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毒品犯罪是社会危害性极为严重的犯罪。它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而且往往诱发抢劫、盗窃等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并且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拟对近十年来(2003-2013年10月)某基层检察院办理的涉毒案件进行专题调研,试图通过分析本县毒品犯罪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提出相应防控对策,以有效打击毒品犯罪。
关键词 毒品犯罪 贩卖毒品 共同犯罪 治安管理
作者简介:吴菊萍,海盐县人民检察院,书记员,研究方向:犯罪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065-02
一、案件基本情况
二、案件数据分析
1.犯罪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特别是2013年毒品犯罪人数涨幅明显,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分别高达381.8%、329.2%。
2.犯罪类型突出明显。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贩卖毒品罪和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犯罪人数分别占涉毒类案件总人数的52%和47.4%。其中2013年1-10月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的涉案人员比例明显增加,占该年同期涉毒类案件总人数的67.9%,创历史新高。
3.涉案人员年龄层次集中。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除2人系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外,其余均为成年人。其中,年龄18-25岁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25.8%;年龄26-35岁的有123人,占总人数的37.8%;年龄36-45岁的有95人,占总人数的29.2%。
4.涉案人员文化程度偏低。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犯罪嫌疑人占绝大多数,为总人数的88.3%。
5.涉案人员前科记录居多。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其中81人曾受过刑事处罚,占总人数的24.9%;52人系累犯,占总人数的16%。
6.涉案人员男女比例偏颇。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男性犯罪嫌疑人明显多于女性,其中女性犯罪嫌疑人有40人,占总人数的12.3%,男性犯罪嫌疑人有285人,占总人数的87.7%。
7.判处刑罚情况集中。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已有判决结果的有298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有210人,占总人数的70.5%。
三、案件主要特点
1.从交易场所看,从传统吸食毒品的隐蔽性和主要是在私密性较好空间的家庭内吸食,进而向公共娱乐场所的转变,由单人吸食进而向群体吸食毒品。易涉毒场所主要有KTV、网吧、游戏厅、宾馆等娱乐休闲场所,甚至在街口、马路等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地方也普遍存在毒品交易。
2.从毒品数量看,重特大案件比例上升。2013年陈某涉嫌贩卖毒品达2000余克,曹某某涉嫌贩卖毒品达上万克,与以往单件涉毒案件相比,毒品数量在不断增加。
3.从毒品种类看,新型毒品种类上升。传统毒品海洛因一直是吸毒者和贩毒者吸食、贩卖的主要毒品类型。但摇头丸、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也在逐步蔓延。
4.从犯罪特点看,呈现以下趋势:
(1)以贩养吸日趋普遍化。现有的贩卖毒品案件中很大一部分系贩毒人员买进毒品供自己吸食,因无钱再次购买毒品,便将剩余毒品贩卖给他人,从中赚取利润后满足个人所需。(2)贩卖毒品量少频率高。虽然贩卖毒品案件有高达数千克的,但主要还是以小数量的贩毒居多。贩毒人员既熟悉上家“毒源”,又有极大的下家“客源”,把毒品从“毒枭”手中扩散至城市的各个角落。虽然每次交易的数量仅数克甚至不到1克,但其通过向多人多次销售,从中牟取非法利益。(3)毒品流动速度快。大部分案件涉及毒品数量不大,以贩养吸的情况又普遍存在,造成毒品从“毒枭”手中流出之后流动极快,几乎是在几个小时之内转手数次即被吸食。吸毒人员毒瘾发作时,经常以电话方式约定交易,随即寻找隐蔽场所立即吸食毒品后不留痕迹。(4)吸毒人员轮流坐庄方式较为普遍。一名或者数名吸毒人员用自己购买的毒品请客,邀请 “毒友”免费吸食,“毒友”们在享受“免费的午餐”之后也会以这种形式来回馈自己的“毒友”。这种新型的犯罪方式已经普遍存在。(5)共同犯罪比例增高。以团伙的形式从事毒品犯罪,虽然不具有犯罪集团的组织性、严密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但其纠合性很强。有的甚至由同一家庭或同一家族的众多成员共同参与贩毒活动。在共同涉毒犯罪中,家族血缘关系、亲朋好友关系和乡情邻里关系往往成为相互连结的重要纽带。(6)毒品频繁交易使用假名。被抓获的涉毒人员通常只知道上家或下家的外号,且涉毒人员日常居无定所,流动性大,流动范围广,给调查取证、控制嫌疑人和抓捕贩毒分子造成极大的难度。
四、毒品犯罪成因
1.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精神和心理的压力,经济加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加快,人们心理的紧张程度也随之增加。 为了得到宣泄和缓解,吸毒便成为一种选择。从2003年的0件0人到2013年1-10月的87件106人,毒品犯罪占我县所有犯罪类型的比例近20%。
