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簪子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月,寒雨绵绵浇湿了枯寂的村落。从枝桠脱落的残叶打着旋儿跌落在泥潭中,它们并不安宁,欲挣脱丑陋的泥潭,奔向一旁的净土。在它们心中,那就是天堂,尽管村落是贫瘠的,每一寸土地亦是贫瘠的。
  屋前的苍山并没有覆雪,缭绕的白雾欲迷惑村落人的眼。屋里,煤油灯的光晕恍恍惚惚,似床榻里老人微弱的气息,苟延残喘。她守在老人的跟前,两眼空洞。她害怕失去在贫弱与饥荒岁月里从未轻易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的母亲。尽管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仍旧依恋着眼前奄奄一息的母亲。身后,嫂嫂和二妹细细碎碎的话语让她脊背发凉。她起身,匆匆走出那屋子,在桂花树下的古井旁坐下。虽是寒冬,她仍想用清泉洗尽委屈。她将一瓢清甜的井水饮尽,却只尝到了苦涩的滋味。
  她失落地跨进家门,迷茫地张望着一贫如洗的家。“妈,她们又为难您了?”儿子迎上来询问。眼眶微红的她用手捋了捋耳鬓被风吹乱的发,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她说:“要不用这些年攒的钱去买个簪子给老太太……”还没等她说完,儿子便怒了:“开什么玩笑,你天天去照顾老人家,簪子不见了还赖你!不就是见咱家穷好欺负嘛!”她转身,望向门外,眼泪顺着眼角滑落。她何尝不知道这样做就等于承认自己拿了簪子,可嫂子和二妹总是在奄奄一息的老太太跟前闹,这让老人如何安心呐!
  村里人都知道,老太太是没落的有钱人家的小姐,腿脚利索的时候,她总是绾着发簪在田间劳作,头上那根银簪子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跟她打招呼的男女老少,目光总停歇在银簪子上。她温和善良,与村落里所有人一样,用双手对抗着贫穷与饥饿。后来,她的大女儿嫁给了一个贫穷憨实的农夫,二女儿嫁给了在生产队做会计的有钱人,唯一的儿子也成了家。后来的后来,她倒下了,睡在床榻上,头发日益稀疏,她仍嘱咐女儿每天帮自己绾着发,插着簪。
  老太太病倒后,儿女们轮番在病榻前照顾。那日,母亲熟睡了,她与二妹、嫂子坐在屋中聊着家常。二妹撩起衣袖,亮出藏在袖中的银镯子,眉飞色舞地说着、笑着。嫂子娘家也有点底子,陪嫁时她带来了一些银两,便嘱咐二妹择日帮她打一个镯子。她默默地坐在一旁,扯扯打满补丁的衣袖,插不上话。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像这样的沉默了。但她并不嫉妒,家里虽是贫苦,可清贫中的相濡以沫令她欣慰。
  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不知是谁提出遗产的分配问题。她知道,母亲值钱的东西,无非是那根银簪子和那个掉漆的小匣子里一些零星的可以置换钱的饰品。贫穷滋生渴望,渴望滋生欲望,所有人都在心里打着算盘。她一贫如洗,却从未理会这些争端,每天尽心为母亲梳洗护理。她未读书,不识字,不如二妹懂得多,她只知道悉心照顾母亲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并不为别的。
  不料一日,嫂子从老太太的房子里慌张跑出来,叫嚷着:“老太太的簪子不见了!这可让她怎么安心?”二妹一听也急了,所有人都慌乱着,喧喧嚷嚷。床榻上,头发稀疏散落的老人一动不动,煤油灯摇曳的光晕映在她蜡黄的脸上,摇摇欲坠,一如她奄奄一息的生命。她看着所有人的慌乱,看着母亲的淡然,难过地掩面哭泣。然而她却沦为千夫所指,因为贫穷,因为别人的欲望。尽管如此,她依旧每天穿过一条条村落的小路,回到娘家,替母亲梳洗、喂饭。母亲常常会握住她的手,眼睛里充满恐惧,嘴巴一张一合,不知道是在诉说对现世的不满还是对死亡的恐惧……
