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在治疗中西医方面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综合调理机体各脏腑功能。本文对64例2~12岁缓解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头伏至末伏期间,对治疗组进行护理干预配合改良中药贴敷治疗,对照组用传统贴敷方法,并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护理干预配合改良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护理干预配合改良中药贴敷疗法使用简便,疗效显著,应用安全,副作用少,并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配合改良贴敷;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中医学中没有与之对应的病名,多属中医“体虚感冒”、“虚人感冒”、“久咳”、“自汗”等范畴[1]。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弱,标实多为肝郁、挟热、挟滞、挟痰(湿)、挟瘀[2]。穴位敷贴疗法是一种古老的疗法,最早见于《素问》,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的药物吸收来达到治疗作用,现代应用中多与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相结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夏季人体阳气最盛,毛孔张开之时,运用补虚助阳等药物进行穴位敷贴可以驱除人体内阴寒之气,调和阴阳,激发正气,将冬病之夙根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治愈虚寒类疾病[3]。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64例门诊患儿。
2.材料
炒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生甘遂,肉桂,法半夏。按10∶10∶6:5:3:6,用姜汁调匀。
3.方法:
依据传统医学理论“春夏养阳”及寻经取穴理论,取定喘、肺俞、脾俞、肾俞,自头伏起,每日一次,每次取四穴之一进行贴敷,每次二十分钟,四天为一疗程,共三疗程。其中传统贴敷法为取适量外敷药饼直接贴于上述穴位,每日一次,保留6-8小时,10天为一疗程,共三个疗程;改良贴敷法为取适量外敷药饼置于上述穴位处,并连接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加热20分钟后去除膏药,每日一次,四天为一疗程,共三疗程。
护理干预:
3.1贴敷前的护理干预
3.1.1贴敷前应向患儿家长,说明贴敷的有关知识,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思想工作。
3.1.2贴敷治疗不宜空腹进行,对首次接受治疗的患儿,应耐心解释治疗方法,以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减轻家长疑虑及不良情绪,使其更好的接受并配合治疗。
3.1.3 贴敷前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及局部皮肤有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均不宜使用。
3.2贴敷时的护理干预
3.2.1 治疗时患儿取坐位,贴敷穴位时,应尽量避开肋骨,贴药后避免剧烈活动动,防止药片脱落,连接理疗仪,调节治疗温度,一般为38-40℃。
3.2.2 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若患儿局部出现灼热时应降低治疗温度;如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感觉时,立即停止治疗,汇报医生并处理。患儿因出汗使治疗敷贴滑落时,应及时给予补贴。
3.3贴敷后的护理干预
3.3.1治疗结束后,用清洁棉球擦干局部皮肤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动作应轻柔。如有局部皮肤发红等可让患儿休息片刻缓解后方可离去。
3.3.2饮食调护:治疗期间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食水果蔬菜等,忌过多食用寒凉之品,如冷饮、冰激凌。慎用辛燥及肥甘滋腻之品,以防伤阴,如肉桂、花椒、小茴香、大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
3.3.3生活护理:患儿应注意休息、充足睡眠,可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忌过量运动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治疗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尽量避免游泳。当晚可以洗澡,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即可,并观察贴敷局部皮肤情况。
3.3.4贴敷后的皮肤反应及处理
贴敷药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正常可出现潮红、灼热感、异物感、小水疱等反应,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予湿润烧伤膏外涂。贴敷后皮肤红肿的,可外涂黄芩油膏等减缓刺激;皮肤水泡、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并涂搽红霉素软膏、万花油等;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严重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出现全身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的,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4、统计方法
所有验证的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Wiloxon 秩和檢验、方差分析等;所有统计计算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P≤0.05有统计学意义。
5. 疗效分析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2 1 21 6 1 96.55%
对照组 32 0 12 9 11 65.62%
注:治疗组中途脱落3例,两组相比P<0.05
上表可知,经x2检验,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儿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总结】
综合以上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分析发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在冬季或受寒而发,缠绵不愈,据此我们依据 “内病外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以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药外敷穴位,并结合超声脉冲电导等促进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等功效,即在在夏季人体阳气最盛,毛孔张开之时,运用补虚助阳等药物进行穴位敷贴可以驱除人体内阴寒之气,调和阴阳,激发正气,将冬病之夙根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敷贴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及其家长做好护理及健康宣教,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使“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治疗发挥最大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新光,李利清,霍丽丽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证治初探[J].中医药学刊,2005,23(1)::53-55.
