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有人夸我家俩孩子都挺懂事的。是真夸。
  说孩子懂事,我想可能是指两方面:一是情商高,能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受和周围的状况,同时也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二是能理解规则、遵守规则。
  在我看来,一个懂事的孩子一半靠天生,一半靠教育。怎么才能教育出一个懂事的孩子,说来话长。从家庭关系的建立到规矩的养成,从家长自身素质的潜移默化到学校环境的影响,环环相扣,是个系统工程。
  育儿经总是会一二三四列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系统工程太难,有时又已经积重难返,所以大家都希望有一些简单好操作的窍门,最好做一两件事就能培养出符合期望的孩子,至少解决孩子当下的问题。
  那好吧,我觉得要培养一个懂事的孩子最大的窍门就是:一、彼此尊重;二、培养他的责任感。听起来挺简单的,可做起来还是需要日复一日。大致说说我是怎么做的吧。
  首先,家长和孩子之间要互相尊重。


  从孩子们很小就是这样。虽然在我家,家长是明确的权威和引导者(我不同意绝对“民主”),孩子必须要尊重父母,但同时孩子也会被父母理解和尊重:自身发展的年龄局限会被理解,合理的愿望会得到满足,做了可笑的事不会被哄堂大笑的嘲弄,做了错事大人会平静而坚定地讲道理、而不是歇斯底里地羞辱。
  为何把“尊重”这个事放在第一位来说呢?因为只有当孩子被尊重、明白尊重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他才会真正理解为什么对人要有礼貌、在饭桌上要有礼仪,为什么在公共空间要礼让、不要大声喧哗,为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就有了他愿意承担责任和变“懂事”的前提。
  正因为懂事来自于尊重而不是压制,懂事的孩子既有能力平衡自己的需求和别人的需求,也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前一阵看到朋友圈转发的一篇文章,好像叫“懂事的孩子最可怜”。作者讲了自己亲戚的孩子如何为了做一个“好孩子”而一再压抑自己,眼看着别的小孩却是“能闹的孩子有糖吃”;作者继而又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觉得当一个“懂事的孩子”太压抑太吃亏了。
  我当然能看懂这篇文章的无奈,但我说的“懂事”跟他说的不是一回事儿。如果家长连最基本的公正都做不到,压抑那些懂事孩子的需求和表达的自由,然后反而对不遵守规则的孩子网开一面,那只能说,这个家长太不懂事了。那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懂事而是克己复礼,确实让人心疼。如果我那么做了,我家俩“懂事的孩子”一定会给我指出来的,他们会说:这不公平!
  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让他们从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
  兄妹俩都是从两岁多开始吃完饭自己负责把碗筷收到厨房的。水洒了饭撒了不会被批评,顶多就是“下次小心一点”,但要自己拿抹布收拾,不好弄的话大人也会帮忙。吃饭的时候勺子、筷子掉到地上,他们自己会爬到桌下捡起来,去厨房洗干净或再到抽屉里拿双新的,不会等着别人来替他们这么做。掉了别的东西也一样,要马上自己捡起来。以前阿姨总要帮他们捡,经我提醒之后,改了,不是说要对别人的事冷眼旁观,但施以援手和包办代替是两回事。
  虽然家里一直有阿姨,但阿姨的角色是帮助者,是半个家庭成员,是他们的长辈。他们和爸爸妈妈一样,要尊重阿姨,感谢阿姨的付出,听从阿姨的教育,绝对不可不尊重阿姨或支使阿姨干这干那。
  他们很早就自己刷牙洗脸洗澡换衣服收拾玩具,有垃圾要自己找地儿扔了,不能递给大人。一开始当然需要帮助,但帮助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尽快脱手。所以很快就脱手了。我会每年带他们检查视力,洗牙、检查牙齿,帮他们使用牙线。但他们都清楚地知道: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和眼睛,是自己一辈子的责任。
