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环境影响了一方人民的习性,影响其文化类型的塑造,也影响了音乐风格及音乐形式的形成。把音乐放回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去,更能恰如其分地解析并了解地理对音乐风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环境;音乐风格;音乐形式
中图分类号:G122;D091 文献标识码:A
音乐在不同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中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风格。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山、高原以及大型内陆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平原以及較低的山地多见于东部。这些地理环境的不同,对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迁移、文化的传播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也对各个地方文化及音乐风格的形成及音乐形式的差异产生了重大影响。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素有“山城”之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雾,素有“雾都”之称。流经重庆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长江干流横贯全境,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这样的地理环境自然也就产生了重庆地区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川江流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汉族民间歌唱形式。重庆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要唱“莫约号子”“桡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此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过险滩时,要唱“绞船号子”“交加号子”,此类号子以激烈、雄壮的音调为特点。川江号子也能充分体现出音乐与地理的紧密联系。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区域表现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多。这样的地理环境也赋予了四川民歌鲜明的风格特色。
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早在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它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地理环境也产生了当地独特的民歌风格。
贵州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种歌调,它是一种多声部合唱,是中国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其主要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都是派生而出。男声大歌曲调雄壮有力,气势磅礴;女声大歌曲调优美明朗,娓娓动听。大歌是在村与村、寨与寨之间集体做客的庄重场合中演唱。大歌歌词的句型,一般很长,有几十字、上百字的长句子;也有几十句、上百句一首的长歌。演唱时节奏缓慢,声调悠扬,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民间最完善的一种民间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的形成与风格与贵州高原山地的地理环境也有紧密的联系。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上有很多如纳木错、羊卓雍错等高山湖泊。亚洲许多主要河流的源头在这里,包括黄河、 长江、恒河等。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较低,降雨较少。雪域高原的这种地理特征也产生了宽广悠扬的藏族民歌。
藏族民歌是西藏民间艺术中瑰丽的花朵,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藏族民歌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族民歌的歌词和乐曲均系民间艺人们心记、口传,并通过歌唱而传给后辈,原生态的藏族民歌无音乐伴奏。藏文产生和运用后,不仅促进了藏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民歌也因此被文人充分采用而得到丰富和发展。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一种是生活歌曲。
地理环境影响了一方人民的习性,影响其文化类型的塑造,也影响了音乐风格及音乐形式的形成。把音乐放回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去,更能恰如其分地解析并了解地理对音乐风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璐伶.试论川江号子的音乐特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5).
[2]常留柱.藏族民歌及其演唱技巧[J].中国音乐,2005(10).
关键词:地理环境;音乐风格;音乐形式
中图分类号:G122;D091 文献标识码:A
音乐在不同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中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风格。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山、高原以及大型内陆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平原以及較低的山地多见于东部。这些地理环境的不同,对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迁移、文化的传播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也对各个地方文化及音乐风格的形成及音乐形式的差异产生了重大影响。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素有“山城”之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雾,素有“雾都”之称。流经重庆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长江干流横贯全境,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这样的地理环境自然也就产生了重庆地区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川江流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汉族民间歌唱形式。重庆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要唱“莫约号子”“桡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此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过险滩时,要唱“绞船号子”“交加号子”,此类号子以激烈、雄壮的音调为特点。川江号子也能充分体现出音乐与地理的紧密联系。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区域表现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多。这样的地理环境也赋予了四川民歌鲜明的风格特色。
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早在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它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地理环境也产生了当地独特的民歌风格。
贵州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种歌调,它是一种多声部合唱,是中国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其主要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都是派生而出。男声大歌曲调雄壮有力,气势磅礴;女声大歌曲调优美明朗,娓娓动听。大歌是在村与村、寨与寨之间集体做客的庄重场合中演唱。大歌歌词的句型,一般很长,有几十字、上百字的长句子;也有几十句、上百句一首的长歌。演唱时节奏缓慢,声调悠扬,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民间最完善的一种民间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的形成与风格与贵州高原山地的地理环境也有紧密的联系。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上有很多如纳木错、羊卓雍错等高山湖泊。亚洲许多主要河流的源头在这里,包括黄河、 长江、恒河等。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较低,降雨较少。雪域高原的这种地理特征也产生了宽广悠扬的藏族民歌。
藏族民歌是西藏民间艺术中瑰丽的花朵,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藏族民歌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族民歌的歌词和乐曲均系民间艺人们心记、口传,并通过歌唱而传给后辈,原生态的藏族民歌无音乐伴奏。藏文产生和运用后,不仅促进了藏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民歌也因此被文人充分采用而得到丰富和发展。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一种是生活歌曲。
地理环境影响了一方人民的习性,影响其文化类型的塑造,也影响了音乐风格及音乐形式的形成。把音乐放回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去,更能恰如其分地解析并了解地理对音乐风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璐伶.试论川江号子的音乐特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5).
[2]常留柱.藏族民歌及其演唱技巧[J].中国音乐,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