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了儿子光的皇帝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母以子贵。在皇室中,儿子当上了皇帝,母亲便会贵为“太后”。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父以子贵,因为儿子的原因,父亲才得以当上皇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君主选择嗣君,主要依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君主时代君位承袭的最基本原则与标准。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外,古代君主因个人喜好而打破前面的继承原则,主观决定继承人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在古代,有一群被称为皇孙或王孙的人,往往也会左右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接班人选择问题。这种现象的缘起是:由于君主特别钟爱某一个皇孙或王孙,而移爱于生下了“好圣孙”的皇子或王子,并坚决地选择了这位皇子或王子为储君,以便保证这些“好圣孙”能够在将来继承大位。那些在皇位(或王位)继承问题上多多少少沾了儿子光的帝王有西周先君王季、晋惠帝、明仁宗和清朝的雍正皇帝。
  
  西周先君王季
  周朝是我国古代皇权时代以前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段。“周”原为商朝的一个小小藩属国,后来实力渐长,并成为反对商朝残暴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周建立以前。先君太王(古公亶父)一共生有3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生有一个名叫姬昌的孙子。
  相传,周太王非常喜欢孙子姬昌,因此逐渐萌生出了一个想法——隔过太伯和仲雍,直接将王位传给幼子季历,以便保证将来季历再传位给姬昌。据司马光《稽古录》记载:“(姬)昌有盛德……古公(亶父)知其必兴周家,欲立季历以传昌。太伯、仲雍知其指,自窜于句吴以让季历。太伯犹服端委,仲雍遂从夷俗,断发文身,以示不可用。古公薨,季历立,是为王季……王季薨,昌立,是为文王。”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王季的即位,完全得益于两位兄长的让贤,为了能够保证侄儿姬昌的即位,太伯和仲雍宁愿去蛮荒之地,去过野蛮人一般的生活。
  周太王死后,王季便掌握了周的统治权力,后来他又把皇位传给了姬昌。姬昌没有辜负先人的期望,最终成为一位奠定西周基业的伟大君王。
  
  晋惠帝司马衷
  晋武帝司马炎继承父祖功业,建立了西晋。遗憾的是,司马炎把皇帝宝座传给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导致天下大乱,不仅皇族内部互相厮杀,而且外族大肆入侵,西晋在内外战乱中覆亡。
  对于儿子的愚傻,武帝不是不知道,好多大臣都曾劝他更易太子,但武帝一直都没有易储。为什么呢?首先,司马衷占有“天时”的优势——他是实际上的嫡长子(司马衷之前,武帝与杨皇后生有皇长子司马轨,但却早逝)。在古代宗法制度下,司马衷既嫡且长,这个身份天生高贵。尽管晋武帝共诞有26个儿子,可供选择之人甚多,其中不乏睿智之人,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把司马衷立为皇太子。除此之外,或许有一点更为关键,那便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通。
  司马衷虽然愚钝,但他的儿子司马通却是一个机灵鬼,聪明得很。晋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小皇孙。一次皇宫失火,武帝站在城楼上指挥灭火。此时5岁的小皇孙司马通跑到他身边,把他拉到了一边,说:“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意思是皇帝爷爷应当在混乱时躲起来,以防止他人借着着火之际对皇帝爷爷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小小5岁顽童竟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这令晋武帝格外兴奋。
  还有一回,武帝领着爱孙走到了养猪的地方,小司马通停下脚步,指着那些大肥猪对皇帝爷爷说:“豕甚肥,何不杀以享士,而使久费五谷?”武帝听罢,更是高兴,立即下令宰杀几头猪,以犒劳兵士。后来武帝曾对廷尉傅祗评价司马通说:“此儿当兴我家。”可见他对爱孙司马通抱有莫大的厚望。
  又有人说广陵“有天子气”,将会出天子,武帝信以为真,遂又将爱孙司马通封为广陵王。虽然司马衷登位后,聪明的小司马通被立为了太子,但因司马通非皇后贾南风所生且渐生恶习,最终被皇后毒死。
  