  除了自己的事情,他们也要分担一部分家务。尤其是暑假在美国的时候,没有保姆,他们要帮着打扫卫生铺床叠衣服摆桌洗碗帮做早餐,去超市买东西永远是他俩负责推车和把东西一样一样搬到结账台上。平日的周末早晨,他们都喜欢来问一下爸爸妈妈想不想要一杯咖啡,然后乐颠颠给我们去做。放学路上,我不会把他们的书包接过来背在我的身上,买了东西还要请他们帮我分担袋子。出门的时候他们负责按电梯、刷门禁卡、扶住门让后面的人通过。随身的小书包里装着自己的水壶、公交卡、纸巾,以及等车等上菜时打发时间用的书。反正他们大一些以后我就很少听到“妈妈,我渴了” 这样的话了。出门旅行他们自己带箱子,也很少抱怨这那的,因为知道我不爱听。
  在北京住的那几年,他们差不多每周末都跟我们去姥姥在郊区的小院儿,除了冬天,都要帮着干点儿农活。开始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后来不知怎么慢慢地就有了兴趣,也干得挺认真像样。
  爸妈负责从小给买书、读故事、带去博物馆参观、送他们去好的学校和夏令营、帮他们培养好的习惯,引导他们理解学习的意义并享受学习的过程。但,读书是自己的事,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收拾书包是自己的事,练琴是自己的事,专心做事是自己的事。所有的课外课都是他们愿意上才会报名,但一旦上了,就要认真学,自己对成果负责。
  我其实是一个强势的人,但当了妈妈以后改变了很多。虽然原则性还是比较强,还有点不怒自威的气质(此处捂嘴笑),但我会在严格的大框架内给他们行动和思考的自由,既不压制也不碎碎念,为的是给他们的自觉成长留下空间。时不时我还要示个弱,请他们帮我干这干那。经常特别真诚地谢谢他们有好事想到我、花时间等着我、某件事帮了我、我做错搞砸时体谅了我、我生病磕碰时关心我、某个好主意启发了我,等等。我们家不搞物质奖励,因为精神鼓励更让他们高兴和振奋。他俩在香港入学以后,班里是混龄的,两个人的班主任都特别跟我说过,他俩很喜欢帮助比他们小的孩子。我不惊讶,因为他们是从帮助我入手的。
  从彼此尊重到承担责任到一个懂事的孩子,这里面自有逻辑和道理。随着他们年龄增大、能力增强,我给他们的尊重和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但就像《蜘蛛侠》里那句话一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他们也在慢慢承担更多的责任,对自己,也对别人。我的教育目标就是:18岁以后,他们可以成为人格完整的独立的人,能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和社会责任。
  妹妹有一次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要照顾我们,对我们那么好呢?”我没有回答“就是啊!我为你们做了那么多,多辛苦多不容易啊!你们以后一定要孝顺我,不能当白眼儿狼”……我说的是:“因为妈妈特别爱你们啊。而且,照顾好你们是妈妈的责任。”
  那次游完泳出来我和妹妹一起洗澡,边洗边聊。她问我:“妈妈,是不是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别人?”我说是的。她说:“那,等我以后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了,我也想照顾你和爸爸还有张阿姨(她的保姆)。”
  她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讲了,但我还是像第一次听到那样,眼睛都湿了。
  这个学期,哥哥班里三四个比他大的孩子升到高年级了,从学前班又升上来几个小不点儿。他成了班里最大的孩子。开学不久,他主动跑去跟老师说,他想给那几个小小孩辅导功课。老师听了很高兴,写了长长的邮件鼓励他,还教给他一些入手点和简单的教学方法。然后他就成了一个小“助教”,每天会花一点自由学习的时间来帮助那些新来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课程。前几天,他听我和朋友说起正在做的一个帮助贫困儿童学习古典音乐的慈善项目,也主动来问我说:“我会弹钢琴,能不能也给你们帮忙?”
