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职能的范围正不断扩大,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财务审计逐步向绩效审计延伸,成为国家审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就给企业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机关要从绩效审计角度着手,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审计,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内涵
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其中,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
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有着明显不同的审计效果。传统财务审计指向“钱是怎么花的”,绩效审计重点是考虑“花钱的效果”。目前我国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主要为: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执行有关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发现并分析审计对象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迹象或绩效不佳的领域,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二、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对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公司中,国家作为最大的股东,关心的是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并高效运行,而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得如何等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
二是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行业竞争,风险加剧,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千方百计运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外,还要在组织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手段及组织环境等经营管理方面不断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水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实力。对改制的国有企业由审计机关对其进行效益审计评价,将被审计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与同行业的差距等情况报与被审计企业,利于被审计单位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有利于监督社会审计组织对被审计企业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引导投资者崇尚企业经营业绩的正确投资理念,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三、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
政府审计目标的多元性,注定政府审计在认真描述效率维度同时应兼顾公平,以“3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绩效评估标准,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内在矛盾,从效率优先走向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国有企业的公共资金性质,政府审计在国有企业监督这一角色上自然也具有了公共性。绩效审计除了鉴证功能外,更强调评价功能。因此,效益审计必然要依赖一些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一)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定量指标
衡量国有企业效率状况的指标很多,审计中不可能一一考核,根据审计要求和特点,要抓住重点。目前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应重点审计以下指标:国有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和销售利润率;国有企业资产营运状况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国有企业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国有企业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和总资产增长率。
(二)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是从影响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绩效的生产力和管理等非计量因素对企业绩效的考核,是定量指标的综合补充。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指企业主导产品由于技术含量、功能性、质量水平、品牌优势及服务质量等因素决定的占有市场的能力,通常可以借助于市场占有率加以衡量;基础管理比较水平。指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和所在国的法规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和运用维系企业正常运行及发展的企业组织制度、组织结构、基础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信息系统运行机制等水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基础;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指企业主要生产技术设备的先进程度,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投入水平及技术设备更新水准,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前提;企业经营发展策略。指企业要适应市场所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是企业绩效稳步增长的保证;长期发展能力预测。指从影响企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主导品牌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能力、利润增长情况、资产周转状况、国内外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影响等多方面,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三)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
审计署制定的《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将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结合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由于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范围涉及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更能取得被审计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审计方式的顺利开展,保证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充分性。
二是要充分利用国有企业近期内部与外部审计成果。深入了解被审计企业的基本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状况和主要业务流程、接受外部审计及其他各种检查等基础情况,了解被审计国有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其他重要情况,了解被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及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充分运用该企业已有的审计成果,提高审计效率。
三是要引进专家评议组。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有企业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状况,审计组有必要从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评议组,对该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指标进行评议,形成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结果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结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职能的范围正不断扩大,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财务审计逐步向绩效审计延伸,成为国家审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就给企业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机关要从绩效审计角度着手,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审计,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内涵
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其中,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
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有着明显不同的审计效果。传统财务审计指向“钱是怎么花的”,绩效审计重点是考虑“花钱的效果”。目前我国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主要为: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执行有关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发现并分析审计对象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迹象或绩效不佳的领域,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二、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对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公司中,国家作为最大的股东,关心的是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并高效运行,而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得如何等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
二是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行业竞争,风险加剧,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千方百计运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外,还要在组织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手段及组织环境等经营管理方面不断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水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实力。对改制的国有企业由审计机关对其进行效益审计评价,将被审计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与同行业的差距等情况报与被审计企业,利于被审计单位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有利于监督社会审计组织对被审计企业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引导投资者崇尚企业经营业绩的正确投资理念,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三、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
政府审计目标的多元性,注定政府审计在认真描述效率维度同时应兼顾公平,以“3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绩效评估标准,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内在矛盾,从效率优先走向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国有企业的公共资金性质,政府审计在国有企业监督这一角色上自然也具有了公共性。绩效审计除了鉴证功能外,更强调评价功能。因此,效益审计必然要依赖一些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一)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定量指标
衡量国有企业效率状况的指标很多,审计中不可能一一考核,根据审计要求和特点,要抓住重点。目前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应重点审计以下指标:国有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和销售利润率;国有企业资产营运状况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国有企业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国有企业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和总资产增长率。
(二)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是从影响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绩效的生产力和管理等非计量因素对企业绩效的考核,是定量指标的综合补充。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指企业主导产品由于技术含量、功能性、质量水平、品牌优势及服务质量等因素决定的占有市场的能力,通常可以借助于市场占有率加以衡量;基础管理比较水平。指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和所在国的法规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和运用维系企业正常运行及发展的企业组织制度、组织结构、基础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信息系统运行机制等水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基础;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指企业主要生产技术设备的先进程度,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投入水平及技术设备更新水准,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前提;企业经营发展策略。指企业要适应市场所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是企业绩效稳步增长的保证;长期发展能力预测。指从影响企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主导品牌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能力、利润增长情况、资产周转状况、国内外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影响等多方面,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三)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
审计署制定的《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将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结合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由于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范围涉及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更能取得被审计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审计方式的顺利开展,保证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充分性。
二是要充分利用国有企业近期内部与外部审计成果。深入了解被审计企业的基本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状况和主要业务流程、接受外部审计及其他各种检查等基础情况,了解被审计国有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其他重要情况,了解被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及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充分运用该企业已有的审计成果,提高审计效率。
三是要引进专家评议组。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有企业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状况,审计组有必要从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评议组,对该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指标进行评议,形成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结果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