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输入,“写”输出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与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项重要任务,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根据语言输入输出假说理论,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实现语言信息输入的过程;写作则是语言输出、语言应用的过程。二者之间相互配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方法。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能力作为学生语言应用的重要途径,强化习作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價值。在语言输入假说理论下,学生只有多读才能促成语言知识的构建,进而奠定语言输出(写作)的基础。
  一、语言输入理论的应用价值
  语言输入假说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系的模式,认为语言学习如果仅仅是让学习者掌握知识和语言材料,那么语言学习就毫无意义。需要在输入过程中激活大脑应用机制,让学习者在大量接触语言知识后,才能有效输出。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语料。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从课本获取知识外,更重要的语料获取途径即是广泛的、大量的阅读。随后加拿大教师Swain在教学中对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进行实践,并提出“语言输出”假说。认为在语言教学与生成活动中,学习者很难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语言“输入”之后也需要“输出”才能起到应用与巩固的目的,进而增加语言学习者表达流利度、对语言的敏感度以及对语言使用的反思与内化。
  由于学生作文学习不像其他知识教学,能够通过大量的练习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写作中进行积累、转化,属于知识从获取、到吸收、最后到应用的过程。在这个复杂过程中也需要调动学生已经积累的内在、隐性知识,最终完成一篇高质量习作。所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可以结合语言输入与输出假说体系,借助高质量的阅读实现语言输入,然后通过写作试下语言输出;在输入中实现词汇知识、写作技巧的积累;在输出中实现知识巩固与技巧应用,最终促进学生习作质量的提升。
  二、语言输入理论的应用策略
  结合前文中对语言输入假说理论以及在习作教学中应用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以读促写,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有效结合起来,便成为眼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节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其具体应用策略。
  1.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奠定写作基础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本都是名家名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难免存在疑惑,不能有效掌握文本的立意、情感表达、文章结构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中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深入体会,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与方法。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灯光》一课阅读中,内容以“灯光”贯穿整篇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入笔,最后又回到灯光,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在阅读中学生或许会注意到这些特点,但是由于缺少总结,很难形成系统化理论,如果缺少在习作中应用,那么更不可能掌握这些写作特点与技巧。因此,在阅读中教师可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然后配合写作进行巩固。
  2.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习作语言
  相对低龄段学生而言,六年级小学生经过多年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词汇以及应用能力较强。但其缺点是写作素材积累不足,看到写作题目时脑袋空空,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部分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阅读后再进行写作。这样又会导致学生为模仿而模仿,只模仿其写作方法,而无法模仿其中内涵。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即在于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不足。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先准备好纸与笔,边读边写。既要摘抄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又要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想。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达到聚沙成塔、积流成河的目的。例如:在六年级《匆匆》一文中,作者情感表达十分细腻,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利用排比句,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鼓励学生将这些优美的文字摘录下来,在未来自己写作中引用、模仿,都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
  3.课内课外阅读配合促进写作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我国人教版语文教材文本选择都是内容丰富且优美的文章,其特点是品质高、内涵丰富,但缺点是数量有限,属于学生重点学习内容。要实现学生更好的语言输入,则需要不断拓展阅读范围,获得更多的输入素材,积累更多的写作体验。因此,课外阅读内容已经成为学生实现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针对此,我国教育部也连续多年颁布学生必读书目,有效引导学生阅读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习作能力发展、教材内容为导向向学生推荐书籍,实现教材文本与课外阅读内容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例如:在阅读完《藏戏》之后,习作的内容即是《家乡的风俗》,但是小朋友们对家乡的风俗了解并不是很清楚,直接进行写作难免存在难度。面对这一情况,在课内阅读完成后,教师即可以安排阅读鲁迅的《社戏》、沈从文的《边城》等推荐书目,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接触、学习此类文章的写作手法。然后在配合课文内容,着手写作,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效配合。
