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国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一且唯一的专业光艺术研究中心,集专业性和权威性为一体。本文将其为例,通过笔者的实地考察和现场访谈,试图解析光艺术作品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光艺术作品的研究背景及目前发展状况。
关键词:翁纳;光艺术;德国
1 光艺术形成初期的现实背景
1.1 什么原因造成了艺术家开始用“光”作为创作手段
在传统创作方式日益被新兴的材料所替代的时候,日光灯管及其他照明材料逐渐开始引起艺术家们的注意。这其中以西方国家更为兴盛,据笔者粗略考究,推测“基督教的圣经说”在其中起到主导影响:《创世纪》第一章的开篇就提到神在创造天地的起初,“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在基督教中,“光”作为启示万物与生灵的物象而存在,同时也具有“启蒙、教化、开明”之意。[1]但由于光艺术发生的缘起众说纷纭,在此不赘述。
1.2 光艺术的定义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技术发明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力的普及。电灯是将自然光源转换为人造光源的里程碑发明,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刺激了艺术家们的创作。20世纪60、70年代活跃着一批运用声光电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的艺术家,他们在带给我们不同视觉体验的同时,也让我们获得了颠覆往常的观看方式。
在用声光电进行艺术尝试的过程中,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被艺术家赋予了新的样态。以光艺术为例,其发生发展的历史甚至贯穿至今的艺术史。如今,“光绘画”、“光雕塑”都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它们作为新兴的媒介资源成为了艺术家手下的“笔墨”,同时借由新科学技术的支持,使得光艺术作品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语言形态。
1.3 光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现状
光艺术的发展也逐渐被纳入到了艺术机构和相关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如德国卡尔斯鲁厄的多媒体艺术中心(ZKM),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且唯一以“互动艺术”(Interactive Art)为主题的博物馆。[2]该博物馆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举办的“Light art from artificial light”展览汇集了自20世纪开始的光艺术作品,较大规模和全面地展示了光艺术发展的脉络。
德国科隆媒体艺术学院(KHM)拥有独立的“Light Art”专业及实验室,光艺术专业的工作室导师Mischa Kuball是一位主要从事光艺术领域创作的艺术家,他曾代表德国参加第24届圣保罗双年展,其在光艺术领域的造诣也同样体现在了教学领域。
2 德国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的概况
2.1 建筑优势及展示设施
于2001年5月底对外开放的德国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位于德国西北部的翁纳县,其建筑是在林登啤酒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且唯一的一所专业光艺术研究中心。从远处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外部标志是一个高52米的烟囱,而在地下深处,是24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由于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导致展览区域跨越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黑暗的地下室和露天的天井也恰恰为光艺术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环境。
2.2 收藏作品(权威性及重要的意义)
德国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为其收藏的每一件光艺术作品量身定制展示空间,使得作品与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结合。目前为止,中心特邀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展示其光艺术作品: Christian Boltanski、Olafur Eliasson、Rebecca Horn、Joseph Kosuth、Brigitte Kowanz、Mischa Kuball、Christina Kubisch、Mario Merz、Fran?ois Morellet、Jan van Munster、Keith Sonnier、James Turrell、Stephan Reusse、李晖等。艺术家除了现有作品被收藏展示之外,有的甚至是根据空间而创作的新作品。如艺术家James Turrell于2001年在此创作的《浮子99》,这件作品涉及三维空间和人对光的感知,被称作“浅空间建筑系列”作品。参观者进入一个被彩色光弥漫的空间,唯一被称作为屏幕的边缘安装了发光二极管,被照亮的边缘削弱了人眼对于空间边缘的感知。他的另一作品是于2009年初以来就逐步实施的作品《第三类呼吸》,这件作品已经成为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标志性的作品,它链接一个黑暗的地下通道和一个类似烽燧的圆柱形空顶建筑。在观众经由黑色的空间进入这个圆柱形塔内时,外界天空的颜色会反射进来形成略微不同的色彩。在此,人眼对光的调节功能开始显现,黄昏或日出,晴天或阴天,白天或黑夜,艺术家为观者呈现了一个人造天空的景象。
2.3 艺术中心生态及影响
近年来,德国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和RWE基金联合推出的“国际光艺术奖”,旨在以美术馆为平台,推出新兴的、具有创造性的光艺术作品展来激发和促进光艺术的发展。评审专家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馆长,策展人,艺术家,学者,收藏家,他们被邀请成为国际光艺术奖的推荐委员会的一部分。组委会选在候选人中选出诸如“艺术性”和“创新性”等类别,得分最高者将获得€10.000的奖金,并获得展览机会。
3 结语
在艺术语言形式千变万化的今天,艺术家们努力通过各种材料来表达思想。光艺术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不仅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时也作为“第一语言”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去。因而,对光艺术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类样态,丰富着艺术史的宽度,使其展现更为精彩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张秋实.被呈现的光[D].中央美术学院,2013.
[2] http://tech.163.com/07/0421/15/3CK4E19E000924ME.html[DB/OL]. ZKM艺术与多媒体博物馆,2007-04-21.
[3] Peter Weibel,Gregor Jansen . Light Art from Artificial Light(Bilingual edition)[M] . Hatje Cantz Publishers,2006:27-63.
[4] Robin Clark,Michael Auping,Stephanie Hanor . PHENOMENAL CALIFORNIA LIGHT,SPACE,SURFACE[M]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1:27-56.
