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所当然地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学活动是一项师生双方共同寻求和探讨新知识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意识地调控学生心理,从而让他们积极思考、全心投入,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心理。高中生由于所处的特定生理阶段决定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
一、自尊心强、自制力差
他们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个性表现欲强烈;爱用自己的好恶要求别人,却不愿别人干涉自己;为自己制定一个个奋斗目标,但一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
二、独立性强,兼容性差
他们要求摆脱老师,想独立审视一切,内心世界比较封闭,有事不愿找老师谈。他们大部分人喜欢以自己的爱好来决定学习那些科目,尤其喜欢自己崇拜的老师的所教的课程。
三、好奇心强,耐久性差
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遇事喜欢刨根究底,但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容易见异思迁,浅尝辄止。
四、波动性强,稳定性差
他们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有时“指点江山”“气吞万里如虎”,有时“凄凄惨惨戚戚”,“斯人独憔悴”,他们追明星,侃名人,兴趣广泛,却情绪多变。
针对高中生这些特殊的心理表现,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调控学生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了解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
一堂课能否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关键取决于教学方法。只有所教内容符合学生的要求,学生才会兴奋,才会得到心理满足,课堂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因此,上课前教师可以采取写纸条、找学生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设法了解学生的要求,然后以学定教。
2.作好心理铺垫,营造活跃氛围
在处理教学内容之前,要想法把学生的感情“煽”起来,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激活”状态。学生只有在心理“激活”大脑才能兴奋,思维才能敏捷,才会加速知识的接收,才会使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处在这种“激活”的状态中,并使之持续下去。
二、改变疲软的心理状态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有时处于疲软状态,课堂会显得沉闷。这时老师可引进一点趣味性内容或采用一些趣味性形式来活跃一下气氛,让学生愉悦起来。学生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比如可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展开竞争,让其大脑处于兴奋和高效状态,这样既巩固了知识,训练了能力,又培养了竞争意识。
三、巧处课堂的突发事件
由于学生的阅历、思想情感等千差万别,往往语文课堂中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谈笑、打闹、玩手机等。这时教师决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决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更不能因此而影响课堂教学。能否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是一个教师成熟与否的标志。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可转移矛盾,把不利于课堂的行为转化为有利于课堂的积极因素,或冷处理等办法来解决。
四、运用多变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更新教学方法,创造出一种多变而有序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才会饶有兴趣,才会情动而思发,求知欲大增。单调重复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漠视、不满甚至厌恶。例如在讲授课文《祝福》时,我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内容,然后让学生两相对照,看看插图是否和原文有不符的地方,是否还可以改进。学生对照后马上发现:原文是“一手提着竹篮”,而插图却是“挎着”。
教学活动是一项师生双方共同寻求和探讨新知识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意识地调控学生心理,从而让他们积极思考、全心投入,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心理。高中生由于所处的特定生理阶段决定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
一、自尊心强、自制力差
他们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个性表现欲强烈;爱用自己的好恶要求别人,却不愿别人干涉自己;为自己制定一个个奋斗目标,但一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
二、独立性强,兼容性差
他们要求摆脱老师,想独立审视一切,内心世界比较封闭,有事不愿找老师谈。他们大部分人喜欢以自己的爱好来决定学习那些科目,尤其喜欢自己崇拜的老师的所教的课程。
三、好奇心强,耐久性差
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遇事喜欢刨根究底,但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容易见异思迁,浅尝辄止。
四、波动性强,稳定性差
他们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有时“指点江山”“气吞万里如虎”,有时“凄凄惨惨戚戚”,“斯人独憔悴”,他们追明星,侃名人,兴趣广泛,却情绪多变。
针对高中生这些特殊的心理表现,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调控学生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了解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
一堂课能否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关键取决于教学方法。只有所教内容符合学生的要求,学生才会兴奋,才会得到心理满足,课堂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因此,上课前教师可以采取写纸条、找学生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设法了解学生的要求,然后以学定教。
2.作好心理铺垫,营造活跃氛围
在处理教学内容之前,要想法把学生的感情“煽”起来,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激活”状态。学生只有在心理“激活”大脑才能兴奋,思维才能敏捷,才会加速知识的接收,才会使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处在这种“激活”的状态中,并使之持续下去。
二、改变疲软的心理状态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有时处于疲软状态,课堂会显得沉闷。这时老师可引进一点趣味性内容或采用一些趣味性形式来活跃一下气氛,让学生愉悦起来。学生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比如可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展开竞争,让其大脑处于兴奋和高效状态,这样既巩固了知识,训练了能力,又培养了竞争意识。
三、巧处课堂的突发事件
由于学生的阅历、思想情感等千差万别,往往语文课堂中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谈笑、打闹、玩手机等。这时教师决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决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更不能因此而影响课堂教学。能否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是一个教师成熟与否的标志。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可转移矛盾,把不利于课堂的行为转化为有利于课堂的积极因素,或冷处理等办法来解决。
四、运用多变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更新教学方法,创造出一种多变而有序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才会饶有兴趣,才会情动而思发,求知欲大增。单调重复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漠视、不满甚至厌恶。例如在讲授课文《祝福》时,我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内容,然后让学生两相对照,看看插图是否和原文有不符的地方,是否还可以改进。学生对照后马上发现:原文是“一手提着竹篮”,而插图却是“挎着”。