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不信,而不立”。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修身立德之根本、成事之源,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和生命线,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道德基础。“一诺千金”的佳话传颂了几千年,然而当今社会,坑蒙拐骗、弄虚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侵蚀着校园,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小学生耳闻目染,深受其害,说谎骗人之事比比皆是———作业没做说是忘在家里;老师要家访,骗老师说家长不在家;因懒惰作业有遗漏,说是不会做;借了同学东西,却迟迟不归还;明明是自己捣蛋先欺负人,却说别人先动的手……诚信精神在急剧流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诚信“荒漠化”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诚信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社会道德危机。如此绵延之势,势必侵害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构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相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道德课题。那么如何在校园里耕耘诚信的沃土,让诚信扎根孩子们的心灵?
一、优化校园环境“以境育诚”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身处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校园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活动的环境,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一要精心设计“诚信教育”走廊,悬挂和诚信有关的名人名言,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教育场所。二要开辟“诚信教育专栏”和“诚信画栏”,宣传诚信教育的意义,介绍古今中外名人诚信故事,介绍诚信教育的具体要求,褒奖校园内诚信的人和事,鞭挞失信的人和事。三要在班级布置上围绕诚信的内容: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体现诚信;图书角和学习园地有诚信小故事;黑板报上有一周诚信小明星;卫生角有诚信小卫士。四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优势,投放诚信教育图书、电影光盘、电子书籍,供广大师生阅读、观看。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典型人物,播放学生自编自读的诚信口号、诚信儿歌、开展网络讲诚信大讨论等,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
总之,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让校园形洋溢着诚信的春风,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
二、寻找生活榜样“以典导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最好的说服,又是学生行为“复制”的蓝本。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凡是他们感兴趣的事、向往的活动和羡慕敬佩的人物,都极易模仿。
为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第一,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个讲究诚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学习水平、工作作风、言行举止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眼里,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教师不仅是指导者,更是示范者,是学生每天学习的具体榜样。一诺千金不仅是简单地兑现某个行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遵守诺言的信用意识。而许多年轻教师,未经深思熟虑就轻易承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以及造成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学生喜欢撒谎,这就是教师一次又一次的失信而导致的后果。因此,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信守诺言,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谨慎行事、率先垂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第二,充分发挥同伴效应。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伴,既能发现同学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自己进行纠正不良行为。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小皇帝”,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当来到学校,走进班级这个大集体,他们之间充斥着强烈的竞争意识。一旦某位同学在集体中被树立为榜样,其他同学的赶超意识将被激活,就如酵母菌一样会逐渐地活跃,从而不断地繁衍。只要教师抓住契机不断地鼓励,表扬,使之不断升温,那么这种超越就会如千军万马,势不可挡。而“诚实守信”就会不知不觉地深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撒谎、失信往往会不攻自破。第三,利用一些名人诚实守信的事迹来教育学生。像“列宁打碎花瓶,后来承认”、“华盛顿错砍樱桃树,如实告诉父亲”……通过一些鲜为人知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诚信教育。
三、完善评价体系“以规促诚”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道德他律逐渐走向道德自律并最终实现主体对道德自由把握的过程。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也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诚信教育 中,一方面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践行诚信,养成诚信的习惯。这就要求学校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各阶段的诚信状况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便给予及时的、系统的教育与引导,做到监督促诚。一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诚信守则,使学生有规可循且使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据可查。二是制订《学生诚信教育目标》和《学生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包括《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和《学生自查自律表》)来检查监督学生日常校园的各种诚信行为。其中《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用于记录学生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和表现好的诚信行为,并据《学生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加减分。《学生自查自律表》由纪律委员发给班级同学,用于每天自我评价,并写出与“昨天”对比的进步情况以及“明天”要达到的目标。评估要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估和家长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估办法定期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量化并分出相应的等级,最后计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总分中。三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便对学生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系统的教育。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将其每个阶段的诚信评估结果及赏罚情况记入档案,其目的主要不是为对学生形成终结性的评定或作为选拔的依据,而是为了使教师能及时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诚信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四是制定诚信赏罚制度,将评估结果与赏罚机制联系在一起,且与评优评奖挂钩,通过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等手段,使学生明辨是非,坚持诚信行为,克服失信行为。
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使小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化,能有效避免教育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生时刻感觉到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制度在约束着自己,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四、重视学科教学“以理悟诚”