  随着窗前一声鸟啼的划过,老太太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所有人都跪在床前哭泣,男人们的呜咽,女人们的哭喊,小孩子的懵懂……白昼如夜,天昏地暗……或虚伪或真心都交织在了一起,不可分辨。收拾老人的用品时,嫂子眼疾手快,趁着慌乱拿走了老太太的匣子。
  老人的葬礼在二月的最后一天。她在棺木前守了好几个日夜,她知道,这是最后的陪伴了。她每日都在祈求片刻的安宁,让老太太不再受到打搅。当第一缕冬阳穿破云层,射向村落的时候,老太太的棺木和着迟来的阳光缓缓合上。她抬起眼皮,一线银白色的光刺入她的双眼,在那一瞬,她看见银簪子静静地躺在老人的头边。她抬头,望了二妹一眼,二妹伤心地啜泣着。她忘不了那一晚,在昏暗的灯光中,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决然拔去老人头上簪子时的凉意,她忘不了背负“偷窃”之名的屈辱……可是所有的忘不了,在这一刻都罢了。在贫瘠的岁月里,连欲望都如此卑微,但欲望终敌不过情,人心本是向善啊。
  老人的坟墓在荒凉山冈的一棵孤树下,冬去春来,坟墓旁竟也长出了几多芬芳的小花,爬蔓的藤草中老人钟爱的木匣隐约可见……
  四月的村落,桃花谢了,漫山遍野的杜鹃正开得火红灿烂。
  作者简介:陈萌,广西桂林人,瑤族,现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14级写作班。喜爱读书、写作、摄影和古筝。小说、诗歌学习中。曾获广西第十一届全区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十届相思湖全区现场作文大赛优秀奖,相思湖网络文学大赛散文组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双十佳诗歌十佳诗作奖,《扬子江诗刊》千纤草华语女子诗歌大赛周奖、月奖、十佳诗作奖。诗歌见于《散文诗》,小说见于《南方文学》。
  点评:作品以一枚银簪子和久病卧床的老母亲为背景刻画了主人公“她”的隐忍孝道和妹妹、嫂子的贪婪势利。但结尾处银簪子与木匣的再现说明也许卑微的欲望源自于无法挣脱的贫瘠、也许人性本善、也许这一切都可以化解原谅,表现出作者试图挖掘人性温润面向的努力。同时,首段(二月的荒寒枯寂)和末段(四月的火红烂漫)的环境和景物描写颇具匠心,明亮温暖终于驱散了令人窒息的愁苦阴郁。但与语言的诗意呈现相比,作品的故事设置显得较为孱弱,人物塑造稍显类型化。
  ——李彬彬
其他文献
陈代云 70后,河池学院副教授,诗歌作者、诗评人。著有《民族·地域·现代:广西当代诗歌研究(1949—1999)》、诗集《小作品》。  没有一种事业像文学这样,师承众多而复杂,古今中外的作家、流派、风格,都可能给今天以启迪。盘妙彬曾这样分述西方现代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给自己的阅读印象:手术刀般给人血肉直现的那份生命中的真切、中医药般给人那种经络畅通的感觉。虽然他强调要“海纳百川”,但读者和评论者都倾
期刊
华兹华斯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诗学观点,他认为诗歌“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文学写作过程中所依赖的经验和情感皆源自个人记忆的沉淀和显明,由此可知,文学写作自身具备了某种错后性特征。这种错后性在散文文体中表现得又尤其分明,毕竟,散文对于经验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这种错后性的存在,也解释了为何在城市化进程已经前行二十年光阴之后,在城镇化率接近百分之六十的今天,乡土题材散文依然强劲而坚韧之因。50、6
期刊
阿然 本名蒋建春,1976年生,广西全州人,高中文化,工人。2016年底从鹿寨化肥厂下岗,现在柳州练摊。在《广西文学》发表处女作《拆迁记》。  1  自从离开洛水村,进城住上新房子,杨老四就变成了木头人。常常独自站在阳台上,一小时一小时地望远方,眼神涣散,人喊他也不应。  这天,女人坐在客厅择菜,望见男人勾着脑壳,孤倔的背影越绷越紧,气就上来了,一个村子都搬空了,又不是你一个人,人哦,活到这岁数也
期刊