  我听了觉得特别欣慰。马上九岁的哥哥,已经从一个懂事的孩子,慢慢向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少年迈进了。
其他文献
相比于旧时私塾教学子写字的方式和我童年时代学写字的经历,目前社会上众多少儿书法学习班最要命的问题就是:老师特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五年前有外地朋友带孩子来写字给我看,小学三年级的男生,参加了个“胃症学习班”。啥,胃症?原来人孩子上的是魏碑正书学习班,简称“魏正”。(这个名称就让我长学问,魏碑好像除了正书,没怎么见有甲骨、金文、小篆、草书吧?无独有偶,从前说到“欧体”都知道指欧阳询的楷书,现在流
期刊
近日,本刊记者受山东省妇联权益部的委托,走进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周末说法》节目,与“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汽车座椅分公司产品工程总监刘青松、山东省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服务团副团长任迎春一起,与听众和网友交流了私家车儿童使用安全座椅的话题。  刘青松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汽车设计专业的高材生。  十年前,朋友从德国回国请他接机,特意告诉他:“我的孩子9个月了,你给我准备儿童安全座椅。”  刘青松说:“
期刊
济南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称,更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美誉。这之中有一条老街浓缩了老济南的韵味,保留了老济南的特色,这,就是曲水亭街。  曲水亭街南邻西更道街,北连百花洲,街的东西两侧汇聚了众多的济南老街,如后宰门街、轱辘把子街等,听名字就知道有历史了。一条弯曲的小河,从这條街中流淌而过。两座弯弯的小石拱桥横跨在小河上,北面的叫百花桥,我想,可能这座桥在百花洲的附近,故名百花桥。南面的没有名字,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越来越多地出现选择困难症,常常是高考结束,孩子们出去玩了,考家长的时候就到了,尤其是分数一出来,家长连夜找朋友开会,商讨孩子的这个分数报哪所学校比较合适。  一般我还会问问孩子:你自己喜欢学什么呢?孩子们大多没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家长考虑的当然就比较全面了,一个是能不能录取,再一个是将来的就业。这些考量都无可厚非,毕竟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投错了庙门,将来就业的确是个问题。有些
期刊
前阵子,有个帖子刷屏了:某地铁车厢空着很多座位,一位民工大叔却把外套脱了给孩子垫坐在车厢地板上,他说身上有泥巴,怕坐脏了座位……  点赞,觉得他很有修养。也有些心疼这位爸爸和孩子,觉得可能是因为某些城市人的鄙夷才导致他们“不得不”这样。  爸爸选择坐在哪儿,是他个人的决定,应该被尊重。可孩子呢?他愿意坐地下吗?没有人问过他彼时彼刻的感受。  我们没有半点“指责”这位善良的民工兄弟的意思,只是借由此
期刊
我曾在早教中心接受过培训,并且被分配一个宝宝作为重点照顾和研究对象。我被分配到的宝宝叫小J,他当时只有两岁。小J算班上年龄偏大的孩子,常常会挑战老师的底线,老师们的处理方式给了我挺多启发。  不要一味妥协  周二下午,小J推着一辆玩具购物车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当时可可(一位助教老师)正坐在餐桌上陪其他两位小朋友吃东西。小J推着购物车走向了可可,指着她的脚说:我想看你的脚趾。  可可看了看小J,说:不
期刊
院里楼下的小亭子里,经常有老人带着孩子在那儿玩。路奶奶说,孩子们一起玩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大人们也能讨论一些育儿经验,一举两得。  可是,有一点特别让我头疼。每天,老人们都会给孩子带很多零食。楼下孩子的年龄大都在两到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抗拒零食诱惑,简直不可能。于是,一群孩子一眨眼的工夫就能把一堆零食消灭掉,有些孩子还会追着要或是抢别的小朋友的。  女儿小米是个例外,从来都不要老人带下来
期刊
前几天送毛头去幼儿园,遇到一对拉拉扯扯的祖孙。奶奶一边拽着孙子不停往他手里塞饭盒,一边絮叨:“这里面有好吃的饼干和水果,一会儿你玩累了,记得吃。”小男孩竭尽全力地推走那个饭盒,嘴里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要带,我不想吃!”  悄悄围观了一下,我默默走掉了,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妥协了。  为啥孩子说了那么多遍“我不想吃”,用尽全身的力量挣扎,奶奶却充耳不闻,一直在自说自话、完全忽略了孩子的要求呢?不过,
期刊
小年突然问我:“妈妈,嫁接是什么?”  暮春渐渐过渡到初夏的日子,从书法班回来的路上,两边停满了车,人行道上又歪七斜八摆了好几个房子那么大的垃圾箱,逼得行人都得上马路。我抓着她的手,留意迎面的、身后来的车,一时没听清:“啊?”  反应过来就前后左右张望:“嫁接……嫁接……”希望视野里出现棵苹果树、桃树、梨树什么的,好实物教学。小区栅栏的上方,玉兰犹未开谢,还绽着不太白的白花;闻得到樟树浓烈的药香;
期刊
三个月前的一天,我工作上新接了个项目,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下班后又加班了半个小时,才去幼儿园接孩子。一路上我紧赶慢赶,生怕孩子等得着急,或者被坏人骗走。等我到了校门口,看到老师身边就只有他一个人了,一脸委屈的样子。我忍住焦虑和疲惫,赶紧牵着孩子的手走向车子。  坐下来后,孩子一个劲儿问我:“为什么到现在才来接我?知不知道我等了你多久了?”  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十分不安全,我只好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