教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得最多,要把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抓住时机渗透诚信教育,使学生从中感悟诚信,做到以理悟诚。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语文课上如“狼来了”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小男孩两次撒谎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了最终被狼吃掉的可悲下场。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诚信是无价的”,一个不具备诚信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自然科学课上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科学上的每一项重大发明或发现,无不是科学工作者求真务实、不懈探索的结果。没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态度和作风,就不可能有科学上的发明或发现;体育课上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音乐课上通过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品德与社会课上利用生动、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说理教育。
通过各学科渗透,将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诚信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而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诚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终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并外化于道德行动之中。
五、开展课外活动“以行践诚”
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知道为智,体道为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育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在道德实践的模糊程度,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的道德趣味实践活动,寓诚信教育于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思考诚信,亲身尝试中探索诚信,学做诚信之人。
竞赛活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在文字的世界欣赏《诚信是一种美德》的呼唤、《贵在诚实》的表白、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张百元假钞》背后的人性美。通过竞赛,既能激发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又潜移默化的强化诚信意识,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签名活动。开展“我与诚信有个承诺”签名活动,让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对自己做出承诺: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不偷盗,不浪费粮食,节约水电,讲究卫生,爱护一草一木。签名之后,就有了诚信目标意识,在日常的行为中就不断地约束自己,体会到“诚信靠大家”、“诚信要从我做起”。
实践劳动。开展“走进生活,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到福利院献爱心、植爱心树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在奉献中得以陶冶,当学生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的同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
调查活动。在诚信教育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周围的典型素材。如开展“诚信小调查”活动,调查劣质奶粉的生产、销售、危害及社会民众对此的反映等。让他们以纯真的眼光体验诚信,真正意识到诚信不仅是人的修身美德,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线。
感悟诚信,实践活动起着水到渠成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体验了诚信,也吸取了信心和力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体现着明月一样莹洁透明的心灵,诚信是积累在智慧心底的金子。诚信是生命之魂,小学生诚信教育特别需要一个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全社会要发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共同为下一代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下一代在诚实守信的优良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让诚信之花在神州大地处处开放、光芒四射。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东关小学)
一、优化校园环境“以境育诚”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身处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校园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活动的环境,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一要精心设计“诚信教育”走廊,悬挂和诚信有关的名人名言,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教育场所。二要开辟“诚信教育专栏”和“诚信画栏”,宣传诚信教育的意义,介绍古今中外名人诚信故事,介绍诚信教育的具体要求,褒奖校园内诚信的人和事,鞭挞失信的人和事。三要在班级布置上围绕诚信的内容: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体现诚信;图书角和学习园地有诚信小故事;黑板报上有一周诚信小明星;卫生角有诚信小卫士。四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优势,投放诚信教育图书、电影光盘、电子书籍,供广大师生阅读、观看。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典型人物,播放学生自编自读的诚信口号、诚信儿歌、开展网络讲诚信大讨论等,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
总之,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让校园形洋溢着诚信的春风,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
二、寻找生活榜样“以典导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最好的说服,又是学生行为“复制”的蓝本。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凡是他们感兴趣的事、向往的活动和羡慕敬佩的人物,都极易模仿。
为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第一,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个讲究诚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学习水平、工作作风、言行举止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眼里,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教师不仅是指导者,更是示范者,是学生每天学习的具体榜样。一诺千金不仅是简单地兑现某个行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遵守诺言的信用意识。而许多年轻教师,未经深思熟虑就轻易承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以及造成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学生喜欢撒谎,这就是教师一次又一次的失信而导致的后果。因此,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信守诺言,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谨慎行事、率先垂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第二,充分发挥同伴效应。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伴,既能发现同学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自己进行纠正不良行为。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小皇帝”,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当来到学校,走进班级这个大集体,他们之间充斥着强烈的竞争意识。一旦某位同学在集体中被树立为榜样,其他同学的赶超意识将被激活,就如酵母菌一样会逐渐地活跃,从而不断地繁衍。只要教师抓住契机不断地鼓励,表扬,使之不断升温,那么这种超越就会如千军万马,势不可挡。而“诚实守信”就会不知不觉地深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撒谎、失信往往会不攻自破。第三,利用一些名人诚实守信的事迹来教育学生。像“列宁打碎花瓶,后来承认”、“华盛顿错砍樱桃树,如实告诉父亲”……通过一些鲜为人知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诚信教育。
