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8年底雷军和董明珠的“十亿赌约”到期,由于赌约是基于营业额孰高孰低,董明珠认为格力已经获胜。如果赌约再延长,小米和格力谁能赢得赌约?本文从公司战略、商业模式和财务指标三个方面分析,小米和格力在未来谁能走得更远。
一、小米和格力的战略对比
小米未来战略定为手机和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其中IoT(物联网)产品逐渐贡献更多利润,成为小米的两大未来战略之一。近期小米将公司核心战略升级为“手机+AIoT”双引擎,逐步站稳高端市场,AIoT保持持续领先。
格力除了家电空调之外,格力开始向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延伸,运用双赢智慧寻求发展空间。坚持自主创造,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技术能力,逐步主导行业与市场,提高和完善服务水平,提升售后的服务质量。做到质量和科技领先,逐步扩大海外占有率。充分利用和配置资源,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增强格力的整体竞争力。
在战略方面,小米还没有格力成熟,格力已经有一套完善的体制,但小米的战略精准的把握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用高质量产品逐步占领高端市场,如果赌约的时间延长,小米未尝不可赢得这场赌约,格力发展的已经很成熟了,但其发展速度稳定,小米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如果时间足够长,小米极有可能赢得赌约。
二、小米和格力的商业模式对比
小米采用的是“性价比”的商业模式。先用一低价产品快速占据市场,然后铺开其他产业链。这种低价的目标不在于获取单位产品的高额利润,而是用远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迅速攻入市场。先用性价比占领高地,再衍生其他品类。小米抓住互联网+这艘大船,用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抓住客户,把用户打造成粉丝,营造口碑传播。
格力的商业模式,销售渠道方面一格力与各省市的大经销商合资成立股份制区域销售公司,由销售公司负责各地区的总体操盘,包括销售政策制定及市场开拓等,形成以专卖店为终端的特殊销售体系,另一方面,格力核心经销商持股平台承接格力10%股份,从而深度绑定销售渠道利益。在产品研发方面,格力一直坚持研发高科技产品,一直走在科技的前沿,用产品质量向全世界说话。
从商业模式这个角度来说,小米和格力都致力于研发高科技产品,走的都是高质量产品,用实力来证明產品的优势,格力的销售渠道更完善,小米则更贴近和迎合现代人的需求,更接近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力图把用户转变为粉丝。如果延长赌约,从商业模式这个角度,小米并不比格力优秀很多,小米能否赢得赌约还未可知。
三、财务指标的对比
1、小米的发展趋势较快
2013年小米营收为316亿元,格力营收为1200亿元。五年过去后,小米的营收增长了1388亿元,格力仅仅增长了600亿元。虽然就2018年的营收来看,格力高于小米。但是5年间格力的营收增长了1倍多,小米的营收增长却为14倍;格力的净利润只增长了1倍多,2015年至2018年小米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达20多倍。小米的营收和净利润在五年之内的确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速,小米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幅度都“秒杀”格力。
2、格力的盈利能力优于小米
盈利指标分析:通过计算可知,格力2015-2018年的毛利率均值为32.67%,而小米为10.14%,远远低于格力;格力营业利润率均值为15.85%,而小米为4.82%,低于格力;格力销售净利率均值为14.14%,而小米为-10.32%,低于格力;小米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净利率也低于格力,说明小米盈利远远不如格力。
3、格力的现金流优于小米
现金流指标分析:通过计算可知,格力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负债比率、净利润现金保证比率和销售收入现金回收比率在2015-2018年的均值分别为0.21%、20.74%、1.73%和0.23%,格力的现金流比较稳定;小米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四个指标的值几乎都是负数,是因为这三年的年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数;2018年营业收入增加了52.60%,但是现金流指标都为负数,足以说明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企业现金不足与偿还债务,企业盈利质量低,小米的财务状况是不如格力的。
四、总结
通过小米和格力的对比,我们发现小米和格力是经营领域不同的公司。格力是一家以实体支撑的企业,营销模式是实体加网络,注重售后服务,发展周期是成熟期,增长稳定,财务状况也比较稳定,整个公司发展比较平稳。小米是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公司,营销模式更侧重于互联网营销,发展周期处于上升期,资本扩张较快,发展速度较快,属于一个比较年轻的公司。
小米未来的大展潜力是优于格力的,但是整体实力还和格力有一定的差距,小米如果想要走得更远,必须重视财务状况,因为它的财务状况不稳定,特别是经营现金流短缺,利润率低,公司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链,而无法继续经营,风险较大。小米和格力在未来的发展各有优势和不足,所以二者谁能走得更远,还未可知,还得看他们具体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赵晨容(1994.01),汉族,云南昭通人,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
