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和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造性地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盎然,充满活力和朝气。为此,教师要将诗意的色彩融入语文课堂,将语文教育中应有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内涵回归课堂,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那么,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呢?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造
一、做好预设,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教学
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有一个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同时,课堂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因此课堂精心预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首先,预设教学目标力求全面。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其次,预设教学资源力求充分。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资源、社会生活资源、网络资源等。新教材在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的同时也给了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
二、把握生成,以和谐的氛围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课堂因预设而完美,教学因生成而精彩。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更需要生成。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和提倡课中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和谐美。
第一,活跃课堂气氛,在对话中生成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等。
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生成中引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的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要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有时我们班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在各种形式读书、讨论问题,而不是在打闹,有时却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其次,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注重延伸,以切实的课后体验升华教学效果
“课堂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课后体验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科学知识去实践、去深入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后体验的关系。如果说科学教育使人更聪明、更能干、更有力量,那么人文教育则是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进步所需要的人。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如走进学校,让人感觉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浓浓的人文氛围:校园整洁漂亮,随处可见人类文化先驱的名言、头像以及同学们的作品,老师的脸上充满慈爱与睿智,学生身上洋溢着活泼向上的气息,同学之间礼貌、友爱……全部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都应富有人道精神,就要把学生等同亲人、好友来关心和对待,更要富有人情味、同情心。
四、提升教学艺术,使课堂效果显著
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引导“入戏”,让充满生命欢歌的语文教学达到艺术的高度,使师生同时进入高远的境界,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达到思想教化与生活情趣并重、知识积累与文化生活融合相成、教材示范与表达热情并存。许多课文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生命意识问题,讴歌了生命的高贵,以及人类在如何艰难困苦中竭力发掘自身的潜能,史诗而神话般地创造了捍卫生命、令人动容的奇迹。教师要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生命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从小珍爱生命,学会保全自己,处处以人为本,让人性的光芒和生命的绮丽交相辉映。教师要挖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用语文学科中的美吸引学生,让学生被语文中的美牢牢吸引住而酷爱语文,并努力学好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教学艺术,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努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课后体验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实践能力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与增强,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实践教育方面,我们应当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和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实践能力体现于学生身上,但是却潜存于环境之中,教师只有加强实践环境的建设,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成为真正的、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在“实”上做文章。只有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的课程定位,全面推行现代教育新思维,才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领域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未来所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造
一、做好预设,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教学
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有一个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同时,课堂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因此课堂精心预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首先,预设教学目标力求全面。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其次,预设教学资源力求充分。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资源、社会生活资源、网络资源等。新教材在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的同时也给了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
二、把握生成,以和谐的氛围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课堂因预设而完美,教学因生成而精彩。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更需要生成。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和提倡课中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和谐美。
第一,活跃课堂气氛,在对话中生成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等。
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生成中引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的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要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有时我们班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在各种形式读书、讨论问题,而不是在打闹,有时却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其次,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注重延伸,以切实的课后体验升华教学效果
“课堂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课后体验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科学知识去实践、去深入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后体验的关系。如果说科学教育使人更聪明、更能干、更有力量,那么人文教育则是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进步所需要的人。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如走进学校,让人感觉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浓浓的人文氛围:校园整洁漂亮,随处可见人类文化先驱的名言、头像以及同学们的作品,老师的脸上充满慈爱与睿智,学生身上洋溢着活泼向上的气息,同学之间礼貌、友爱……全部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都应富有人道精神,就要把学生等同亲人、好友来关心和对待,更要富有人情味、同情心。
四、提升教学艺术,使课堂效果显著
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引导“入戏”,让充满生命欢歌的语文教学达到艺术的高度,使师生同时进入高远的境界,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达到思想教化与生活情趣并重、知识积累与文化生活融合相成、教材示范与表达热情并存。许多课文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生命意识问题,讴歌了生命的高贵,以及人类在如何艰难困苦中竭力发掘自身的潜能,史诗而神话般地创造了捍卫生命、令人动容的奇迹。教师要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生命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从小珍爱生命,学会保全自己,处处以人为本,让人性的光芒和生命的绮丽交相辉映。教师要挖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用语文学科中的美吸引学生,让学生被语文中的美牢牢吸引住而酷爱语文,并努力学好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教学艺术,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努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课后体验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实践能力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与增强,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实践教育方面,我们应当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和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实践能力体现于学生身上,但是却潜存于环境之中,教师只有加强实践环境的建设,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成为真正的、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在“实”上做文章。只有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的课程定位,全面推行现代教育新思维,才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领域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未来所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