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是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通过欣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欣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需要众多具有创新意识与前瞻意识的教师来身体力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教师自身能否与课程改革合拍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除了接受有关培训,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实践新教法。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本人谈谈新课改形势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鉴赏教学。
一、鉴赏教学要循序渐进
学生音乐鉴赏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鉴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理智鉴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过程,也有利于鉴赏教学的逐步提升。
二、鉴赏教学要精讲多听
理解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并且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听众,由于场合和心境的不同,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做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为此,音乐鉴赏教学要精讲,让学生多听,引导学生在学会聆听的基础上学会鉴赏。
三、鉴赏教学要关注对比方式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曲式与体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的作品,灵活多变地设计成不同课型,安排在一起进行鉴赏教学。通过对比鉴赏,能使学生较准确地感受并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鉴赏时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鉴赏素养。
四、鉴赏教学要调动学生想象
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又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由于受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艺术素养等限制,他们的联想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意识与想象空间。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表现能力。
五、鉴赏教学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从教材看,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丰富,设计了舞蹈、戏剧歌唱、器乐、创作等,这就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以及过硬的专业素养。从学生看,在选修课中是学生来选老师,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魅力。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有魅力呢?我认为,首先是师生融洽,学生愿意跟你学;其次要有深厚的教学教育基本功,能适应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参加进修和培训,应该向具备不同专业特长的同事虚心学习,互相取长补短,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而我认为,我们要给学生的,应该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
具体操作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教为熟悉,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
门德尔松说: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魂。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关键词:高中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需要众多具有创新意识与前瞻意识的教师来身体力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教师自身能否与课程改革合拍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除了接受有关培训,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实践新教法。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本人谈谈新课改形势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鉴赏教学。
一、鉴赏教学要循序渐进
学生音乐鉴赏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鉴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理智鉴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过程,也有利于鉴赏教学的逐步提升。
二、鉴赏教学要精讲多听
理解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并且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听众,由于场合和心境的不同,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做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为此,音乐鉴赏教学要精讲,让学生多听,引导学生在学会聆听的基础上学会鉴赏。
三、鉴赏教学要关注对比方式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曲式与体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的作品,灵活多变地设计成不同课型,安排在一起进行鉴赏教学。通过对比鉴赏,能使学生较准确地感受并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鉴赏时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鉴赏素养。
四、鉴赏教学要调动学生想象
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又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由于受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艺术素养等限制,他们的联想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意识与想象空间。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表现能力。
五、鉴赏教学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从教材看,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丰富,设计了舞蹈、戏剧歌唱、器乐、创作等,这就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以及过硬的专业素养。从学生看,在选修课中是学生来选老师,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魅力。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有魅力呢?我认为,首先是师生融洽,学生愿意跟你学;其次要有深厚的教学教育基本功,能适应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参加进修和培训,应该向具备不同专业特长的同事虚心学习,互相取长补短,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而我认为,我们要给学生的,应该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
具体操作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教为熟悉,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
门德尔松说: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魂。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