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师生在课堂中通过交流以及互相影响来完成教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课堂中行为偏差问题的分类
根据学生个体在课堂中所产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程度来划分,可以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轻度型课堂问题行为、中度型课堂问题行为和重度型课堂问题行为(即课堂问题行为)三种类型。
二、课堂行为习惯偏差学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轻度型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策略
1.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小学生很喜欢“表现自己”,以此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一些学生长时间得不到表现,就会出现自卑、消沉的心理,有的学生可能采取恶作剧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以获得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例如:现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我把班里的孩子分成若干小组,课堂提问时,我只是提问一个孩子,对孩子的发言有不同的建议或要点评孩子的发言,由孩子来请别的同学发言,请别的同学发言的机会要平等,不能老是请某一位同学。还有小组讨论发言汇报时,我要求小组内每个孩子必须都要有任务,哪怕是一句话换一种表达方式说出来都行。这样,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不会提问时总是只叫那几个优秀的学生或者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
2. 教师信号暗示
对于一些问题行为, 教师不必中断教学去处理它,只用采取一些非语言的手段,即“信号暗示”,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其行为的不满, 既能让学生的自尊心得以保留, 又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讲小话等,这时教师可走近他身旁多滞留一会,以警示学生注意听讲。
3. 改善教学方法,注意个性差异
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智力。例如有些学生上课时爱发呆、爱做小动作,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够吸引他,那就需要有吸引力的内容和方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而有时学生因为疲劳而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可让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讲个笑话,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中度型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策略
1. 适当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总是予以消极否定,令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如果教师把这些问题看做有必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和鼓励,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许多,从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 有意忽视
有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行为都是为了要引起同学的注意,哪怕后果很严重。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尽量忽视他们,而更多注意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课后找时间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彼此间的谈话达成“小秘密”,不外漏,既能解决问题行为的发生,又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爱。
3. 倾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实施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宝贵源泉,教师应该做到关心、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班集氛围,真诚的接纳学生,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多的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减少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与焦虑。
(三)重度型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策略
当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较为严重时,这时就要求教师给予一定的惩罚。有个别学生课堂纪律差、是非观念不强,而且自我认识度不够。“对于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的批评,他们不但不做深刻的自我反思,及时改正,反而公开顶撞老师。当他们因出现问题行为而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他们似乎受了很大的委屈,情绪激动,抵触情绪明显。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还可能会引起师生纠纷。这是最大、最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批评是有必要的, 但不是必须的, 要做到适时的表扬、奖赏却是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邱丽
一、课堂中行为偏差问题的分类
根据学生个体在课堂中所产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程度来划分,可以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轻度型课堂问题行为、中度型课堂问题行为和重度型课堂问题行为(即课堂问题行为)三种类型。
二、课堂行为习惯偏差学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轻度型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策略
1.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小学生很喜欢“表现自己”,以此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一些学生长时间得不到表现,就会出现自卑、消沉的心理,有的学生可能采取恶作剧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以获得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例如:现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我把班里的孩子分成若干小组,课堂提问时,我只是提问一个孩子,对孩子的发言有不同的建议或要点评孩子的发言,由孩子来请别的同学发言,请别的同学发言的机会要平等,不能老是请某一位同学。还有小组讨论发言汇报时,我要求小组内每个孩子必须都要有任务,哪怕是一句话换一种表达方式说出来都行。这样,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不会提问时总是只叫那几个优秀的学生或者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
2. 教师信号暗示
对于一些问题行为, 教师不必中断教学去处理它,只用采取一些非语言的手段,即“信号暗示”,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其行为的不满, 既能让学生的自尊心得以保留, 又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讲小话等,这时教师可走近他身旁多滞留一会,以警示学生注意听讲。
3. 改善教学方法,注意个性差异
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智力。例如有些学生上课时爱发呆、爱做小动作,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够吸引他,那就需要有吸引力的内容和方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而有时学生因为疲劳而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可让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讲个笑话,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中度型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策略
1. 适当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总是予以消极否定,令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如果教师把这些问题看做有必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和鼓励,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许多,从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 有意忽视
有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行为都是为了要引起同学的注意,哪怕后果很严重。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尽量忽视他们,而更多注意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课后找时间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彼此间的谈话达成“小秘密”,不外漏,既能解决问题行为的发生,又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爱。
3. 倾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实施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宝贵源泉,教师应该做到关心、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班集氛围,真诚的接纳学生,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多的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减少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与焦虑。
(三)重度型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策略
当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较为严重时,这时就要求教师给予一定的惩罚。有个别学生课堂纪律差、是非观念不强,而且自我认识度不够。“对于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的批评,他们不但不做深刻的自我反思,及时改正,反而公开顶撞老师。当他们因出现问题行为而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他们似乎受了很大的委屈,情绪激动,抵触情绪明显。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还可能会引起师生纠纷。这是最大、最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批评是有必要的, 但不是必须的, 要做到适时的表扬、奖赏却是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