作者简介:张秋实,女,助教。
关键词:翁纳;光艺术;德国
1 光艺术形成初期的现实背景
1.1 什么原因造成了艺术家开始用“光”作为创作手段
在传统创作方式日益被新兴的材料所替代的时候,日光灯管及其他照明材料逐渐开始引起艺术家们的注意。这其中以西方国家更为兴盛,据笔者粗略考究,推测“基督教的圣经说”在其中起到主导影响:《创世纪》第一章的开篇就提到神在创造天地的起初,“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在基督教中,“光”作为启示万物与生灵的物象而存在,同时也具有“启蒙、教化、开明”之意。[1]但由于光艺术发生的缘起众说纷纭,在此不赘述。
1.2 光艺术的定义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技术发明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力的普及。电灯是将自然光源转换为人造光源的里程碑发明,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刺激了艺术家们的创作。20世纪60、70年代活跃着一批运用声光电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的艺术家,他们在带给我们不同视觉体验的同时,也让我们获得了颠覆往常的观看方式。
在用声光电进行艺术尝试的过程中,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被艺术家赋予了新的样态。以光艺术为例,其发生发展的历史甚至贯穿至今的艺术史。如今,“光绘画”、“光雕塑”都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汇,它们作为新兴的媒介资源成为了艺术家手下的“笔墨”,同时借由新科学技术的支持,使得光艺术作品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语言形态。
1.3 光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现状
光艺术的发展也逐渐被纳入到了艺术机构和相关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如德国卡尔斯鲁厄的多媒体艺术中心(ZKM),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且唯一以“互动艺术”(Interactive Art)为主题的博物馆。[2]该博物馆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举办的“Light art from artificial light”展览汇集了自20世纪开始的光艺术作品,较大规模和全面地展示了光艺术发展的脉络。
德国科隆媒体艺术学院(KHM)拥有独立的“Light Art”专业及实验室,光艺术专业的工作室导师Mischa Kuball是一位主要从事光艺术领域创作的艺术家,他曾代表德国参加第24届圣保罗双年展,其在光艺术领域的造诣也同样体现在了教学领域。
2 德国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的概况
2.1 建筑优势及展示设施
于2001年5月底对外开放的德国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位于德国西北部的翁纳县,其建筑是在林登啤酒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且唯一的一所专业光艺术研究中心。从远处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外部标志是一个高52米的烟囱,而在地下深处,是24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由于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导致展览区域跨越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黑暗的地下室和露天的天井也恰恰为光艺术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环境。
2.2 收藏作品(权威性及重要的意义)
德国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为其收藏的每一件光艺术作品量身定制展示空间,使得作品与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结合。目前为止,中心特邀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展示其光艺术作品: Christian Boltanski、Olafur Eliasson、Rebecca Horn、Joseph Kosuth、Brigitte Kowanz、Mischa Kuball、Christina Kubisch、Mario Merz、Fran?ois Morellet、Jan van Munster、Keith Sonnier、James Turrell、Stephan Reusse、李晖等。艺术家除了现有作品被收藏展示之外,有的甚至是根据空间而创作的新作品。如艺术家James Turrell于2001年在此创作的《浮子99》,这件作品涉及三维空间和人对光的感知,被称作“浅空间建筑系列”作品。参观者进入一个被彩色光弥漫的空间,唯一被称作为屏幕的边缘安装了发光二极管,被照亮的边缘削弱了人眼对于空间边缘的感知。他的另一作品是于2009年初以来就逐步实施的作品《第三类呼吸》,这件作品已经成为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标志性的作品,它链接一个黑暗的地下通道和一个类似烽燧的圆柱形空顶建筑。在观众经由黑色的空间进入这个圆柱形塔内时,外界天空的颜色会反射进来形成略微不同的色彩。在此,人眼对光的调节功能开始显现,黄昏或日出,晴天或阴天,白天或黑夜,艺术家为观者呈现了一个人造天空的景象。
2.3 艺术中心生态及影响
近年来,德国翁纳国际光艺术中心和RWE基金联合推出的“国际光艺术奖”,旨在以美术馆为平台,推出新兴的、具有创造性的光艺术作品展来激发和促进光艺术的发展。评审专家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馆长,策展人,艺术家,学者,收藏家,他们被邀请成为国际光艺术奖的推荐委员会的一部分。组委会选在候选人中选出诸如“艺术性”和“创新性”等类别,得分最高者将获得€10.000的奖金,并获得展览机会。
3 结语
在艺术语言形式千变万化的今天,艺术家们努力通过各种材料来表达思想。光艺术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不仅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时也作为“第一语言”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去。因而,对光艺术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类样态,丰富着艺术史的宽度,使其展现更为精彩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张秋实.被呈现的光[D].中央美术学院,2013.
[2] http://tech.163.com/07/0421/15/3CK4E19E000924ME.html[DB/OL]. ZKM艺术与多媒体博物馆,2007-04-21.
[3] Peter Weibel,Gregor Jansen . Light Art from Artificial Light(Bilingual edition)[M] . Hatje Cantz Publishers,2006:27-63.
[4] Robin Clark,Michael Auping,Stephanie Hanor . PHENOMENAL CALIFORNIA LIGHT,SPACE,SURFACE[M]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1:27-56.
作者简介:张秋实,女,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