陈祖君 广西忻城人,壮族,生于1966年11月。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任广西师范学院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两岸诗人论》《从国族到身体:现代汉诗的地方认同(1949-2009)》等。在两岸三地发表学术论文及诗歌、小说、散文作品若干。目前主要关注地方文学及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认同问题。  每次说起广西籍的当
期刊
黄仕伟 壮族,1973年生,广西西林县人。当过兵,上过大学,曾从事十年新闻宣传工作。有中短篇小说在《广西文学》《百色文艺》等文学刊物发表。现供职于西林县文联。  扳他!扳他!  堡巴在旁边起哄,大家都一起起哄。阿邦木然地环视四周,大家都在咧着嘴朝他笑。岚盟走过来,箍住他的腰,一用力就把他扳倒了。大家又轰地一声嘲笑。阿邦爬起来,抠着自己的耳朵,面红耳赤。他身上全部是黄色的粉泥,衣服裤子上还挂着一些枯
期刊
爷爷八十大寿前夕,我和父亲终于与他一起踏上了回乡的路,回那个小乡村,去寻他的根。  用爷爷的话来说,我家祖辈生活在那个小乡村。爷爷的父亲、爷爷、曾祖父都生活在那里,最后,也葬在那里。三年前,奶奶在家里的龙眼林里摘龙眼,中暑倒下,再也没有起来。我们把奶奶葬在那一片龙眼林旁,爷爷说,龙眼林是奶奶的命根。奶奶的墓旁还留了一个墓穴,那是爷爷的。自奶奶下葬后,爷爷就变得寡言少语了,再难听到他爽朗的笑声,难见
期刊
邱玲 1974年生,广东海丰人,毕业于武汉大学金融系,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曾获柳州市散文大赛一等奖。作品散见于《广西工运》《工人日报》《柳州日报》《南国今报》《柳州晚报》等。  1  我家以前住在荣军路上的一条小巷里,那片儿是老城区,普通门户的人家在这里过着平凡烟火的日子。那条小巷没有名字,巷道口一米来宽,巷子里最宽处能容得下三五个人并排行走,而多处仅容两人通行,整条巷道显得狭窄而陈旧
期刊
儿童小说作为一种以塑造儿童形象为中心、以广大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必然要承载人类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和人文关怀,也应该担负教育和游戏等多方面的功能和责任。童话的幻想性、亦真亦幻的叙述艺术、神奇的思维和想象以及写实的小说手法的融合,是这类作品应有的美学特征。广西的80后作家盘晓昱,以他的儿童小说集《喂,你在等一列火车吗》(广西人民出版社),裹挟着一股强烈的梦幻冲击波带我们进入一个个神奇的
期刊
(一)童年的对视  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儿童文学作家盘晓昱用他的最新作品集《喂,你在等一列火车吗》,为我们运来了一身两面的镜子童年。  镜子的正面,是城市里的、手机电脑的童年。QQ在线的女巫、被兔子绑架的电脑迷、在城市下水道中出没的小怪物……这些奇异小故事里的城市孩子,面对的是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童年。它如同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指向的内核,是同样匪夷所思的城市生活。  镜子的背面,是属于乡村的、
期刊
深夜,一只蜘蛛在窗口结网  被病痛缠身时  一只蜘蛛在我眼底小心翼翼地织网  看见我起身,又偷偷躲起来  我躺下,它又继续扯丝,编织,布局  时而就地转圈,时而往回跑  有时,它看看我,生怕打扰我  哎,它多像我隔壁房的母亲  在这个房子,只有它陪着我,为我起舞  病痛发作时,它让我感到被缠绕时  沉重肉身的另一种轻盈  让我翩然入梦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痛醒,隔壁有光照过来  它还在继续,一张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