2.毒品特性产生双重依赖。大部分毒品犯罪都是从吸食毒品引发的,而人一旦吸毒成瘾后,无一幸免的会对毒品产生身体依赖和心理依赖,吸食毒品像是瘟疫一般会向周围不断扩散,一旦染上就难以戒除,继而从一开始吸食毒品的违法行为慢慢走向犯罪行为。
3.毒品交易带来巨额暴利。毒品贩卖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致使许多人愿意铤而走险,不惜舍命也要贩毒。毒品交易换来的利益之大,也是毒品犯罪迅速滋长蔓延的重要原因。
五、毒品犯罪预防对策
1.加大毒品打击力度。司法机关要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大重点整治力度,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易涉毒场所,坚决遏制新型毒品的发展蔓延势头,从源头上切断毒品犯罪。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经常性的禁毒宣传教育,进一步扩大禁毒预防教育的覆盖面,引导公众知晓毒品危害、远离毒品犯罪,有效遏制毒品犯罪增长态势。
2.加强犯罪心理预防。(1)完善社会文化环境,减少由于社会的不公等问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积极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2)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人防毒抗毒的防御能力,促使家人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家人的约束与关怀,对于犯罪嫌疑人今后戒除毒瘾、回归社会、避免再次犯罪无疑起着重要作用。(3)加强学校品德教育。学校教育在注重知识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和品格的培养,要注重基础教育和道德品格教育同步提升。
3.加强社会治安管理。(1)重点人员控制。对于实施此类犯罪的人员要依照法律规定严格查办;对于违反规定人员应严肃处理并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于有前科、有吸毒史、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要求家庭、学校、单位、社区或者基层组织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帮助。(2)重要场所控制。加强易涉毒场所的治安巡逻,坚持“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对于闹市区等大范围区域进行定时定点巡逻,对于小范围、犯罪多发地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巡逻。在马路、街道及广场等地设置24小时监控设施。(3)特殊行业控制。可通过行业本身的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控制,通过建立行业登记制度、值班巡逻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等对特殊行业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与治安管理部门加强合作与联系,在发现重大犯罪嫌疑人员时及时采取必要监控措施,以及时控制犯罪。
关键词 毒品犯罪 贩卖毒品 共同犯罪 治安管理
作者简介:吴菊萍,海盐县人民检察院,书记员,研究方向:犯罪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065-02
一、案件基本情况
二、案件数据分析
1.犯罪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特别是2013年毒品犯罪人数涨幅明显,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分别高达381.8%、329.2%。
2.犯罪类型突出明显。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贩卖毒品罪和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犯罪人数分别占涉毒类案件总人数的52%和47.4%。其中2013年1-10月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的涉案人员比例明显增加,占该年同期涉毒类案件总人数的67.9%,创历史新高。
3.涉案人员年龄层次集中。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除2人系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外,其余均为成年人。其中,年龄18-25岁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25.8%;年龄26-35岁的有123人,占总人数的37.8%;年龄36-45岁的有95人,占总人数的29.2%。
4.涉案人员文化程度偏低。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犯罪嫌疑人占绝大多数,为总人数的88.3%。
5.涉案人员前科记录居多。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其中81人曾受过刑事处罚,占总人数的24.9%;52人系累犯,占总人数的16%。
6.涉案人员男女比例偏颇。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男性犯罪嫌疑人明显多于女性,其中女性犯罪嫌疑人有40人,占总人数的12.3%,男性犯罪嫌疑人有285人,占总人数的87.7%。
7.判处刑罚情况集中。2003-2013年10月办理的涉毒类案件中,已有判决结果的有298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有210人,占总人数的70.5%。
三、案件主要特点
