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m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合作交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问题是探究的发端,学会提问是探究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这才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充分运用生物学史实培养学生怎样探索问题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国内外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自然和生活充满热爱和兴趣,并且心中有明确、持久的问题,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问题。例如: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始终对自己的爱好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一直不断观察、思考与探索,最终成为进化论的创立者。……科学家们执着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的精神将永远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去发现,去体验的兴趣,使他们萌发好奇心,产生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科学在不断地发展,也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许多重要的发现都起源于怀疑,有怀疑才会有创新。科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说:“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保证,而且他也不能够真正保证,他们下的判断永远不会被颠倒过来。”如:盖伦是古罗马的御医,著有131部著作,他的学说统治了医学界一千多年。其中,他的“血液潮汐说”更是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面对这样的现实,哈维——一个正在意大利求学的英国留学生向盖伦提出了挑战。他经过解剖动物的实验,通过定量计算的研究,通过科学的类比、联想,,动摇了盖伦的“血液潮汐说”,最终确立了“血液循环说”。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补充史实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养成不墨守成规的质疑习惯。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提出问题必须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认真观察事物的每一环节,再通过反复的思考、推敲和综合,就有可能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新颖问题。如:大家对遗传的了解,始于一个叫孟德尔的神父。他对植物的杂交做了大量的实验,有了观察他们后代生长情况的积累,由此对豌豆植株生长的高矮产生了好奇,为什么高大的豌豆植株能够产生矮小的后代?再如:世界有了获得性免疫的概念,得益于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詹纳。他采用治疗天花的方法,是受到了这样的启发:为什么中国人对天花的防治,是有意使染病轻的人传染给健康的人?这些史例教育学生,提出问题,起始于仔细和严密的观察。“不观察,吃苦头”这是爱丁堡大学的约瑟夫·贝尔教授的一堂课。课堂上教师要教育学生,只有学会观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思维,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而思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认知心理失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一)、创设兴趣盎然的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时,谈论的问题内容要有趣,活泼,吸引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氛围和谐融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节课堂教学中,先展示配套光盘中的精卵结合动画及胚胎发育过程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精卵结合是在什么部位完成的?卵细胞会不会同时和两个精子结合?双胞胎怎样产生的?男人注射雌性激素会变成女人吗?泰国的人妖又是怎么来的?等,学生非常兴奋,个个踊跃表现。值得高兴的是有一位同学提出:“听说两个女人在一起也能生孩子,老师,你能给我们解释吗?”当即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试想,这样的情境学生能不动脑思考而发问吗?
  (二)、创设学生考老师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他们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鼓励他们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决心。教师可利用学生在社会、家庭以及课外生物调查活动中学习到的内容,也可以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物,鼓励学生提问题,考老师。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思维力度,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并且能够增添友好、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另外,就一个现象、一段描述、一节内容,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多给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余地,做到先学后教,三思而后行。经常问学生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能把老师考住。这样做是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动脑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创设激励情境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地激励、鼓舞学生使学生产生内趋力。教师经常给学生投以信任的目光,创设各种表扬的表情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你真行,提得好,试试看等等。这样学生会感到教师信任与尊重,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直被社会广泛认为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只有一些数字游戏和不厌其烦的计算、证明,使人们不愿接触,敬而远之。实际上,数学教学中只要灵活运用语言艺术,完全能够引领学生在神奇的数学海洋中探究遨游,自由解密。    一、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规范、简洁    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叙述数学事物时用词应贴切,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违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要
期刊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第一堂课学生收集的实验数据,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归纳探究的过程,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经历用实验方法验证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课程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完
期刊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中考采用的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形式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等均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说,话题作文给了大家以很大的“自由”。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仍有不少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所以我认为给大家提几点建议,很有必要。    一、认真审题,抓住提示语    对于话题作文,虽然中考作文要求不设审题障碍,但不等于取消审题环节。话题作文一般有提示语,在审题
期刊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在工农业发展的同时,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我们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有关大气污染的教学    1、CO污染  在进行CO性质教学时,我们要向学生介绍CO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以人为本 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
期刊
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高水平。”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    一、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改进上课作风    数学教师是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心理气氛的关键人物,教师的作风是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在有民主作风的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期刊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6、7岁~11、12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对班主任有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他们每一个人十分关注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反应为转移。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讲究策略,把握表扬的艺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合理运用赞扬这一把神奇的钥匙。    一、表扬要具体     表扬要具体,表扬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一、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包
期刊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一、鼓励学生“我会学”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累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多数人都认为“枯燥乏味、教者难教、学者无趣”的数学来说尤显重要。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有了“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地探索发现生活中数学的奥秘。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之法。    一、故事激趣法    “爱听故事”,“爱看动画”可以说是每个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