[2] 秦彩琴,张琳,朱珊.浅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中医病因病机[J].光明中医,2009,24(2):319-320.
[3] 杨娅,刘广霞,陈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肺系疾病的机理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38-41.
关键词:护理干预配合改良贴敷;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中医学中没有与之对应的病名,多属中医“体虚感冒”、“虚人感冒”、“久咳”、“自汗”等范畴[1]。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弱,标实多为肝郁、挟热、挟滞、挟痰(湿)、挟瘀[2]。穴位敷贴疗法是一种古老的疗法,最早见于《素问》,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的药物吸收来达到治疗作用,现代应用中多与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相结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夏季人体阳气最盛,毛孔张开之时,运用补虚助阳等药物进行穴位敷贴可以驱除人体内阴寒之气,调和阴阳,激发正气,将冬病之夙根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治愈虚寒类疾病[3]。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64例门诊患儿。
2.材料
炒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生甘遂,肉桂,法半夏。按10∶10∶6:5:3:6,用姜汁调匀。
3.方法:
依据传统医学理论“春夏养阳”及寻经取穴理论,取定喘、肺俞、脾俞、肾俞,自头伏起,每日一次,每次取四穴之一进行贴敷,每次二十分钟,四天为一疗程,共三疗程。其中传统贴敷法为取适量外敷药饼直接贴于上述穴位,每日一次,保留6-8小时,10天为一疗程,共三个疗程;改良贴敷法为取适量外敷药饼置于上述穴位处,并连接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加热20分钟后去除膏药,每日一次,四天为一疗程,共三疗程。
护理干预:
3.1贴敷前的护理干预
3.1.1贴敷前应向患儿家长,说明贴敷的有关知识,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思想工作。
3.1.2贴敷治疗不宜空腹进行,对首次接受治疗的患儿,应耐心解释治疗方法,以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减轻家长疑虑及不良情绪,使其更好的接受并配合治疗。
3.1.3 贴敷前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及局部皮肤有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均不宜使用。
3.2贴敷时的护理干预
3.2.1 治疗时患儿取坐位,贴敷穴位时,应尽量避开肋骨,贴药后避免剧烈活动动,防止药片脱落,连接理疗仪,调节治疗温度,一般为38-40℃。
3.2.2 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若患儿局部出现灼热时应降低治疗温度;如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感觉时,立即停止治疗,汇报医生并处理。患儿因出汗使治疗敷贴滑落时,应及时给予补贴。
3.3贴敷后的护理干预
3.3.1治疗结束后,用清洁棉球擦干局部皮肤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动作应轻柔。如有局部皮肤发红等可让患儿休息片刻缓解后方可离去。
3.3.2饮食调护:治疗期间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食水果蔬菜等,忌过多食用寒凉之品,如冷饮、冰激凌。慎用辛燥及肥甘滋腻之品,以防伤阴,如肉桂、花椒、小茴香、大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
3.3.3生活护理:患儿应注意休息、充足睡眠,可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忌过量运动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治疗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尽量避免游泳。当晚可以洗澡,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即可,并观察贴敷局部皮肤情况。
3.3.4贴敷后的皮肤反应及处理
贴敷药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正常可出现潮红、灼热感、异物感、小水疱等反应,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予湿润烧伤膏外涂。贴敷后皮肤红肿的,可外涂黄芩油膏等减缓刺激;皮肤水泡、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并涂搽红霉素软膏、万花油等;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严重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出现全身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的,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4、统计方法
所有验证的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Wiloxon 秩和檢验、方差分析等;所有统计计算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P≤0.05有统计学意义。
5. 疗效分析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2 1 21 6 1 96.55%
对照组 32 0 12 9 11 65.62%
注:治疗组中途脱落3例,两组相比P<0.05
上表可知,经x2检验,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儿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总结】
综合以上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分析发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在冬季或受寒而发,缠绵不愈,据此我们依据 “内病外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以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药外敷穴位,并结合超声脉冲电导等促进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等功效,即在在夏季人体阳气最盛,毛孔张开之时,运用补虚助阳等药物进行穴位敷贴可以驱除人体内阴寒之气,调和阴阳,激发正气,将冬病之夙根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敷贴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及其家长做好护理及健康宣教,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使“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治疗发挥最大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新光,李利清,霍丽丽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证治初探[J].中医药学刊,2005,23(1)::53-55.
[2] 秦彩琴,张琳,朱珊.浅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中医病因病机[J].光明中医,2009,24(2):319-320.
[3] 杨娅,刘广霞,陈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肺系疾病的机理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