1.从交易场所看,从传统吸食毒品的隐蔽性和主要是在私密性较好空间的家庭内吸食,进而向公共娱乐场所的转变,由单人吸食进而向群体吸食毒品。易涉毒场所主要有KTV、网吧、游戏厅、宾馆等娱乐休闲场所,甚至在街口、马路等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地方也普遍存在毒品交易。
2.从毒品数量看,重特大案件比例上升。2013年陈某涉嫌贩卖毒品达2000余克,曹某某涉嫌贩卖毒品达上万克,与以往单件涉毒案件相比,毒品数量在不断增加。
3.从毒品种类看,新型毒品种类上升。传统毒品海洛因一直是吸毒者和贩毒者吸食、贩卖的主要毒品类型。但摇头丸、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也在逐步蔓延。
4.从犯罪特点看,呈现以下趋势:
(1)以贩养吸日趋普遍化。现有的贩卖毒品案件中很大一部分系贩毒人员买进毒品供自己吸食,因无钱再次购买毒品,便将剩余毒品贩卖给他人,从中赚取利润后满足个人所需。(2)贩卖毒品量少频率高。虽然贩卖毒品案件有高达数千克的,但主要还是以小数量的贩毒居多。贩毒人员既熟悉上家“毒源”,又有极大的下家“客源”,把毒品从“毒枭”手中扩散至城市的各个角落。虽然每次交易的数量仅数克甚至不到1克,但其通过向多人多次销售,从中牟取非法利益。(3)毒品流动速度快。大部分案件涉及毒品数量不大,以贩养吸的情况又普遍存在,造成毒品从“毒枭”手中流出之后流动极快,几乎是在几个小时之内转手数次即被吸食。吸毒人员毒瘾发作时,经常以电话方式约定交易,随即寻找隐蔽场所立即吸食毒品后不留痕迹。(4)吸毒人员轮流坐庄方式较为普遍。一名或者数名吸毒人员用自己购买的毒品请客,邀请 “毒友”免费吸食,“毒友”们在享受“免费的午餐”之后也会以这种形式来回馈自己的“毒友”。这种新型的犯罪方式已经普遍存在。(5)共同犯罪比例增高。以团伙的形式从事毒品犯罪,虽然不具有犯罪集团的组织性、严密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但其纠合性很强。有的甚至由同一家庭或同一家族的众多成员共同参与贩毒活动。在共同涉毒犯罪中,家族血缘关系、亲朋好友关系和乡情邻里关系往往成为相互连结的重要纽带。(6)毒品频繁交易使用假名。被抓获的涉毒人员通常只知道上家或下家的外号,且涉毒人员日常居无定所,流动性大,流动范围广,给调查取证、控制嫌疑人和抓捕贩毒分子造成极大的难度。
四、毒品犯罪成因
1.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精神和心理的压力,经济加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加快,人们心理的紧张程度也随之增加。 为了得到宣泄和缓解,吸毒便成为一种选择。从2003年的0件0人到2013年1-10月的87件106人,毒品犯罪占我县所有犯罪类型的比例近20%。
2.毒品特性产生双重依赖。大部分毒品犯罪都是从吸食毒品引发的,而人一旦吸毒成瘾后,无一幸免的会对毒品产生身体依赖和心理依赖,吸食毒品像是瘟疫一般会向周围不断扩散,一旦染上就难以戒除,继而从一开始吸食毒品的违法行为慢慢走向犯罪行为。
3.毒品交易带来巨额暴利。毒品贩卖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致使许多人愿意铤而走险,不惜舍命也要贩毒。毒品交易换来的利益之大,也是毒品犯罪迅速滋长蔓延的重要原因。
五、毒品犯罪预防对策
1.加大毒品打击力度。司法机关要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大重点整治力度,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易涉毒场所,坚决遏制新型毒品的发展蔓延势头,从源头上切断毒品犯罪。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经常性的禁毒宣传教育,进一步扩大禁毒预防教育的覆盖面,引导公众知晓毒品危害、远离毒品犯罪,有效遏制毒品犯罪增长态势。
2.加强犯罪心理预防。(1)完善社会文化环境,减少由于社会的不公等问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积极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2)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人防毒抗毒的防御能力,促使家人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家人的约束与关怀,对于犯罪嫌疑人今后戒除毒瘾、回归社会、避免再次犯罪无疑起着重要作用。(3)加强学校品德教育。学校教育在注重知识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和品格的培养,要注重基础教育和道德品格教育同步提升。
3.加强社会治安管理。(1)重点人员控制。对于实施此类犯罪的人员要依照法律规定严格查办;对于违反规定人员应严肃处理并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于有前科、有吸毒史、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要求家庭、学校、单位、社区或者基层组织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帮助。(2)重要场所控制。加强易涉毒场所的治安巡逻,坚持“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对于闹市区等大范围区域进行定时定点巡逻,对于小范围、犯罪多发地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巡逻。在马路、街道及广场等地设置24小时监控设施。(3)特殊行业控制。可通过行业本身的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控制,通过建立行业登记制度、值班巡逻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等对特殊行业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与治安管理部门加强合作与联系,在发现重大犯罪嫌疑人员时及时采取必要监控措施,以及时控制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