一、小米和格力的战略对比
小米未来战略定为手机和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其中IoT(物联网)产品逐渐贡献更多利润,成为小米的两大未来战略之一。近期小米将公司核心战略升级为“手机+AIoT”双引擎,逐步站稳高端市场,AIoT保持持续领先。
格力除了家电空调之外,格力开始向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延伸,运用双赢智慧寻求发展空间。坚持自主创造,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技术能力,逐步主导行业与市场,提高和完善服务水平,提升售后的服务质量。做到质量和科技领先,逐步扩大海外占有率。充分利用和配置资源,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增强格力的整体竞争力。
在战略方面,小米还没有格力成熟,格力已经有一套完善的体制,但小米的战略精准的把握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用高质量产品逐步占领高端市场,如果赌约的时间延长,小米未尝不可赢得这场赌约,格力发展的已经很成熟了,但其发展速度稳定,小米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如果时间足够长,小米极有可能赢得赌约。
二、小米和格力的商业模式对比
小米采用的是“性价比”的商业模式。先用一低价产品快速占据市场,然后铺开其他产业链。这种低价的目标不在于获取单位产品的高额利润,而是用远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迅速攻入市场。先用性价比占领高地,再衍生其他品类。小米抓住互联网+这艘大船,用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抓住客户,把用户打造成粉丝,营造口碑传播。
格力的商业模式,销售渠道方面一格力与各省市的大经销商合资成立股份制区域销售公司,由销售公司负责各地区的总体操盘,包括销售政策制定及市场开拓等,形成以专卖店为终端的特殊销售体系,另一方面,格力核心经销商持股平台承接格力10%股份,从而深度绑定销售渠道利益。在产品研发方面,格力一直坚持研发高科技产品,一直走在科技的前沿,用产品质量向全世界说话。
从商业模式这个角度来说,小米和格力都致力于研发高科技产品,走的都是高质量产品,用实力来证明產品的优势,格力的销售渠道更完善,小米则更贴近和迎合现代人的需求,更接近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力图把用户转变为粉丝。如果延长赌约,从商业模式这个角度,小米并不比格力优秀很多,小米能否赢得赌约还未可知。
三、财务指标的对比
1、小米的发展趋势较快
2013年小米营收为316亿元,格力营收为1200亿元。五年过去后,小米的营收增长了1388亿元,格力仅仅增长了600亿元。虽然就2018年的营收来看,格力高于小米。但是5年间格力的营收增长了1倍多,小米的营收增长却为14倍;格力的净利润只增长了1倍多,2015年至2018年小米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达20多倍。小米的营收和净利润在五年之内的确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速,小米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幅度都“秒杀”格力。
2、格力的盈利能力优于小米
盈利指标分析:通过计算可知,格力2015-2018年的毛利率均值为32.67%,而小米为10.14%,远远低于格力;格力营业利润率均值为15.85%,而小米为4.82%,低于格力;格力销售净利率均值为14.14%,而小米为-10.32%,低于格力;小米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净利率也低于格力,说明小米盈利远远不如格力。
3、格力的现金流优于小米
现金流指标分析:通过计算可知,格力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负债比率、净利润现金保证比率和销售收入现金回收比率在2015-2018年的均值分别为0.21%、20.74%、1.73%和0.23%,格力的现金流比较稳定;小米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四个指标的值几乎都是负数,是因为这三年的年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数;2018年营业收入增加了52.60%,但是现金流指标都为负数,足以说明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企业现金不足与偿还债务,企业盈利质量低,小米的财务状况是不如格力的。
四、总结
通过小米和格力的对比,我们发现小米和格力是经营领域不同的公司。格力是一家以实体支撑的企业,营销模式是实体加网络,注重售后服务,发展周期是成熟期,增长稳定,财务状况也比较稳定,整个公司发展比较平稳。小米是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公司,营销模式更侧重于互联网营销,发展周期处于上升期,资本扩张较快,发展速度较快,属于一个比较年轻的公司。
小米未来的大展潜力是优于格力的,但是整体实力还和格力有一定的差距,小米如果想要走得更远,必须重视财务状况,因为它的财务状况不稳定,特别是经营现金流短缺,利润率低,公司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链,而无法继续经营,风险较大。小米和格力在未来的发展各有优势和不足,所以二者谁能走得更远,还未可知,还得看他们具体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赵晨容(1994.01),汉族,云南昭通人,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