度和具体部位,外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将丝素蛋白膜涂覆于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内侧壁,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对涂覆后的小口径人工血管磺酸化,制成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溶血相关安全性以体外溶血实验检测,同时行动态凝血、复钙实验评价复合血管血液相容性。结果:溶血试验提示复合血管的溶血率为4.5%,符合材料溶血要求;动态凝血中根据各时间点吸光度平均值可见复合血管组吸光度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开胸治疗和胸腔镜治疗,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的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和不良反应。结果:胸腔镜组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明显优于开胸手术组(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