  明仁宗朱高炽
  明成祖“靖难之役”推翻侄子朱允炆建文政权之后,原燕王世子同时亦是成祖长子的朱高炽,被册封为了皇太子,成为大明皇权的合法继承人。
  按照常理来讲,由王世子变成为皇太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朱高炽这个太子的选立,却是其父皇思想斗争后的结果。据《明史》记载,朱高炽“体肥重,且足疾”,行动极为不便。明成祖认为儿子的形象不够好,将来作为一国之君,有损国威。另外,明成祖更喜欢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并且早在起兵“靖难”之时,就曾经许诺朱高煦,将来君临天下后,把皇位传给他。于是,明成祖朱棣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遵循封建宗法礼制而出现的既成事实,毕竟朱高炽是当年太祖册封的燕王世子;另一方面是对二儿子钟爱之情的难以释怀。
  正值明成祖左右为难之际,大臣谢缙的一个词,终于使成祖坚定了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这个词便是——“好圣孙”。据《明史·谢缙传》载:“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朱高煦)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可见,朱棣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是因为朱高炽有个好儿子,即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成祖将继承自己的丰功伟业与国家大权的希望寄托在了朱瞻基这位“好圣孙”的身上,因此才移爱于朱高炽,朱高炽因子得福,由此幸运地成为了皇储。此后,成祖又于永乐9年(公元1411年)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还曾说朱瞻基是“他日太平天子也”。由此,朱瞻基成了大明王朝继建文帝朱允炆之后第二位有名有实的皇太孙。可见,瘸子皇帝朱高炽是沾了儿子的光了。
  
  雍正帝胤禛
  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初清圣祖康熙帝晚年废黜皇二子胤礽太子之位后,最终选择皇四子胤禛为嗣君,是因为喜爱胤禛的儿子弘历(后来的乾隆帝)的缘故。虽然民间及学术界关于雍正即位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但有一点却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那便是康熙晚年极为宠爱皇孙弘历。
  关于这一点,有两个事例可以佐证。第一,康熙晚年,胤禛曾邀请父皇到圆明园游玩,在牡丹台游赏时,胤禛借机将儿子弘历介绍给了康熙,康熙见到弘历后格外高兴,立即“命宫中养育”,这使弘历享受到了其他一百多个皇子皇孙所没有的殊遇。第二,一次在避暑山庄狮子园,胤禛带着嫡福晋乌拉那喇氏和侧福晋钮祜禄氏(弘历生母)一同拜见康熙,康熙当着众人的面称钮祜禄氏为“有福之人”。为什么康熙单单称赞妾身份的儿媳钮祜禄氏呢?究其原因,当然是母以子贵,因为她生下了宝贝皇孙弘历,康熙说钮祜禄氏有福,背后隐含之语即弘历日后必大福大贵。后来弘历登基,还曾多次提及自己儿时被皇帝爷爷带在身边的故事。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纵然胤禛最后在诸多兄弟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自身的实力,但弘历的受宠,无疑大大增添了胤禛继承大统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期刊
古诗词、文言文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点,更是近来来中考的一个重点.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对中考语文分数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 雷电是我初中时的同桌,乍一听他的名字,我吓了一跳,忙不跌地对他说:“你真叫雷电?知道吗?我叫夏雨。”“下雨?你名字可真逗。”他推了推镜框,很认真地说。“彼此彼此,你的名字也很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有过无数次感恩:因为一次温馨的问候,所以我感恩;因为一个善意的微笑,所以我感恩;因为一句鼓励的话语,所以我感恩;因为一次真
期刊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一年一度的中考,是走上人生之路的第一个转折点。如何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策略”。制定策略,要在“巧”字上下功夫。其实语
期刊
8岁,他是我的变形金刚  从小我就不服气,他比我早出生15分钟就当哥。我从来不喊他哥,直接叫他名字,指使他干这干那。我说:“喂,许诺,我饿了,给我买个煎饼果子吃!”他那么听我的话,搬来小板凳,踩上去,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把柜子上的存钱罐抱下来。  我一把夺过存钱罐,霸道地抱在怀里,说:“你转过身去,不准回头。”他就乖乖地转过去。我迅速地从罐子里取出3枚钢镚,说:“好了,许诺,现在,你向后转!”他转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类型的题目同学们在解答时容易出现错误,主要是对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深,以及忽视题目给出的隐含条件而造成的。现就这一类型的错题简单分
笔者采用“情景设置——问题提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此.来作一初步研究.rn一、教学实录rn1.课前引入rn[情景1]在透明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酒精,然后将袋挤瘪,袋口用橡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