三、完善评价体系“以规促诚”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道德他律逐渐走向道德自律并最终实现主体对道德自由把握的过程。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也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诚信教育 中,一方面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践行诚信,养成诚信的习惯。这就要求学校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各阶段的诚信状况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便给予及时的、系统的教育与引导,做到监督促诚。一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诚信守则,使学生有规可循且使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据可查。二是制订《学生诚信教育目标》和《学生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包括《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和《学生自查自律表》)来检查监督学生日常校园的各种诚信行为。其中《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用于记录学生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和表现好的诚信行为,并据《学生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加减分。《学生自查自律表》由纪律委员发给班级同学,用于每天自我评价,并写出与“昨天”对比的进步情况以及“明天”要达到的目标。评估要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估和家长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估办法定期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量化并分出相应的等级,最后计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总分中。三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便对学生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系统的教育。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将其每个阶段的诚信评估结果及赏罚情况记入档案,其目的主要不是为对学生形成终结性的评定或作为选拔的依据,而是为了使教师能及时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诚信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四是制定诚信赏罚制度,将评估结果与赏罚机制联系在一起,且与评优评奖挂钩,通过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等手段,使学生明辨是非,坚持诚信行为,克服失信行为。
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使小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化,能有效避免教育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生时刻感觉到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制度在约束着自己,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四、重视学科教学“以理悟诚”
教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得最多,要把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抓住时机渗透诚信教育,使学生从中感悟诚信,做到以理悟诚。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语文课上如“狼来了”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小男孩两次撒谎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了最终被狼吃掉的可悲下场。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诚信是无价的”,一个不具备诚信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自然科学课上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科学上的每一项重大发明或发现,无不是科学工作者求真务实、不懈探索的结果。没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态度和作风,就不可能有科学上的发明或发现;体育课上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音乐课上通过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品德与社会课上利用生动、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说理教育。
通过各学科渗透,将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诚信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而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诚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终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并外化于道德行动之中。
五、开展课外活动“以行践诚”
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知道为智,体道为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育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在道德实践的模糊程度,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的道德趣味实践活动,寓诚信教育于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思考诚信,亲身尝试中探索诚信,学做诚信之人。
竞赛活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在文字的世界欣赏《诚信是一种美德》的呼唤、《贵在诚实》的表白、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张百元假钞》背后的人性美。通过竞赛,既能激发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又潜移默化的强化诚信意识,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签名活动。开展“我与诚信有个承诺”签名活动,让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对自己做出承诺: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不偷盗,不浪费粮食,节约水电,讲究卫生,爱护一草一木。签名之后,就有了诚信目标意识,在日常的行为中就不断地约束自己,体会到“诚信靠大家”、“诚信要从我做起”。
实践劳动。开展“走进生活,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到福利院献爱心、植爱心树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在奉献中得以陶冶,当学生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的同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
调查活动。在诚信教育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周围的典型素材。如开展“诚信小调查”活动,调查劣质奶粉的生产、销售、危害及社会民众对此的反映等。让他们以纯真的眼光体验诚信,真正意识到诚信不仅是人的修身美德,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线。
感悟诚信,实践活动起着水到渠成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体验了诚信,也吸取了信心和力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体现着明月一样莹洁透明的心灵,诚信是积累在智慧心底的金子。诚信是生命之魂,小学生诚信教育特别需要一个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全社会要发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共同为下一代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下一代在诚实守信的优良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让诚信之花在神州大地处处开放、光芒四射。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