  4.阅读后改写、仿写、续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习作考查的是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在阅读之后的写作训练中,也需要结合所阅读的内容,以写促进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进而巩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本文主要是要求学生对阅读的文本进行改写、仿写、续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更好地实现语言输出,锻炼写作的目的。例如:在阅读完节选的《鲁滨孙漂流记》之后,许多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丰富的遐想,此时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想鲁滨孙在岛上还会做什么事情。又如:在学习完《那个星期天》后,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写写自己某个时间段的心情变化,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出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标。续写则是沿着原作的思路、思想根据文本结尾内容进行故事续写,创作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续写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于课文阅读的理解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文本创作手法,中心思想,那么在续写中肯定会出现跑题等问题。所以结合语言输入理论,在阅读后的续写中,教师更要给予明确的指导,可以不限体裁、不限内容,但是必须要让学生把握好文章思想。
  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多多阅读才能吸收更多语言知识,促进语言输出的产生。反之,语言输出过程中学生对获取的语言知识进行应用,能进一步巩固所学。因此,在习作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应用,形成良性循环之后,才能切实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应用水平的提升。
其他文献
2020年中考是全国统编教材使用的第一年,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結构,注重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与能力素养的培养。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中考语文考查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2020年的福建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试题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同时重视教材,处处体现了紧扣课标、立足教材、回归教材的命题理念。  一、考试内容落实教材  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试卷考试内容充分落实统编教
从光溜溜的两栖动物到毛茸茸的哺乳动物,自然界里的动物们各有各的神奇属性。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它们身上的“萌点”,阅读它们干奇百怪的故事。  最大和最小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有多大?最小的动物有多小呢?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蓝鲸。它最长可达30多米,体重约170吨,是大象体重的24倍,甚至比最大的恐龙还要大。它身体浑圆,皮层厚实,肚子里全是脂肪。  蜂鸟的体形和蓝鲸这样的庞然大物简直无法相比,它仅有
你听过“摩擦生热”吗?天冷的时候人们经常摩擦双手,让双手暖和一些。试试看,是不是很快就变热了?很多东西都能摩擦生热,有的甚至能烧起来,让我们试试看吧。  用力摩擦两根树枝,反复摩擦20下,再用手试试树枝的温度……哎呀,好热!  找两个金属罐头盖,用力摩擦一分钟,用手试试罐头盖的温度——好烫!  如果在骑车的时候用力捏刹车,刹车片就会摩擦后輪,让车减速。停下来摸摸刹车片,看看是不是有点儿热?  穿着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情感体验,将朴素生活的隽永情感娓娓道来,把深情蕴藏在日常的生活小事里,真挚感人,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但是文字激荡人心的力量,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全然体会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设置有效的问题去启发、引导,从而发掘这期间的深意,达成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也需要在体验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从教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来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也从中体会到了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要想做好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去感悟、去领会。下面是自己的心得体会。  从扫地开始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大事小情,层出不穷。作为班主任勤劳是基础,时间的付出是保证。记得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中午,我都要提前半小时来到
“留白”,计白当黑也。原指在我国国画、书法画中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而这里特指的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留下的空白之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这些“白”,也正是教材最最灵动的地方,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去“任意勾画”,描绘出高效课堂的“浓墨重彩”。  一、调查与研究:关注“留白”的必要性  员援课程的需要  从事一二年级《道德與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经常会发出感慨,每周圆节课,就只有源页甚至只有
诗人角里的大雕像  大家都知道,英国有个非常著名的教堂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个教堂原本是安葬国王、王后和贵族的,后来人们觉得那些为国增光的伟大人物也应享有这种殊荣,于是,牛顿、达尔文、丘吉尔等伟人也先后被葬在了这里。教堂里有一处地方叫“诗人角”,那里聚集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比如乔叟、弥尔顿、拜伦、狄更斯、勃朗特三姐妹、奥斯汀、哈代……  诗人角里有一个人——当狄更斯、哈代都只是一块刻着名字的
摘要:向校园内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达到美育、德育的目的,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与江南丝竹的融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遗进校园;小学音乐课堂;江南丝竹;融合研究  作为传统乐种形式之一,江南丝竹不仅由来已久,而且“生命力”强大,在我国江浙地区分布广泛。江南丝竹与许多其他的
研究成果创新点  日常生活中,盆栽植物常因人们“浇错水”(浇水量或多、或少)而死亡。于是,我试着把“湿度传感器”与“植物自动引水装置”组合起来,将难以目测的水量转化为看得见的数值,用数字化方式对植物进行科学养护、智能化管理,便于人们掌握土壤湿度,成功解决了人工浇水不易把控的问题。设计中,我利用了水的“毛細作用”实现自动引水,还使用了许多软件知识,如用arduino开发板支持开源硬件,通过Mixly
什么是教育?教书育人。这个词看起来是个并列短语,其实不然,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真正的教学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通过使用学科专业书籍和学科教学方法来达成育人目标。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前者是我们每一天的工作日常,如同肉眼可见的冰山一角,后者是海平面下日积月累的为山九仞。  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于漪如是说:“培养什么样的人,向来是一个国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